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20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赵敦华:阅尽千帆,矢志不渝

他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依靠自学北大哲学书籍

打开了哲学殿堂的大门

他是国家首批公派海外留学生

带着填补国内中世纪哲学

研究空白的使命

在海外苦读六年

刷新学校纪录拿下博士学位

来到心仪已久的北大任教

而后,他倾力编写《中世纪哲学》

补齐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辑》

他是北大教师赵敦华

在北大从教已有32年

今年他获得

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

他之所爱

便是在三尺讲坛上

分享知识、循循善诱

培育一代又一代北大哲学人

1981年的春夏,和如今的应届毕业生一样,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开始备战考研。

身在皖北的一名大学生,因过去的十年沉浮而倍感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在考研的机遇面前,他丝毫没有犹豫,全力以赴日夜苦读。

他来自阜阳师范学院,本科就读于中文系,准备跨考西方哲学。当时学习条件艰苦,中文系所在校区是解放军旧养马场的马棚改造而成,阅览资料室则在三里地外的校本部,“不能外借”的制度让他不得不每日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那一年,从春暖花开到烈日炎炎,青年在没有课程的下午,总是迎着微风,穿越林荫,到校本部资料室摘抄西方哲学资料,窥探遥远的西方哲学世界。

他就是赵敦华。

时光荏苒,近四十年后,赵敦华已是桃李天下的北大教授,在秋高气爽的午后,他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重温求学之路,娓娓讲述那些艰苦又幸运的日子里那些动人的细节。

和北大哲学的命中注定

本科学习古汉语修辞学,为何研究生决定跨考西方哲学专业?一切源于少年时代的若干“巧合”。

“大概是1964年初三的时候,我在合肥一中图书馆,碰巧找到了《西方名著提要》”,赵敦华老师将这套“启蒙”读物称为“奇书”,异常喜爱。《西方名著提要》分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部分,后者几乎囊括了全部西方哲学经典,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每次续借到期还书后,如果没人借走,他便再借出来继续阅读,那些似懂非懂的谜团成为他一生追求西方哲学事业的起点。

初中毕业照

再后来,赵敦华仔细阅读了家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上下卷。这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早的马恩选集,尽管不全但保留了最重要的篇目和详细的注释。

1966年笔记首页

在马恩著作中,“讲到柏拉图、苏格拉底就有注释,比如引自《理想国》的内容,还有作者介绍”,在那段日子里,赵敦华靠这两本书的注释,感受着马恩犀利的文笔和批判性剖析,在字里行间中汲取哲学的养分,在学习笔记中摘抄记录着那些让他“震撼”的语录。

马恩语录摘抄

1971年,国家号召学马列和哲学史,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成立,将西方和苏联的思想著作和最新动态介绍进国内,外国哲学书籍又渐渐出现在书店中。

孜孜不倦学马列

当时还是工人身份的赵敦华高兴地尝试写习作,讨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问题,又从新华书店购入北大汪子嵩、张世英、任华三位老师编写的《欧洲哲学史简编》。

第一篇习作草稿

这是赵敦华和北大哲学的第一次碰撞。这本书搭建起西方哲学史的框架,从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17-18世纪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到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简介”的附录,用赵敦华的话来说——都是“干货”!

《欧洲哲学史》的书边涂鸦

书页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寄托着少年对知识的渴望,而时代的春风也终于不负少年心,热烈又隆重地来了。

赵敦华清晰地记得,1977年10月21日六点半,在合肥长江路骑车去工厂上班的路上,路边的大喇叭播放恢复高考制度的新闻,他赶忙停在路边收听,“心里美滋滋的”。十一年磨一剑,赵敦华决定——报考哲学系!

少年逐梦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阴差阳错,赵敦华进入阜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书读就行了”。但对哲学的热爱从未消退。

大一暑假时,赵敦华陪父亲去上海看亲戚,在南汇县看到北大哲学系主编绿皮书《西方哲学史》。

这是赵敦华和北大哲学系的第二次碰撞。这本书的引文注释中有北大外国哲学教研室主编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辑》,于是他在开学后去本部资料室查阅,幸运地找到全套四本,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以绿皮书为知识框架,将四本原著选辑文段“装”进去。

摘抄笔记

这套书涵盖了古希腊罗马和十六到十九世纪各个阶段的经典著作,滋养了解放后一代哲学工作者,那时的赵敦华没有想到,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自己也将为这套书倾注心血。

年少的自我探索让赵敦华发现了西方哲学的魅力,青年时与北大哲学书籍的两次“偶遇”又指引赵敦华以更专业的方法探索更高更深的哲学世界。

他和北大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鲁汶六年

1981年的暑假,赵敦华留在宿舍复习,看到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专业有一名国家教委委托代招出国研究生的名额,当即决定报考。来年1月,赵敦华以第一名的成绩收到录取通知书。

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入学后,导师陈修斋先生为赵敦华安排了出国留学学习计划。赵敦华考研时用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辑》,其美中不足之处是缺失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时期之间的中世纪哲学研究,相关领域资料在国内极少,补足国内中世纪哲学研究空白,是赵敦华作为出国留学生的使命

陈先生帮助他选择了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国际重镇——鲁汶大学,经过一学期在广州外国语学院集训英语后,赵敦华通过了全国EPT(英语能力考试),万事俱备。

培训班部分同学在中山大学合影

十月,赵敦华带着陈先生的嘱托前往鲁汶大学报到。

鸟瞰鲁汶城

在鲁汶大学,凡是外国留学生都要先读one year BA,才能进入硕士项目。第一年学习16门课程对语言尚有困难的赵敦华是个难关。

赵敦华所在班级有三十多人,只有他来自中国大陆,同学们对他既好奇又友善。两个美国学友弗朗克和斯蒂夫主动帮他注册英语课、借笔记,赵敦华这才在淘汰率很高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进入硕士阶段学习。

考前的复习夜餐

哲学学士成绩单

两年制硕士不分专业,以研读文本为主,20门课程平均成绩达到A才能取得博士资格。克服了语言困难,赵敦华扎实的自学基础终于能够有效输出。他拿着巴掌大的《英汉小字典》提高词汇量,和美国学友自如地讨论到深夜,有时还能纠正他们笔记中的错误。

哲学硕士成绩单

两年后,赵敦华以优异(AA)成绩开始攻读Ph.D。由于公派留学时间最长六年,赵敦华必须争分夺秒,最终刷新了学校记录,仅用三年就拿到博士学位。由于没有时间学习拉丁文、希腊文,他选择了英国分析哲学的题目作博士论文,获得“summa cum lauda(全部最优)”成绩,成为哲学所第一个获得这个最高评价的亚洲学生。

参加博士毕业答辩

六年间,中国留学生的数量渐增,赵敦华经常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看国内电视电影的录像带。除夕夜,在北方同学的努力下,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倒换时差共迎新春。

会当凌绝顶

赵敦华还有一个“国际朋友圈”,他和妻子应两位美国学友和他们未婚妻的邀请,常常一同参加派对、观看表演。德国统一前,赵敦华夫妇和美国学友一同出游,在西柏林时,他们夫妇二人被查了签证,而到了东柏林,美国学友连人带车被仔细检查,当地警察直说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旅行组合。

为国际友人做伴郎

在国内外联系尚不发达的年份里,友情给予他这段难忘的“比利时记忆”。

传道授业

1987年,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开始回国就业,赵敦华留心着每期《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招聘信息,投了几所大学都未收到回信。1987年,北京大学访问团到访鲁汶大学,与赵敦华等留学生见面,欢迎他们加入北京大学。

博士答辩通过不久,赵敦华收到了漂洋过海的北大人事处函件。

成为“北大人”

“我是读北大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我传承的是北大的学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要把这个传统传下去。”因着两次碰撞、几许缘分,带着传承学风的想法,赵敦华正式成为北大哲学系第一位归国博士,开启了教师生涯。

赵敦华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的“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系列讲述活动中,通过视频讲述的形式,分享他从私淑北大诸位名家到融入北大传统的求学、教学、治学之经历。

1993年,赵敦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9年,被评选为“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    

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五届全国高校名师”。

2020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这是北大教师的最高荣誉。

西方哲学史第一课

说起教学,赵敦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是学生的传授人和引路人。

“老师应该起主导作用”,赵敦华一直为本科生开设“西方哲学史”等基础课程,因为许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对西方哲学的了解程度并不像中国哲学那样多,“如果西方哲学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讨论,没有知识基础就无话可说”,因此,赵敦华十分强调老师的重要性,不仅要讲授知识内容,也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与外国留学生合影留念

“我在鲁汶读书的时候就是老师主导,硕士阶段的研讨课也是先由老师讲,学生作报告后老师再引导提问。”赵敦华将鲁汶大学的教学理念带回国内,在给高年级学生上研讨课时,他要事先审查学生的提纲,提出问题由学生修改,作报告后再次提出问题,再因势利导,讲述专题的重点和难点,再做最后的总结。他和学生要多花几倍时间才能呈现短短几十分钟的精彩报告。

赵敦华老师上课逻辑清晰,注重阐发思考,他讲授的《西方哲学》、《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等经典课程,不仅是哲学系本专业课程,更被纳入通识教育,吸引了不同院系专业的众多学子选课,深受同学们和爱戴。

他的《西方哲学简史》线索清晰、内容全面,被评价为西方哲学最经典的教材,不仅是考研党必备法宝,更是无数哲学系学子学习研究的案头必备书籍;

他在哲学原典课上一段一段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阅读思考,将课堂变成一片哲思的海洋,很多学生的学术论文都是受到了赵老师原典课上启发。

无论是校内平台还是校外论坛,提起赵敦华老师其人其课,每每都是“有干货”、“大师风采”、“讲得很清楚,能引发许多思考”之类的美誉!

疫情期间,赵老师的课堂被搬上了直播平台,课堂讨论深刻而不失趣味,吸引在线观看人数多达3万余人,天南海北的网友共同参与了小小的北大课堂。生动的课程设置、儒雅的学者气度,让赵老师“吸粉”无数。

可以说,赵敦华老师凭借极高的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获得了学生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

“北大教授”的称号自带热点,“北大哲学”更是国家哲学领域的标杆。2006年,曾有网友问赵敦华——“北大半个世纪以来产生几个哲学家?”赵敦华走到公众视野中,在“天涯网络”网站就此展开“论战”,用北大新的哲学成就,维护学术荣誉。

天涯网络论战

十四年后的今天,再次提起北大哲学的发展时,赵敦华认为北大哲学传统对当代学子既是动力,也是“包袱”。“要把北大哲学传统看成正在进行时,还没有完成,还在转化、前进、创新。”在赵敦华看来,不仅是中国哲学,世界各国哲学都面临转型创新的问题,“我们在世界哲学的变革中,应该做更多的工作贡献,比如交叉学科、开放学科等”。

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如何更有效更恰切地向中国的学生讲授西方哲学?“在西方讲哲学比较聚焦于一个问题,中国则是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哲三种哲学汇聚,因此更关注三者的关系。”对于此类问题,赵敦华综合多年研究教学经验,提出“用中国人的眼光理解和讲授西方哲学。”

研究生讨论课

在本科教学阶段,他用中文的逻辑思维将西方哲学概念深入浅出地讲明白;在研究生阶段,他则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中西哲学的对比研究,譬如中世纪的西方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对比。在他看来,“做到中西贯通是长期的工作,两边都要深入了解,否则就是牵强附会”,融汇中西的教学理念也需要继续传承。

时代发展永远向人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北大哲学也将始终前行、始终担当。

补齐千余年的哲学研究

甫一回国,赵敦华没有出版博士论文,而是立刻开始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写下《基督教哲学1500年》,填补国内对中世纪哲学研究的空白。

补充《西方哲学原著选辑》缺少的千余年中世纪哲学原著内容,编撰《中世纪哲学》卷这项工作,也在赵敦华回国前启动了。

当时,中国社科院的傅乐安先生在陈修斋先生的帮助下组织团队,“单兵孤城”式地启动翻译工作,为了完成这部书,他前往鲁汶大学,与尚在攻读学位赵敦华在学校结识。待赵敦华回国,这部书的初稿已经完成,四五百页的手写稿交给商务印书馆校对。

待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成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赵敦华和陈先生师门的“大师兄”段德志两人申请了重大项目《西方哲学经典翻译(中世纪卷)》,接过编撰这部书的接力棒。

在书房

在商务印书馆搁置十几年的稿纸已经发黄发脆,赵敦华请人小心地将前辈们的心血录入电脑,自己重新校对。他和段德志二人商量后,决定按照《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框架再次补充选文,比原先内容扩大了一倍。

受语言限制,拉丁文本对照审校成为问题,赵敦华又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代学子,由他选派前往鲁汶大学专攻古希腊中世纪哲学的吴天岳博士。吴天岳凭借出色的希腊文和拉丁文水平,担任这本书的总审校,完成了最后一项审校工作。

三代人接力的成果《西方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卷》

八十年代启动项目,一千八百余页篇幅,在三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西方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于2013年出版。那时,傅乐安先生已经去世了。

至此,赵敦华终于完成了导师陈先生交代的任务。

赵敦华老师和夫人江立怡近照

赵敦华老师是一位耐心负责的师者,也是一位孜孜求索的学者。他广博的知识与开阔的视野给每一位听课的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每个人都记住了这位北大哲学系教授在三尺讲台上谈古论今的神采,他矢志不渝地为中世纪哲学研究和教学贡献了全部的时光和热血。

岁月漫长,不变的是热爱哲学的初心,是勇承学科重担的毅力,是坚守教书育人的责任。

这便是北大的教师!

人物简介

个人简历:
赵敦华,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8月出生,江苏南通人,1988年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哲学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教学和主要研究领域分4个阶段:(1)分析哲学和英美哲学:本人博士论文题为Dialogue between Russelland Wittgenstei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roblems for AnalyticPhilosophy。90年代初期开设维特根斯坦哲学和英美哲学方面的课程。著有《维根特斯坦》、《卡尔·波普》、《劳斯的 <正义论> 解说》、《当代英美哲学举要》等著作。(2)90年代从事“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两门本科基础课的教学,还为研究生开设“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现代分析哲学原著”等课程。2000年以来为全系研究生开始“西方哲学原著概论”。出版教材《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西方哲学简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选注研究生英文教材《西方哲学经典原著选编》,出版《西方哲学经典著作讲演录》。(3)中西比较哲学,其成果发表于有关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出版《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伦理和人性的跨文化对话》,《回到思想的本原》,主编Dialogues betweenPhilosophies, Religions and Civilization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s等著作。(4)基督教哲学。在讲授和研究中世纪哲学的基础上,出版《基督教哲学一千五百年》,主编《欧洲哲学与美国宗教讲演录》,2011年出版专著《圣经历史哲学》(上下卷),《马克思哲学要义》。
主要成果目录:
《基督教哲学一千五百年》,1994;《西方哲学简史》,2000;《现代西方哲学新编》,2000;《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2002;《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2004;《回到思想的本源》,2008;《圣经历史哲学》(上下卷》,2011;《马克思哲学要义》,2018
近年科研项目: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世纪哲学经典翻译,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
宗教改革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
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教务长办公室、哲学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