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一)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一)
一、选择题
(2018·吉林调研)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2018·潍坊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左图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右图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
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
4.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
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
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5.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 )
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
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
答案 3.C 4.D 5.A
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因此影响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4题,图中无植被区分布的位置:山麓地带,绿洲上部,这些区域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足够水分,故形成无植被区。第5题,图中农田位于绿洲东部,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因此会导致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的荒漠化加剧。
(2018·福建质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7.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答案 6.A 7.D
解析 第6题,读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图,连作年限为第八年时,0~2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略有上升,D项错误。读土壤pH值变化图,连作年限为第八年时,0~20 cm土层的土壤pH下降、酸化,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图中未体现。第7题,当地的土地退化是连作带来的,不是大水漫灌等灌溉技术问题带来的,A项错误。土壤掺沙是为了增加土壤透气性,B项错误。大量使用化肥,没有解决土地本身的退化问题,还会导致土壤污染,C项错误。深耕是指把田地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覆下去,可缓解连作带来的土地退化问题,D项正确。
(2018·广东六校联考)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和表,回答8、9题。
1977年7月 |
2013年7月 |
||||
最大6小时降雨量 |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
最大6小时降雨量 |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
48.8 mm |
66.1 mm |
83.7 mm |
69.8 mm |
85.2 mm |
97.2 mm |
8.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9.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图示小于0.1 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年小于2013年,说明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B项正确。图示1977年小于0.01 mm与大于0.1 mm粒径的比重都较小,颗粒越大所占的比重越大、数量越多的说法错误,则A项错误;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比重较小,则C项错误;2013年较1977年,粒径在1 mm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则D项错误。第9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则C项正确;材料显示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则A项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项错误;修建梯田,会减少水土流失,则D项错误。
(2018·齐齐哈尔五校联考)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1.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 10.A 11.B
解析 第10题,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A项正确。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和风力作用相关;沟头工程对防止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作用不大,B、C、D三项错误。第11题,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坡面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项正确。在A、C、D三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坡面的侵蚀,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2018·山东泰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下图);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原因:0~2厘米和7~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和悬移比重较低。2~7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解析 第(1)题,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第(2)题,由图可知,风速16~20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第(3)题,与植树相比,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第(4)题,该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有很好的阻沙和固沙的作用。主要从如何阻沙和固沙角度去分析。
13.(2018·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冬季受山地阻挡,西风难以影响;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土(沙化),土地贫瘠。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中间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
(3)气候终年干旱;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缺乏;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温室大棚(截留雨水)不仅在沿海滩涂、丘陵,甚至发展到山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
解析 第(1)题,从等高线信息可以判断地形类型,从图中地中海及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由此可知土壤多为荒漠土且贫瘠。第(2)题,沙土具有透气性、黏土能减少水肥下渗、有机肥提供养分。第(3)题,荒漠化的根源在于水分的减少,温室农业过度发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需求增大,从而使土地沙化;同时在干旱地区,温室农业的发展,可能加剧盐碱化,也会导致土壤退化。
(2018·湖南联考)南疆策勒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以前旧桥极少风沙危害。2009~2011年紧邻老桥建设了高度、长度、宽度均大于旧桥的新桥。自恰哈新桥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年3~9月桥(路)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重要病害。据此完成14~16题。
14.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是( )
A.甲处戈壁 B.乙处河谷
C.丙处戈壁 D.丁处河谷
15.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距沙源远近 B.植被覆盖率
C.桥梁宽度 D.桥栏阻风程度
16.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路)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差 B.大气运动活跃
C.河流水位高 D.降水稀少
答案 14.A 15.D 16.B
解析 第14题,图中可以看出积沙区主要位于桥西侧。图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所以恰哈新桥积沙的主要来源应在西北方向的甲处戈壁,A项正确。丙处位于西南方向,C项错误。乙处河谷位于北侧,丁处河谷位于东南侧,不是主要来源,B、D两项错误。第15题,导致恰哈新桥和旧桥积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桥栏阻风程度,图中显示,旧桥是通风式桥栏,风沙易穿过桥面,不易积沙。新桥是密实桥栏,通风能力差,导致积沙多,D项正确。距沙源远近、植被覆盖率无差异,A、B两项错误。桥梁宽度不是阻沙差异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第16题,沙是被风吹到桥梁上堆积的,恰哈新桥每年3~9月桥面积沙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活跃,B项正确。植被覆盖差、河流水位高、降水稀少不是沙堆积到桥面上的主要原因,A、C、D三项错误。
中学生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