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字为什么是薛加子】作文写作问答

《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说君子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务本”,只有把根本树立起来,道才能产生,道即仁,那何为本呢?有子说了,是“孝悌”。我这人啊有一个特点,就是干啥事儿都随了我这名字了——哪壶不开提哪壶,提了哪壶都不开!这不儿,连孝悌这种从字面上都能理解的词儿,偏偏神经质的要去查解释,这一查呀就走了神儿,各位看官且听我继续往下说。
有了互联网,查个东西那真叫便利,可当“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敖。”(出自汉大儒贾谊的论文集《贾子·道术》)的解释映入“提壶者”眼帘时,咱这神儿走的可就更厉害了,注意力一下子从追求“孝悌”的解释转向了“反孝为孽”的“孽”字,孽,从薛从子,“薛”和“子”这俩字儿着谁惹谁了,怎么单他俩碰到一块就不孝了呢,问题出在哪了呢?于是我决定先放放《论语》,搞个究竟。
翻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发现“孽”字还有一种从薛从女的写法,“子”跟“女”自是各种不孝的主体,那么“孽”字的含义则当出自两种写法中未变的“薛”字无疑了。下面看“薛”,字典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某草的名字,一种是周代候国的国名,根据“提壶者”粗考,“孽”中的“薛”当取后者之典故:
薛在周代本是小国,在诸侯混战期间被齐所灭,齐闵王继位后三年,便将薛邑赐封给了在齐国为相11年的田婴。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根据史记记载,田婴这斯光儿子就生了40多(而老子至今还落单儿呢!),其中有个小妾生的儿子叫“文”,5月5日(夏历)生,田婴很不喜欢,叫小妾不要养活,可小妾爱子如命还是把他养大了,并通过他的兄弟把他引见到父亲面前,田婴见状勃然大怒问其何故养之,这时倒是站在一旁的田文先说话了:“请问父亲为何不让母亲养育5月出生的孩子呢?”田婴答道:“五月生的孩子,长大了跟户门一样高,不利于父母。”“那么人的命运为天授呢还是为户门所授?”在田文的追问下,田婴沉默了,田文继续道,“如受命於天,那么您又何必忧心忡忡?如受命於户,那么您加高户门到无人能及便可矣。”田婴一时语塞,便令田文闭嘴。
又过了很久,田文问田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说是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是玄孙。田文再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则田婴不能知也。这时田文说:“自您担当齐国宰相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君王,期间齐国的领地并未增广而您的家私却积累不少,而门下却没有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现在您的妻妾能足蹈绫罗而贤士们却连粗布都没的穿,您的仆从能食有所剩而贤士们却糙糠难饱。您现在还要把积蓄留给那些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了日渐衰弱的国事,我在私下里是觉得很奇怪的。”听到这些话后,田婴逐渐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对他越来越好,并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各方宾客。在田文的悉心维护下,各国宾客广进,往来骆绎,田文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各国诸侯的请求下,田文被立为太子,田婴死后,他也就理所当然的继承了薛邑。
田文,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对待食客的问题上,来者不拒,一视同仁,各国宾客甚至犯罪逃亡的人都来归附他,直到秦昭王听说了他的贤能。昭王欲请孟尝君为秦相,可等孟尝君到了秦国他又变了卦,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还图谋要杀掉他。孟尝君这下慌了,冒昧地去请昭王的宠姬解救他,那个宠姬说:“让我救你可以,但你要把你来时带的那件白色狐皮裘送给我!”这件衣服价值千金,且独一无二,孟尝君来的时候已经把它送给了昭王,慌无所措之时一个食客说:“我身怀披狗皮偷东西的本事,能帮您把那衣服偷出来!”于是,当晚动手,偷出裘衣,献给宠姬,宠姬说话算话,叫昭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不敢停留,连夜出逃,逃到函谷关的时候,昭王后悔了,便派人追逃。按照当时的规矩,关卡只有在清晨鸡叫之时才可开门通关,万分紧迫之时,又是一个会学鸡叫的门客帮助了他。这哥们学的鸡叫真绝了,他这一叫,附近的鸡全跟着叫,孟尝君也得以逃出秦国。
现在有个成语——鸡鸣狗盗,便典出于此。
孟尝君回齐后,先是在齐国担当了宰相,后来由于齐王对他的误解而向齐王请辞,回薛邑养老。不久,他又因为卷入与齐国宰相吕礼的纷争而向秦国丞相穰侯魏冉进言攻打齐国,穰侯听从了孟尝君的建议,准备攻打齐国。齐闵王得知后欲灭掉孟尝君,孟尝君便跑到魏国,成为魏国的宰相,并联合秦、赵两国协助燕国重创齐国,齐闵王逃跑并殁于途中,齐襄王即位。之后,孟尝君便一直在各诸侯国间保持中立地位,他死后,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孟尝君也因此绝嗣无后代。
以上是《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中的有关记载。司马迁在其后的评价中是这样说的:“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意思是,根据太史公的实地考察,薛邑不同于邹地和鲁地,那里民风暴桀,其始作俑者便是孟尝君,那时,仅乱法犯罪的人就有六万多家!
从孟尝君的经历来看,他本对自己的父亲意见重重,对薛邑乃至于齐国的感情更是淡之又淡,他招犯罪的人们入薛邑无异饮鸩止渴,他帮助秦魏攻打齐国,最后自己也落了个绝嗣无后的下场。再回头看《论语》,有子在提出“孝悌仁之本”的论断之前是这样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说的是一个懂得孝养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同时又喜欢冒犯上司,这种情况太罕见了,而一个不冒犯上司的人却去谋反叛乱这种情况则未所有之。)孟尝君在这里无疑堪称经典的反面案例,他建议秦相魏冉攻齐是为犯上,他联合秦赵助燕战齐是为作乱,而他的犯上作乱也许正出自有子所不耻的”孽敖”之故吧!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孽”字的由来正在于孟尝君的叛齐和薛邑多犯乱背亲者的缘故呢?而“孽”字的这一含义是否也是自古成之的呢?您若还愿看,我就继续往下说。
《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恐怕当是“孽”字最初露脸的地方,里面谈到“庶姜孽孽,庶士有朅”。《硕人》本是赞美卫庄夫人庄姜的诗,巧的是这个庄姜也是齐国人,引文里以“孽孽”形容陪嫁的女子,以“有朅”形容护送她们的下卿(古代凡公女嫁国力相当的公子时,要用下卿护送)。现在对“孽孽”绝大多数的解释是“身材长大之貌”,我不以为然,为了说明之,我们先从没有争议的“有朅”说起。“朅”,字典给出的意思是勇武的样子,那么“庶士有朅”自然就是在说那些护送而来的下卿,他们是多么的骁勇擅武,巍峨峻拔!而诗歌又是怎么形容待嫁的“硕人”呢?“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多么的温文尔雅,多么的娇柔甜美,又多么的让我等单身孤命之人心神梦往而求不得之!!再回头看“孽孽”我想,理解成孱弱娇羞,让人心生怜爱当更符诗之本意,而且亦可与“有朅”形成美学上的某种呼应和对抗。不过,不管哪种理解,“孽”字至少在这里还不带一点儿贬义。
《诗经》另一处谈到“孽”字,是在小雅的《十月之交》,这首诗因记载了东周初年的日食闻名中外,而本人接下来引用的这句话相信直到今天也足以令我们反思:“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孽,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说的是,我们兢兢业业,勤勉工作,不敢言苦,不敢告劳,可即便任劳任怨如此,我们仍然躲避不了左右间的谗言相讥。平明百姓的忧苦,并不是来自什么老天,在友在敌,在合在分,在遇在离,这些冷暖事故,本来都只是源于人类自己啊!!这里的“孽”当取忧苦患害之意。
我们再看屈子在《九叹·怨思》中是怎么用这个字的。“孽臣之号啕兮,本朝芜而不治。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显然,这里的“孽臣”当不作叛臣或逆臣解,而是一个蒙辜被疑、号啕无果的谏臣。“孽”仍然没有任何贬义,只是略带感伤,令人戚戚然。
结合上述三引,在下的结论是:孽字最初并无不孝或罪恶的意思,而现在的含义当是古人结合字形,从孟尝治薛邑的典故引申而来。
孟子在在尽心上篇中提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这里的孽字已经指称贱妾所生的庶子了,但鉴于孟子与孟尝君应为同时代人(孟子许早些些),二人到底有什么恩怨现也不得而知,故而在某种程度削弱了鄙人结论的说服力。但截至目前,俺尚未找到任何可以佐证孽字在孟尝之前便出现此含义或用法的有力证据,故而,本次考证,虽无足够之说服力,但亦无旁说可辩驳,反正也不是什么学术考证,信则有,不信则无吧!

在网上抄了一段,说的挺有意思,可以借鉴一下,这个字的历史至今没定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