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不好,如何在外企升职加薪

原创夏思祺 真故研究室 今天

英语学习的思潮对一部分人来说更像一种焦虑将其裹挟其中,传统企业的中层管理对这一点有很深的体会。

因为过去英语教育资源和培养意识的缺乏,许多人没有在最好的时机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花费,或者仅仅是遇上了不合适的老师,以及学习方法不够得宜,他们的外语能力没能达到足够的水平。职业选择和工作岗位中,他们错过了许多机会,丧失了一些可能性和发展空间,甚至在比较中感到有些不自信。

有人努力挣扎,后进而突围,也有人撞了南墙,田忌赛马换了比赛方式。确实,有些在专业领域做得优秀的人们,如他们所说,不靠英语谋生计,但却难以逃脱与语言的博弈。

技术管理者的翻译困境

汽车制造工程师冯望东来到韩国汉城的第一个夜晚有些辗转难眠,他在九十年代末第一次出国出差去参观新装备展,在商务酒店的明亮灯光下,翻阅着有些磨损和泛黄的《英语九百句》,温习日常对话的常用语。默记着有些烦躁了,拿起手边的介绍国外先进设备的英文资料,读着读着,几行里总会遇上一个似乎非常熟悉的单词,不时要去翻查那本已经有十年历史,折了许多角的古董英汉词典,然后恍然大悟,“当然,就是这样”。

第二天去到展示厅现场,那些混杂着口音、方言、语法错误和专业术语的外语表达,只能即时、一过性地被传递和接收。这对于他这个初中才英语启蒙的半吊子来说实在有些压力,十分现代感的巨型机器不断发出轰鸣声,他感到有些焦灼滞涩,很难开口用英语去提问。

尽管外方公司陪同的翻译将部分内容用中文表达给了在场的几十位中国技术人员,却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理解需求。冯望东只能快速在笔记本上用数字、符号和偏旁部首记下一些关键的信息,圈出没能迅速、透彻理解的地方,准备私下再和相熟的同事核对与交流。这样的困窘在冯望东和国外技术人员频繁的合作工作中出现过许多次。

与互联网公司或者外企相比,传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冯望东虽是农村出身,但高考时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被本科大学录取,满分100的英语考了80多分,在他自己身处的环境里已经算不错,但还不足以应对工作中的对外交流场合。

冯望东刚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时,国外的汽车制造水平领先于国内许多,他所在的大型国有汽车制造厂需要从国外引进更先进的精加工设备,公司决定开办半年的脱产口语培训,来解决技术人员的语言问题。报名的200多人里35位语言基础较好的将会得到培训名额,这部分人未来会有更多出国研修和出差的机会。

在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一同参加的旧托福考试(满分667)中,冯望东得到了520分,位列25名,面试后得到了口语班的进修名额。三十多岁的美国外教夫妻来授课,一开始他只能听懂慢速课堂的一半内容,结业时能够听懂正常语速的大部分。

图 | 分数换算参考表:左雅思,中新托福,右旧托福

从弥漫着青草香气的春天到最后一只秋蝉渐渐微弱了鸣声,在脱产班的半年里冯望东总是学习到12点,后来也保持着练习英语的习惯,他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可能的机会,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2005年,公司从德国购买了一台先进的精加工设备,升职为主任工程师的冯望东和同事四人被派去德国验收设备。经过9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他们在厚重的夜色里到达了斯图加特,深夜里酒店同室的两人还在讨论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完成好这次设备验收任务。

第二天上午在知名机床厂现场,他们发现设备加工的表面质量达不到图纸的要求。两国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们从工厂回到办公室,开始交流这个问题。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女大学生被派来当翻译,她不太懂得工程的专业知识,冯望东心里有些打鼓,喝了一大口办公室里又浓又苦的黑咖啡,又是一个漫长的下午。

留学生翻译将德国技术人员的解释表达为“表面不平整、不光滑”,冯望东听出是“粗糙度”的意思。诸如此类,“修形”、“支撑强度”,许多术语冯望东都没能找到合适的说法,只能由翻译进行大概的意译和转述。墙上的挂钟发出了好几次整点报时的声音,德方和中方终于沟通清楚,调整磨削砂轮的目数等参数和性能指标,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技术人员们眉头的疑云终于舒展开来。

德国专家说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新的砂轮就可以到货进行调试。等待期间冯望东和同事们借机去游玩。斯图加特的街道路面有些老,欧式风格的建筑看起来十分坚固,有轨电车载着许多下班仍西装革履的人们,城市建设的历史气息和老外文明严谨的观感交织在一起,冯望东觉得别有韵味。

图 | 德国斯图加特街景

在出租车上,司机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好奇地向他们抛话,谈起了中国的美食文化。尽管有着社交热情,但此前的聋哑英语学习使他们的沟通十分不畅,连蒙带猜也只能对司机的表达一知半解,还需要不断进行确认。有时候大家会感到有些疑惑,我们学的不是“纯正”的英语吗?为什么和人交谈时总感觉怪怪的?

各地的方言和口音让共通的语言难以共通,非专业的英语教育和学习的确很难兼顾到这样的死角。大家的语言像是隔着网纱无法契合。

下了车,在餐厅点菜时,他们面对语速极快的服务生和字眼有些陌生的菜单,又开始犯嘀咕。最后状若云淡风轻地指着图片,选了几样看起来德式风情十足的特色菜。分量十分豪放的特色烤猪肘,波尔多的红酒,慕尼黑啤酒等香气四溢的美食暂时安慰了语言困境里人们尴尬的心情。

工科语言后进生的努力

其实公司对于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比较包容,很难去指摘这一代人什么,1977年才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中学里的英语课从一周一节渐渐加到两三节。冯望东在乡村的中学就读时,初三才学了26个英语字母,到了镇上的高中,做过翻译官的副校长带他所在的重点班,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兴趣两极分化,参差不齐。

图 | 重新恢复的高考

他们信奉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长大,在工科的大学里,入学成绩的总分和英语都过线的学生,被搜罗起来置入一个试点的实验班,这些莘莘学子被寄予了厚望。“国家建设应该需要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冯望东觉得后来接触到的英语老师很有能力,他将自己对英语的一点天赋倾注在了对技术学习的追求,希望自己能用好语言这门工具去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

怀揣着梦想,工作不久他就报名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始自学攻读英语专业。许国璋主编的高校英语三、四册教材是语言基础,俞大絪主编的五、六册选材于经典原著,从语言逐渐过渡到文学。他的书柜上还渐渐添置了一些英文小说、笑话以及格言集。

入职第三年的五一前夕,单位从国外进口了一台先进的齿轮检测设备,负责检测的技术人员看不懂英文说明书,不知道怎么去使用设备。在领导的期望下,冯望东花了整个假期前后共一周的时间,啃出了一版译文交给技术科科长。尽管语言并不流畅,但搞技术的人之间有一种理解上的感应和默契,不到一个礼拜,设备得以调试成功并投入生产。冯望东受到了很大的鼓励,但同时也有些疲倦和耗竭。

冯望东渐渐走过了青春岁月,从当初的助理工程师一路成长为了高级工程师。或许是人到中年,他在技术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汽车行业金属材料热处理、齿轮加工、铸锻技术、柔性装配技术、自动化及智能制造等等先进技术花费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对语言学习的投入逐渐减少,像许多英语素质本就不如他的同事一样,语言的能力不进反退。

但如他这样的技术水平较高又担任了管理职务的人员,有许多的出国机会和对外交流机会,公派出国一次的花销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民币,他们只希望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被分配到一个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翻译员,协助自己高效优质地完成工作。

公司招募翻译时,市场上多语种的翻译人员比例少,同声传译对语言能力要求极高。那些英专出身语言水平最好的毕业生不具备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也需要从头学习行业术语,好不容易上岗了,翻译专业度也会有些堪忧。额外的翻译工作人力成本高,并不好招人。翻译人手常常会不够用,仅有的两名翻译人员有时会被调度到其他工作项目中。

冯望东到韩国参加新装备展,到日本考察装备,去德国进行设备验收与设备调研。中式与韩式、日式、德式的口音交杂在一起,两方洽谈的技术员都会感到时而的茫然。

翻译不在场的时候,大家有时会把关键的单词拼读出来,或者写在纸上,用随身的笔记本记下重点——由于缺乏英语思维,他们需要把听懂了的英文在脑海里转译为中文才能深度理解和记忆。

2010年,冯望东在北京瑞典大使馆里在和某车企的专家谈论合资的事宜,公司总部的一个英语能力很好的制造专家,能够无障碍地和瑞典的技术专家交流。而冯望东和同事则需要略带窘迫地在他的帮助下一起讨论。

他对那位总部的专家的语言能力感到佩服和羡慕,深感自己在年轻时缺乏条件和资源,在语言学习上有许多欠缺和疏漏,后期的努力也差强人意。然而想到这些年接触过的翻译,冯望东觉得,“总体而言配置翻译人事成本过高,许多人专业度会相对欠缺,沟通效率不高,不是很理想的手段。”

“但我们技术人员们对翻译人员本身不可能有意见,因为翻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虽然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但借助他们的翻译我们能把问题搞清楚,最终能完成任务,只是会耽误时间,效率不高。有时候一个小时能够谈完的事情,会消耗掉整个上午。翻译出国的花销和我们是相差无几的。我们也希望能有合适的翻译手段,能让我们做到沟通无障碍,更轻松、快速、低成本地完成出差的任务。”

技术专家被科技解救

又过了几年,冯望东竞聘成为了公司的首席工程师,代表公司参与各种行业专家出席的会议,从台下的听众成为演讲者。

尽管技术领域里成为了本单位里唯一的首席,他似乎过上了当年高考选专业时父亲口中陈述的那种生活,但他的语言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这些年有一个问题总是悬在空中,如今他开始真正意识到并且思索,或许英语对自己并不是一个必须要攻克的难题。日常工作中翻译来不及译的英文资料,他会自己用翻译软件进行部分段落的翻译。尽管客观来说机翻的语言不是那么像人话,但工科思维的人在繁忙的工作里其实并不会为这个缺陷烦扰,他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理解那些似是而非的“同义词”。

他开始劝导自己,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过去那些年他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了最感兴趣、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活到这个年纪,他开始愿意坦诚面对自己:学习英语对自己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语言天赋、兴趣、机遇和条件,能够在时间、精力、和金钱适当的投入后取得相应的满足的收益效果。

但这也没关系,冯望东认为,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不一定有这个必要去强迫自己很困难、痛苦地学习英语,因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根本就用不上。“我们只能选择和坚持自己最想要的,总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吧。”他这样说。

随着行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公司总部经常派冯望东参加各种行业技术交流会议。今年在一次专家论坛演讲中,他接触到了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同行说这个新科技产品会对他的工作派上大用场。翻译机可以直接投射到大屏幕,领夹麦夹在两鬓有些斑白的冯望东笔挺的西服领子上。

表达能力不太强的他用中文开始介绍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翻译机即时听译,将双语字幕实时呈现在屏幕上,所有参会的中外资深技术员们都能轻松看到和理解他分享的内容。他的口音被这台轻巧的翻译机消化地很好。

图 | 讯飞双屏翻译机

这次演讲冯望东没有丝毫的怯场。过去他总是担心自己用有些蹩脚的英语讲述,使用的那些不地道的表达会被人诟病,影响到自己的专业形象,或者无法传递清楚准确的前沿信息和技术。PPT上的语句他也总是隐隐担忧,翻译软件能保证翻译出来的是专业的表达吗,他无法判断。

但如今翻译困境有了出路,诸如他一般有资历、经验的行业精英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在专业能力最强的年纪退出职场舞台了,冯望东可以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大放异彩。他用讯飞的翻译机录着来自世界各国汽车制造专家的发言,一行行流畅专业的表达出现在小巧精致的屏幕上。他感到举重若轻的欣慰。

与会后回到家,他将笔记轻松导出到电脑端,为便捷地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料和知识积累而十分满足。翻看着这台翻译机的功能页,他意识到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文档资料都可以被快速翻译出来。分为12个场景的日常口语,随时可以查用。而最让人感到放心的是,翻译机还内置了综合行业术语、知识图谱和专家语料库的行业翻译,辐射到16大行业,可以帮助商务人士们更专业的交流、更地道的表达。为外语焦虑裹挟的不仅仅是自己身边汽车制造业的这群人,其他领域的工程师,或者医生、律师,横亘于大家面前的翻译困境,冯望东意识到,科技为人性扫出了一条干净的出路。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