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啸伯小传

此乃奚啸伯义子钮骠85年应约写的奚啸伯小传。摘自我等编著的“奚啸伯艺术生涯”。

——路继舜

当代著名京剧演员奚啸伯,是京剧老生行中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早在四十年代初就被誉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久负盛名。
他本名承桓,祖姓喜塔腊氏,为满族正白旗人,祖父曾任清廷理藩院尚书,后来入阁拜相,做过中堂,也称“裕中堂”。据近人孙履安所著《京尘杂忆》一书中记:“奚之祖在前清为直隶总督,名裕禄”(其实,裕禄是先生的伯祖父——编者)父亲姓熙,也曾在清廷度支部任职。1910年12月11日(清宣统二年岁次庚戌十一月初十),他就生在这样一个门楣显赫的官宦之家。第二年,辛亥革命兴起,清廷覆灭,他的家道也随之而中落。虽为贵胄之后,他却在困窘、拮据的岁月中度过自己的童年。
自幼受到严格的蒙教,《三字经》等读物都能背诵如流;六七岁时,跟着大人看了一次堂会戏,使这个蒙童少年从此爱上了京剧,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怀着浓厚的兴趣,总是守在留声机旁,用心地聆听那些名家的演唱,心中默默地立下了志向——长大了也去唱戏。然而,在他所处的这样的家庭里,把唱戏看作是辱没门风的举动。想要实现唱戏的意愿,何其难哉!
坚定不移的志趣和百折不挠的决心,使他冲破了种种阻力,终于在十一岁(1921年)时,拜了言菊朋为师。她向言菊朋先后学会了《贺后骂殿》《捉放曹》《洪羊洞》《失空斩》《击鼓骂曹》《碰碑》等戏中的唱段,在京剧老生行的技艺基本功方面,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十岁(1920年)那年,父亲去世,家境更加窘迫,母亲节俭度日供他上学;十三岁(1923年),入崇实中学,仅读了两年即告辍学。当时,他极想投身梨园以唱戏为业,但得不到母亲的允肯,他又不愿违拗。因从小练得一手工整的小楷,便以为书坊抄书求得些收入,维持家计。谁料,不久书房倒闭,就连这微薄的进项,也告中断。这年他十五岁(1925年)。
十七岁(1927年)经父亲的朋友引荐到张学良部属的军营中,当了一名录事,以抄写文墨为职。
在此期间,他依然坚持钻研自己酷爱的京剧艺术。每日黎明即起,遛弯喊嗓,习练武功,风雨无阻常年不辍,在艺事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十九岁(1929年)毅然辞去职务,背母赴津。与陶默厂(音安)合作出演于春和戏院,得到观众称许,一炮打响,称为他跻身菊坛的起步。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随后,又同雪艳琴、章碣云、胡碧蓝,新艳秋等人合作;在津还结识了名票夏山楼主(韩慎先),得到不少教益,技艺上初露头角,又得其兄臂助,终获母亲的许可,并同往津门定居。
此后,他又先后同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同台合作,潜心领悟他们的艺术精髓,探究他们演戏的奥妙,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受益良深。
二十四岁(1934年)时,在一次堂会演出中,偶与梅兰芳大师同台相遇,得梅看重,相约有机会一定合作。果于次年应邀搭入梅兰芳的承华社(在上海亦称“梅兰芳剧团”),演出于沪、宁、津、汉,以及香港等地。此期间,常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龙凤呈祥》《二堂舍子》等戏;自己则贴演《失空斩》《捉放曹》、十道本》《白蟒台》《上天台》《清官册》《连营寨》《击鼓骂曹》《法场换子》《断臂说书》诸戏(以上均见于笔者所藏当年上海大戏院、南京大戏院、天津中国大戏院所印说明书)。名家的提掖和不断地舞台磨练,使他在艺术上锐意精进,日臻成熟。
二十七岁(1937年),开始挂头牌挑班,自组忠信社,阵容极为齐整:侯玉兰、陈丽芳、高盛麟、付德威、候喜瑞、裘盛戎、王泉奎、肖长华、茹富蕙、姜妙香、李多奎等名家,均曾相辅演出;在合作戏中,也常与金少山、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于连泉)、张君秋、言慧珠等同台奏艺。四十年代初,社会上便有了“马(连良)、谭(富英)、奚、杨(宝森)四大须生”之誉。
作为老生演员来说,他的秉赋并不十分优异:身材较短,嗓音较窄,音量不大。但他以锲而不舍的苦学苦练克服了这些不足。自知之明使他能够扬长克短,化弱点为特色。他宗谭(鑫培)师言,兼容余(叔岩)、马(连良),还拜过李洪春,学红生戏。同时广为求教于票界名家。许多戏受过红豆馆主(付侗)的指点。他能兼采众美,取精用宏,开拓自己的艺术途径。练成一副“有如洞箫之美”(徐慕云语)的嗓音,深沉而柔婉,唱腔清澈圆活,精纤雅洁,格局严谨,意蕴深隽,长于喷口,讲究吐字。如《哭灵牌》的(反西皮二六),唱的悲凉哀痛,情深意切;《白帝城》托孤的(二黄三眼原板),使人听来声声传情,句句有戏;《空城计》的(西皮二六)、《二堂舍子》的(二黄快三眼)、《洪羊洞》的(二黄三眼)、《碰碑》的(反二黄)等都是他演唱艺术的精品,久已脍炙人口。
他的念白,研练工深,十分讲究四声音韵,吞吐收放有致,字句清晰分明,极抑扬抗坠之妙,备达意传情之能。他主张通过念白的声调、语气、感情去刻画人物。如他演的《十道本》褚遂良的净谏,《清官册》寇准的审潘,《白帝城》刘备托孤的自责,《四进士》在“头公堂”的申诉,等大段话白都体现了他的这些主张和深湛的功力。
他的表演,细腻而洗练,大方而飘洒,注重神韵,追求意境。他主张举止神态都必须切合和身份,一哭一笑均不可脱离人物。最为可贵的是,由于他的文化素养深厚,在舞台上气质脱俗,格调高雅,具有一股“书卷气”。这当是奚派艺术的神髓所在。
他的戏路很宽,谭、言、余、马诸家的许多剧目都能搬演。除前面已经提到的剧目外,还有《珠帘寨》《乌盆记》《法门寺》《琼林宴》《御碑亭》《乌龙院坐楼杀惜》《群英会借东风》《大保国二进宫》《祢正平》(击鼓骂曹)带“长亭”——言派演唱此场,亦名《东郊淞衡》等。后期还排演了新编古装戏《范进中举》《屈原》和现代戏《白毛女》(饰杨白劳)、《霓虹灯下的哨兵》(饰周师傅)、《桥头镇》(饰周哲明)、《红云崖》(饰罗老松);在《节振国》《奇袭白虎团》等剧中也扮演过角色。
他一生勤奋好学,勇于求索,爱读书,工书法,潜心钻研剧艺,富于创造精神,在京剧老生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市京剧团四团团长、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谊会委员、主任秘书和河北省第三届政协委员、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副团长等职。
1977年12月10日(夏历丁巳年十月三十日)逝世于石家庄,享年六十七岁。1985年12月,在石家庄,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诞辰七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
后人中,子延宏,工京剧净角,为孙盛文弟子;门人有刁元礼、韩志安、苏承龙、欧阳中石、孟筱伯、张宗南、张荣培、孙宝成、章共鸣、赵菊扬、王韵生、赵履中、朋菊庵、金福田等。王则昭、徐荣奎、周克传曾从其问艺。再传弟子有李伯培等。

作者:钮骠,原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肖长华弟子,工丑行,当今中国戏剧评论家。奚啸伯收为义子。此文写于1985年12月,奚啸伯诞辰七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中。编入路继舜、奚延宏、马健鹰主编的《奚啸伯艺术生涯》一书。
摘录于《奚啸伯艺术生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