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55年,72名倭寇登陆杭州湾,一路劫掠至南京!官军束手无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序
英明神武的朱元璋1368年建立起明朝,大明王朝“生于忧患”,历经多年战乱,马背上得天下。明朝初期的军队,战斗力爆表,扫灭国内割据诸侯,荡平边关外患,驱逐残元势力,一举平定天下。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星转斗移,日月似梭。转眼到了明世宗(嘉靖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当政时期的晚期,嘉靖时期,外患不断,倭寇猖獗。据史书记载: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据河套。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重金收买俺答,让俺答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在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庚戌之变。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
国家承平日久,明朝正规军大多数军人不再经历战阵,战力下降。另外,明宣宗之后,维持卫所制的屯田制度遭到破坏,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到1521年,嘉靖皇帝继位,明朝正规军卫所军更加不堪一击,明朝统治者一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过日子。公元1555年6月,72名倭寇(也有说是53名)临时结成一支敢死队,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陆,开启了“大杀四方,狂扇明朝嘴巴子”的“东南劫掠记”。
关于这次令大明王朝震怒的怪事,明史《明书●日本传》有明确的记载:
“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乃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击于杨林桥,歼之。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
羞耻
《明书●日本传》的记载比较详略,我翻阅了一些史料,了解了整个事件的详细过程,总结出两点:一是明朝海防虚弱。二是明朝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场战斗,没有之一。
72名倭寇从上虞县登陆后,试探性攻击会稽,占领一座民宅,闻讯而来的官军将其层层包围,带队的是绍兴知府刘锡,卫所千户徐子懿,攻打了一天,愣是没有攻进去。天黑以后,倭寇用夜色掩护,向外突袭,乘坐木筏由东河突围而去,返乡的御史钱鲸不幸被杀害。
面对不足百人的倭寇,数千名官兵竟然束手无策。这也助长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他们大胆杀向浙江的首府杭州,而省级首府的驻军竟然一触即溃,眼睁睁看着倭寇在杭州城内杀戮劫掠。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倭寇在首府劫掠一番后,觉得还不过瘾,冲到城外,跑到于潜、昌化二县烧杀抢掠,搅得两县鸡犬不宁,接着结队西进,攻进淳安县。沿路官兵一路围追堵截,也消灭了十几个倭寇,倭寇此时只剩下了60人。
60名倭寇见明军不堪一击,干脆撸起袖子,继续向帝国内陆大胆挺进。他们冲出浙江,打到徽州府歙县,转入南直隶境内,犹入无人之境,连战连捷。
徽州守卫关隘的500名官兵见到倭寇竟然全部逃窜,倭寇在南直隶一路劫掠,打到宁国府泾县时,再度击败知县丘时庸的队伍;倭寇进军到南陵县,县丞莫逞派三百人防守关隘分界山,这支队伍见到倭寇来袭同样全部逃窜,南陵县也被劫掠。
建阳卫指挥缪印、太平府当涂县丞陈一道、太平府知事郭樟等5个百户卫所长联合率军增援,抗日神剧中才有的交战场面出现了——“印等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倭寇竟然用手接住了官兵射出的箭镞,神奇的一幕令500多名官兵目瞪口呆,吓得魂飞魄散,一哄而散。
显然,这主要是因为所用的弓弩都磅数太低,根本无法对远距离的目标缺乏有效杀伤力。但对广大乐于混吃等死的普通兵丁而言,能顺利弯弓放箭已实属不易。
陈一道率领的芜湖兵士不信邪,留下与倭寇死磕,结果被身经百战的倭寇全部砍杀。沿途失去官兵保护的乡镇和平民的遭遇可想而知。
倭寇接着北上到太平府芜湖县,对官兵失去信心的芜湖市民自发行动起来,他们与倭寇展开激烈巷战,事实证明,倭寇也不是神勇无比,据史料记载:
“各商民义勇登屋以瓦石灰礶击之,贼多伤者,遂奔去,各商兵下屋生缚二倭,斩首十级。”
倭寇见打不过,就改变攻击方向,转攻太平府城。驻防太平府城江都御史史褒善派出乡兵对战倭寇,结果被杀得屁滚尿流。史褒善吓得砍断护城河绳索,闭门坚守不出。倭寇面对高高的城墙和厚厚的城门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他们一合计,转而向北攻击,目标是南京应天府,50名倭寇仅在江宁1地就斩杀300名官兵。途经秣陵关时,50名倭寇毫发无损杀至南京城下,开始进攻南京城。这也是日本军队历史上首次攻打中国的大型城市。
明南京城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府治所在地,亦是明朝前期首都,后期陪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
南京城受到攻击,朝野震动!攻城的只有50名倭寇,朝野哗然。临近各省的军政大员再也无法坐视不理,苏州巡抚应天都御史曹邦辅率领大军从太湖方向前来驰援。倭寇攻城被火器部队打退,派出的间谍也被抓获,他们放弃攻城。
当得知明朝有官兵从太湖方向前来增援,倭寇认为攻城不利于自己,但是可以与明军野战。他们沿着官兵增援的方向前进,途经秣陵关时,竟然将刚刚聚集起来的数千名官军吓得四散而逃。
倭寇为此更是张狂之极,激起与增援官兵决一死战的信心。他们一夜狂奔一百八十里,到达苏州府浒墅关,与几十倍于己的官兵遭遇,也许是人多势众,胆量也大了起来。一番血战后,50名倭寇被官兵剁成了肉酱。
事后,明朝官方统计,不足百名的倭寇纵横三省,竟然杀死了4000多名官兵,成了天下人的笑话。嘉靖皇帝为此震怒,下令严惩倭寇所经之地的相关官员。
嘉靖帝命张时彻、南京兵部侍郎陈洙皆罢官回乡,而沿途各个州府长官的功过,也被一一处理。最终处罚兵部尚书一人,兵部侍郎一人,知府三人,府通判一人,府推官一人,府知事一人,知县三人,县丞一人,卫所军官四十六人,合计处罚文武官员共五十八人。
据悉,这些倭寇都是精锐的武士浪人,战力强悍无比,但是大明帝国的正规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暴露出东南沿海防务之糜烂,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也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时势造英雄,为应付倭寇之乱,戚继光横空出世。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这些民兵成为抗倭的主力部队,成为倭寇的克星,戚家军因为抗倭功绩名扬天下,青史留名。
结语
“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三国·魏·桓范《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