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18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首席男神,打破你对哲学家的刻板印象
伏尔泰:18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首席男神,打破你对哲学家的刻板印象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微笑,就是伏尔泰。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
前言
1694年11月2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些国家领袖的名字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雨果所说的新纪元就是号称启蒙时代的十八世纪,没有这个时代,就没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西方文明样态,而没有伏尔泰,启蒙观念的影响力则会大打折扣。
这个在思想史上几乎被神化了的男人,身上也有着许多复杂又有趣的面向。正是这些面向,让伏尔泰深刻的思想得以广泛流传。
▲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哲学家的几个侧面:
第一、伏尔泰是当时沙龙中最受欢迎的段子手
一般人大概会觉得,像伏尔泰这样的大思想家,难道不应该像康德那样,正襟危坐,埋头苦读,不苟言笑,不娶妻生子,甚至一辈子都不出远门么?然而并不是,伏尔泰是个非常爱社交的人。
十八世纪的法国,沙龙是上流社会最热衷的社交场合。名媛贵妇、王公贵族、文人墨客都相聚于此,要想在社会中脱颖而出,先要成为沙龙里的主角。而要成为沙龙的主角,前提就是必须得有情商、有才华、有幽默感,三者缺一不可。
伏尔泰就是这么个“三有人士”。他伶牙俐齿,很擅长讲段子,是当仁不让的沙龙明星。当时,巴黎的贵族太太们都以能请到他出席自己举办的沙龙为荣,连路易十五最宠爱的情人蓬皮杜夫人都是他的粉丝。
▲蓬皮杜夫人 (路易十五的情妇)
伏尔泰出品的段子很多,比如他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这样的句子,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又饱含讽刺,难怪几百年过去了,一提到神圣罗马帝国,人们还是忍不住会想起这句话。
再比如,有一次,一位年轻人慕名前来拜访。伏尔泰问他从哪里来,年轻人告诉伏尔泰自己是从当时很有名的生理学家、近代生理学之父阿尔布雷希特·哈勒那里来的。
伏尔泰立刻夸赞:“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伟大的诗人、自然主义者、哲学家,几乎是个全才。”年轻人说:“您说的这一切更加让人心生敬佩了,因为哈勒先生可不是这样对待您的。”伏尔泰笑着说:“啊,也许我们都错了。”看,伏尔泰就是这么机智又幽默。
▲沙龙里的伏尔泰
第二、国王之友
如果十八世纪有微信,那伏尔泰的“友圈”绝对是超级豪华阵容,从罗马教皇到路易十五的老丈人、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到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把伏尔泰奉为上宾。腓特烈为了把伏尔泰据为己有,不仅给他开出高于法国10倍的年薪,甚至还使出“离间计”。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和伏尔泰有才华、笔杆子够硬有关系,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拎得清、会做人。面对王公贵族的赏识和恭维,他从不摆谱,知道对方要什么,自己能给什么。
比如,法国王子和西班牙公主大婚,伏尔泰就献上专门为这场豪华婚礼定制的戏剧《纳瓦尔公主》;路易十五御驾亲征,在丰特诺瓦重创英国和汉诺威的联军,伏尔泰一听到捷报,加班加点赶出了长篇赞美诗《丰特诺瓦》,路易十五凯旋归来之际,听说这首颂诗已经家喻户晓了。国王大喜之下,把伏尔泰送上了法兰西学院院士的竞选席,伏尔泰不出所料地拿到了那个觊觎已久的席位。
▲路易十五 (法兰西波旁王朝第四位国王)
再比如,当腓特烈大帝还是王子的时候,曾经写过一本小书来反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宣扬君主应该崇尚和平、爱惜民众。伏尔泰对这本书大加赞颂,称赞他是自己心目中理想君主的典型,而且还帮忙修改文字,联系出版商。
后来,王子成了腓特烈二世,也就是后来的腓特烈大帝,刚继位没多久,就发动了入侵西里西亚的战争,那本已经交到书商手里、准备付印的册子一旦出版,会立刻成为笑柄、打脸神器。危急关头,又是伏尔泰出手,将书稿观点清晰、文辞犀利的部分修改的尽量模糊、保守,才挽救了腓特烈的面子。
伏尔泰的“拎得清”还有一个体现:他不光知道对方要什么,还时刻谨记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不管是路易十五、腓特烈二世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大都没有把伏尔泰看成是能指导国事的人,他们只想豢养他,用他的名气装点自己的王冠,博一个开明君主的好名声。伏尔泰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不管身在何处的宫廷,他都时刻给自己留着后路,而他的后路就是——财富。
▲老年伏尔泰的画像
第三、非常爱钱,也非常有钱
说到伏尔泰爱钱,腓特烈二世有过一句名言:“我们这位哲学家朋友,在钱的问题上可真不像个哲学家。”
的确,伏尔泰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两样宝贵的财富,一个是一笔不菲的遗产、另外一个就是一颗精于算计的商人头脑。有了这两样本钱,伏尔泰很早就走上了致富之路。
他用父亲的遗产、贵族友人资助他写书的赞助费和出版所得的稿费做本金,买彩票、买国债券、买期货、做投机生意,每一样都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这在当时是很多文人不屑于做的事,认为这有辱斯文,伏尔泰却能从现实的角度考虑:金钱和财富可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
▲德尼·狄德罗(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1日)
小结
事实证明,伏尔泰是对的。当同为启蒙思想家的狄德罗还在为钱发愁、准备卖掉藏书给女儿换嫁妆的时候,伏尔泰已经过上了庄园别墅、养花种树的逍遥日子了。而他晚年躲避政治、支持百科全书派活动靠的也是多年经营累积下来的财富。
了解伏尔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每一种言说,都同时是一种遮蔽。
【参考资料】《最坑的伏尔泰 》《 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