宋亚兰丨逛集(散文)
回到家的第三天,有闲情雅致在内心涌动,想到集上去逛逛,也就是官厅镇。打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车一会儿就来到了家门口。
一路上,熟悉的风景从车窗外一闪而过。一种亲切感从心底油然而生,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友人一样,满心欢喜。
乡村道路真是畅通无阻,车风驰电掣一般,十分钟后便到达了目的地。
街边停留着一辆大客车,仔细一瞧,是从西宁到甘肃临夏的,因官厅是必经之路,所以这辆车每天会经过这里,已是雷打不变的事。
官厅是个毗邻黄河边的一座高原小镇。从东往西,街道呈现出一个倒人字形。街上店铺林立,两边开的全是鳞次栉比的小商店,有卖衣服的、开五金日杂的、饭店、可谓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这天是逢集的日子,四邻八村的人们早早聚集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换和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有赶着一两只羊走在街上的,有胳膊下夹着一只鸡赶路的,有拉着车载菜的,形态各异。
街道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生意人一边在忙碌,一边在店门口招揽着顾客。
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穿梭着头戴白丁帽的回族男子和戴着盖头的回族女子。还有极少数穿着藏族服饰的女人和戴头巾的土族妇女,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
对于整个民和县而言,官厅是个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的地方。它南临黄河(黄河以南直隶甘肃大河家镇),与大河家隔河相望,跨桥相通。
在官厅镇南,座落着裴声中外的史前文明部落喇家遗址,挖掘出了很多陶器和在一次史前地震中遗留下来的遇难者遗骸,其中多数为儿童骨骸,是最近几年为考古所发现。
和大多数乡镇一样,镇上有一所高中,一所中学,银行,医院,法庭,手机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街道比以前向南,向西两边延伸了不少,发展痕迹明显。
小镇不大,却民风淳朴,商品齐全,价廉物美。回族人精通做生意,街上大多数的饭店都是清真饭店,特点是忌食猪肉。听说每年有钱的回族人到阿拉伯去朝拜,带回来许多新奇的用品。
回族人有开斋节和闭斋节。闭斋时从佛晓前到日落不可进食,开斋时阿訇诵经祈祷,人们聚会联欢,热闹异常。
回族妇女年老的头戴墨绿、黑色盖头,里面戴白帽。年轻妇女则喜欢在头上戴一条纱巾,增添了一份俏丽,阿娜。撩拨得我一时心生荡漾,兴致勃勃地走进一间回族老乡开的商店,精心挑选了一条纷色的,喜形于色地围在脖子上。纱巾呈四方形,质地柔软,两边镶嵌着与纱巾颜色相搭配的亮片,熠熠闪光,煞是好看。有时也可以当头巾裹在头上,一巾两用,价廉实惠。
手抓羊肉是官厅镇的招牌菜。肉质鲜美细嫩,撒上椒盐,一端上桌,令人迫不及待地就想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羊杂汤汁浓郁,鲜而不腻,香气四溢,扑鼻而来,有碧绿的葱和芫荽搭配,让人垂涎欲滴,吃了念念不忘。
街南有一家“马福才”酿皮店,生意红火,已经做了好几代。与其它地方的酿皮相比风味迥异,家喻户晓,成了官厅周边地区的特色酿皮。
邮局门口耸立着一棵梧桐树,高大参天,树冠如盖,树底下聚坐着许多戴着草帽乘凉的人们,悠然地坐在小凳子上观望着如织的人流,打发着时光。
走进菜市场,里面摆设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鸡,羊,鱼等现宰杀的生肉。卖水果的,粉调料的,摆地摊售农产品的,应有尽有。
文化广场在公路北侧,一进门,摆摊的一个挨着一个,令人目不暇接。卖衣服的、卖刺绣的,卖鞋的,人群拥挤,呈现出一幅繁忙欢乐的场景。
不经意地走进了桥头那家饭店,饭店还是原样,老板也没有变,我和父母上了二楼。房间摆设古朴,幽静,里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喧嚣声。茶叶在玲珑的杯子里舒展散开,茶汁慢慢变绿,与房间的氛围相映衬。房间的窗户正对着街道,从窗台上向下俯视,人群在慢慢地散去。
耳际穿来阿訇的念经声,悠扬的音调,辽阔苍茫,如诉如吟,仿佛在诉说着原始的沧桑。
在街上偶遇了前往去清真寺做礼拜的回族男子,他们头戴白丁帽,身着白长衫,多达百人,浩荡的队伍风尘仆仆地穿过街道,往清真寺而去。看到这个壮观的场面,我的心澎湃不已,不由得掠过一丝感动,一种震撼,眼前仿佛浮现出庄严肃穆的清真寺里伊斯兰教信徒们虔诚的祷告。
夕阳的余晖撒在街道上,那么温馨,那么迷人,小镇霎时变得宁静,恍若一个休憩的巨人。
行走在街上,蓦然发现,人们脸上都带着一种详和,富足的表情。这一切,令我心旷神怡,顿觉不虚此行。
作 者 简 介
幽兰,原名宋亚兰,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人,土族。现居山西运城。新媒体《行参菩提》2018年度十大金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