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并不冷,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为什么烧炭为生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末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两个落第书生洪秀全和冯云山,以及几个烧炭工头目杨秀清、萧朝贵等人领导的。读到这段历史时,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广西处于华南地区,长年高温,冬天也不会很冷,杨秀清、萧朝贵等人为什么会烧炭为业呢?即使广西冬季天冷,需要烧炭,那其他三个季节,人们对炭的需求很少,这些人靠什么为生呢?

  翻阅相关史料,也很少有人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我才有点恍然。你以为杨秀清、萧朝贵烧的炭是用来冬季烤火的吗?错了,他们烧的炭其实是卖给了矿上,用来冶炼金属。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在贵港(贵县)的北山有一片矿藏丰富的地区,有金矿和银矿,包括著名的三岔山银矿。太平天国另一个领袖燕王秦日纲据说就是贵县银矿工人,在金田起义后,他率领一千多矿工前来投奔。而另一领袖翼王石达开,也是贵县人。

  而当时金田起义的桂平县,其实也属于今天的贵港市,两者咫尺之遥。

  而由于矿工较多,大都是无产阶级,文化层次也不高,冯云山才能在这些人中传教,快速吸引了大量矿工。

  再来说烧炭。凡是生活在山区的人都知道,烧炭是一种很辛苦的职业,要先将橡树之类的硬木砍下,用火焚烧,一般可能五到十斤木材才能烧一斤炭。而杨秀清、萧朝贵等人不但要烧炭,还要亲自翻山越岭,背下山去,卖给矿上,其辛苦可想而知。

  但正是这份特殊的职业,让杨、萧等人交游极广,得以接触众多矿工,在底层民众中拥有极大的威信和号召力,在后来的起义中才能群起响应。

  不管是烧炭工、还是矿工,他们的生活虽比较艰苦,但仍能活下去,是什么让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人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初期的几个王无一例外,皆是客家人。在当时,地少人广,客家人和当地土著之间的矛盾是很尖锐的,双方的斗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俗称来土之争。

  不说杨秀清、萧朝贵这样的贫农,即使连当时的大地主后代,如韦昌辉、胡一晃,虽然拥有大片土地,不愁生计,还读书考中了功名,仍不断受到当地土著们的欺负,被迫加入了拜上帝会,并积极参与了造反的筹备活动。

  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用兵如神,靠着五千人从金田村打到了南京,但也正是吃了不读书的亏,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骄横拔扈,争权夺利,最终酿成天京事变的悲剧。

  而同属烧炭工的萧朝贵,作战勇猛无敌,却过于轻敌冒进,仅带着两千多人进攻长沙,不幸中炮而死,一代将星就此殒落。

  但不管怎么说,若没有少年时的烧炭经历,这些人可能也没有机会加入起义大军,掀起惊涛骇浪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