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毕业多年,归来青衫依旧
国庆节,趁着长长的假期,携夫带女,不远千里,和三五好友同学约到了大学校园,重温记忆。
距离1997年7月毕业,时光已经悄然过去二十年。
内心感慨,感动,是以为记。
01
今年国庆节,长达八天,其中一天是中秋节。而就是这一天的中秋节,让几个小伙伴分身乏力,不能到场。
母校是民族类院校,同学中少数民族居多,什么土家族、畲族、壮族、布衣族、黎族等,我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少数民族就有少数民族的特点,对传统节日非常重视。加上我们都已经人至中年,早就过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家庭万事需要周全。所以,本来人数就少的班级,能参加聚会的就更少了。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班级中,有的人,性格乖张,言辞激烈,来了扫兴;有的人,原本就独来独往,对班级事务漠然,早就生疏远离,不如不来;有的人,要照顾一大家子,履行为人子人夫人父的责任,可以理解……
再而且,即使是全系聚会,成百上千,但真正关系相好的能有几人。如今除去不该来的,不屑来的,该来的全到了,无惧路途千里,无惧风雨交加,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想来,每个在你生命中出现的人,都不是意外。只是,能留在你生命里的,都是该来的;最后跟你走散的,都是该走的。对留下来的,心存感恩;对一定会走的,不用纠结。
02
当晚入住酒店后,一家三口淋着如丝细雨出去觅食。看看周遭一副焕然一新的样子,心里纳闷,为何负责订酒店的同学没有在学校附近订房,而是挑选了这样陌生的所在。
兜兜转转,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朝思暮想的热干面。直到一家店主善意提醒,这才恍然记起,热干面原是武汉人过早(武汉人管“吃早饭”叫“过早”)的早餐,并非宵夜,又岂是我半夜十二点能在大街上找到的?!
失落之际,抬头,却看到赫然在目的学校北大门,我才惊觉原来自己就身在学校附近。原来,时光是位魔术师,不仅改变了我们,也让学校彻底变了模样。
次日一早,和到场的几位同学一起开车去学校。一路看着陌生的街景,有些漠然。我的脑海里原本有张旧时地图,一直暗暗按图索骥刻舟求剑,却发现根本对不上号:
我常去的那家清真小吃店呢?校门口那条拥挤的马路呢?那些个卖各种饼干零食的小摊呢?那些消耗过很多个日夜的录像厅呢?如今的这些什么火锅店饺子城,宽大的马路,高耸的立交桥跟我有什么关系?!就连熟悉的学校名字也从原来的“中南民族学院”改为“中南民族大学”。
直到车拐进学校大门,渐渐驶入老校区,慢慢地看到了熟悉的文科楼,操场,食堂,宿舍楼,南湖……我和同学们才拍着腿惊呼起来:对呀,这才是我们的学校!
那一瞬间,我们与旧日时光在时空交错处欢喜重逢:
从宿舍到文科楼,每天早上无论多困都要晨跑签到,牢骚满腹。那时觉得距离好远路面好宽,如今走过去才几百米,而路面也不过是狭窄的两车道;
我最爱的图书馆,依然矗立在那里,虽然改名叫“双子楼”,但依然有我最爱的书香气息;
操场一寸也没有增加,从看台到跑道,都是记忆里的模样,跟着同学家的小朋友轻松跑完一圈,谁也没看到我眼中泛起的泪光;
二食堂的饭菜依然好吃而便宜,外面卖到四块的热干面,在食堂只有一块三一碗,且味道如故;
女生宿舍6栋1门401,还在当初的地方,却早就由八人间改成了四人间,多出四张实木的写字台,而且打通了原来的单元门。床上有还没睡醒的小师妹揉着惺忪的眼睛,甜甜地叫着“师姐”;
当初浪漫的情人路,依旧绿树成荫,安静悠然,只是空荡无人,很想问问行色匆匆的同学,是否知道它原来的名字叫“情人路”;
学校后面原来荒无人烟的小树林,我们曾野炊的地方,早就被修缮围成了观景环湖小路;
……
只是,物是人非。
不长的人生旅途中,你我要经过多少场这样物是人非的沧海桑田,才能一步步完成自我的蜕变,华丽转身?!
03
还好,身边还有数张熟悉的面孔。
二十年的时光,将几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磨砺成了面容沉静的中年人。轻轻抖落肩头的岁月烟尘,与他们并排走着回忆过往,跟他们边喝酒边叙旧,大笑着揭开遗落在学校某个角落的青春秘密,我竟浑然不觉中间流逝的岁月,虽然发间都已经生了白发,虽然眼角都已经有了皱纹,但每个人都欢脱率真,和过去一样,彼此间浓浓的同学之情,丝毫没有减弱。
我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曾经历过挫折还是打击,都在自己人生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细作,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兢兢业业,勤勉努力。二十年过去了,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在业界颇有盛名,有的实现财务自由,有的在追求自我价值,但都朴实如昨,诚恳依旧。
大家结伴来到我之前常去的清真食堂,意外看到了学校专门设置的“校友窗口”。听微信里同系师姐说,只要提前联系,学校都会安排校友回校免费用餐。
后经热心的师姐帮忙,终于如愿吃到了可口的校友餐。更为温暖感动的是,当年的辅导员如今的校友会负责人黄仕清教授听说我们到校后,专程冒雨赶到了食堂,笑着嗔怪我们为何不与学校联系,最后大家合影留念,嘱咐我们常回母校看看。
他的话有些官方,却又亲切至极。校友餐虽简单,但是饱含的情谊却不简单;众位从五湖四海返校的校友,吃的也不是一份简单的饭菜,而是渗透着人文情怀的母校味道。
试问,各大高校,有几个学校的校友能有如此待遇?!
04
短短几天,时间飞逝,但是见着了该见的人,看到了久违的校园,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热干面,意外被黄教授接见被母校施以厚礼,又似乎心满意足。
自忖,毕业的这二十年,曾年少轻狂,做过不少傻事错事。但却一直在路上,不敢懈怠,不敢荒废,上无愧于天地,下无愧于本心。也感谢时光,用它独特的刻刀,一刀一刀,将我渐渐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现在想来,二十年前,母校就悄无声息地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多年来的人世行走,我和我的同学们逐渐长成后才发现,那颗种子长出的人生信条,与母校提出的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竟然不谋而合。
一直认为,相对于初高中,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三观渐成之际。大学真正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条框规矩,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怀浸染,一种文化熏陶,还有,对未来的好奇之心,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我的民大,虽然不是“985”,没进“211”,更不是“双一流”,但是,它却是融各民族于一统的兼容并蓄,有放天地于内心的温柔慈悲,是我最懵懂青春的见证,是我梦最开始的地方。
或者,你的母校也是如此,默默无闻,但她对你的影响,却如电照风行,如泮林革音,意义深远。
无论曾就读于哪里,无论曾毕业于何处,都愿你多年归来校园,仍青衫依旧,仍心如赤子少年,仍不忘初心肯砥砺前行,穷而不匮,富而不骄,过上你想过的生活,实现你该有的价值……这,才是你的母校真正教给你且期许你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