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慎吾讲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347.疮痈脉证
【原文】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讲义】
疮痈化脓时期,有似表证。若有痛处,言局部病影响全身病也。内有壅结之毒,自当发散结气,盖疮痈之发热恶寒,乃白血球停积死亡,化成脓汁时所引起之现象。治法有解表、托里、排脓等法,皆谓之发。

348.痈肿验脓法
【原文】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讲义】
痈肿盖指躯表之炎症。当其发炎之初,虽未成脓,然因充血、红肿,按之已热,此即《内经》所谓营卫壅遏而热是也。白血球既出血管成脓汁。脓乃白血球所腐败成,故有热无热,未可以断脓之有无也。兹将验脓法列举数则。

有脓                                                                             无脓
按之半硬半软                                                             按之硬
以手按疮四畔,赤黑色不变,或随手赤色                      亦黑色变,或良久方赤
大按痛,脓深;小按痛,脓浅                                            不痛
按之即复                                                                     按之不复

349.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证
【原文】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讲义】
肠痈包括盲肠炎症,舌苔多垢腻而润,常有呕吐便秘等症。此病转变约分三类:①逐渐复原,一星期愈,唯易再发。②局部脓肿,肿痛日大,全身症亦日重。本节之证,若溃处穿破,极危。③起广泛性腹膜炎,甲错,由营滞于中,血燥于外,腹皮急,按之濡,气虽外散,而病不在皮间,积聚为肿胀之根,脉数为身热之候。今腹如肿而无积聚,身不热而脉数,乃肠痈郁热。下节痈未至脓溃,故少腹肿痞。本节既经脓溃,故按之濡,如肿状,脓成血燥,故脉数。
【方剂】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本方治鹅掌凤,旁治遍体疮疖如癞风,肌肤不仁,不知痛痒者,本方与大黄牡丹皮汤同治肠痈,可凭证选用。
【药物】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利尿药,解凝缓下。
药能:治皮肤甲错,驱逐脓血白带,利尿镇痛镇静,消炎解凝,治湿痹泄淋,筋急拘挛,疣赘发疹。
药征:组织充实,或结凝湿热,用于有上述药征之一症或数症者。
调剂:本药为利尿及缓下药。性又微寒,故石膏剂证之组织枯燥及属于下利而成阴虚证者,禁用之。
败酱味苦咸,性微寒。利尿药
药能:消炎解凝,排脓,祛瘀血,利小便,除痈肿。
药征:身甲错,腹皮急,或遍身疮疖,或肌肤不仁,不知痛痒。
调剂:本药祛瘀。在已成脓之后,使脓化水,由小便出,故肠胃有痈脓之候,必用本药。若瘀血积聚或小腹痞痛,为桃仁、丹皮之证候,瘀毒所结,深浅不同,辨证不可不明,用药不可不慎也。

350.肠痈之大黄牡丹皮汤证
【原文】
肠痈者,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讲义】
肿胀痞硬,在右腹角,初起无异状,一般如表证之发热,汗出恶寒,唯多小便频数,按之则右直腹肌挛急,重按则痛如淋者,痛延会阴精腺也。小便自调,示非淋证。脓未成可下者,本方所主;已成不可下者,薏苡附子败酱散所主也。本方近急性,附子剂则近慢性也。
【方剂】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斤,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药物】
瓜子   味甘,性微寒,消炎利尿缓下药
药征:内脏胀痛,盲肠炎,肺脓疡。

351.疮及外伤之脉证
【原文】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讲义】
《医宗金鉴》云: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浮脉主虚,故曰法当亡血汗出。设无此等病,则必身有疮,或被刀斧所伤之亡血也。

352.金疮治法
【原文】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讲义】
此金刃伤皮肉筋骨,故为金疮,乃属不内外因。《医宗金鉴》云:金疮谓刀斧所伤之疮也。
【方剂】
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灌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廿草十八分,干姜二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去汗),黃芩二分,厚朴二分,芍药二分。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干百日。不可日曝及火炙。
按:
采药以日,疑非古法。
【药物】
王不留行   苦平,甘辛
药能:行血消瘀走而不守,专走血分,止血镇痛,催乳通经利尿,除风散痹
药征:诸疮痈肿
蒴藿细叶    别名接骨木、芨堇草,味酸,性温,有毒
药能:治风疹湿痹,身痒以水洗,又去水肿,清火毒。
桑东南根    味甘,性寒。利尿药
药能:祛痰利肺,可以缝金疮
【附方】
排脓散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353、浸淫疮证
【原文】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讲义】
浸淫疮,谓留连不已。此疮作小颗粒,疏密相间,肌肤发赤,痒而搔之。黄汗出,蔓延全体,从口流向四肢者轻,以其从内走外也;从四肢流走入口者重,以其从外走内也。不可治者,难治之义也。

354.浸淫疮治法
【原文】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讲义】
本方未见,但湿热浸淫之病,用黄连一味粉之,皆效。盖苦以燥湿,寒以除热也。后世有加胡粉者,胡粉即粉铅,辛寒杀虫,减黏膜分泌,减化脓。

【习题】
1.脓之有无,以何法验之?
2.肠痈之治法,主以何方?
3.何谓金疮?何方主之?
4.浸淫疮之治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