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主推五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原标题:2019年我省主推五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按照2019年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今年我省继续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推动全省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我省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

  主推五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适宜平原区玉米生产的施用缓控释肥料技术模式。应用此模式可减少氮肥投入,提高氮肥利用率,有效地解决了玉米中后期追肥难的问题;二是适宜中部地区玉米生产的秸秆覆盖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全程机械化作业,采用宽窄行休闲种植模式。收获后,将全量秸秆整株覆盖于耕地表面,起到保墒、培肥及减少土壤风蚀作用。要求实施秋季或苗带深松,深松深度30厘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5年后,土壤有机质提高20%左右,减少化肥施用10%以上;三是适宜我省中东部玉米生产的秸秆粉碎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秋季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可实现培肥、蓄水保水、节能减排、节本增效。连续5年秸秆粉碎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量10%以上;四是玉米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水分含量≤30%)66.7公斤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2立方米以上,连续实施3年以上,可减少化肥用量10%。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氮肥后移技术模式。减少水稻基肥中氮肥比重,增加水稻穗肥所占氮肥比重,通过氮肥后移,总体氮肥用量减少10%以上,即基肥减少氮肥20%,返青、分蘖肥减少50%,穗肥增加20%,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二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减肥增效技术式。秋季收获后,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春天直接灌浅水,通过翻、耙、平等整地措施,实现秸秆一次性全部还田。秸秆在田间经过腐熟,起到培肥地力,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3年后,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节省灌溉水60%;三是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钵体育苗播种量只有平盘育苗的一半,减少了用种量,提高了秧苗素质。同时,解决了插秧时伤根、缓苗时间长的问题。结合机械插秧,克服了抛秧密度不匀问题。水稻钵体育苗可以减少基肥用量50%,在不追施返青肥和减少分蘖肥50%以上的情况下,氮肥后移60%以上。达到节肥、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加穗粒数,提高成熟度,提高产量。钵苗机械化插秧,可节省肥料应用,缩短秧苗缓苗期,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加低节位分蘖,提高水稻产量和成熟度。

  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增施根瘤菌肥技术模式。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在种子发芽生根后,根瘤菌从根毛入侵根部,一定条件下,形成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在固氮酶的作用下,根瘤中的类菌体将分子态氮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铵态氮供给植株利用。在豆科作物根际根瘤菌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施用适量根瘤菌肥促进豆科作物根瘤形成,提高生物固氮能力,减少氮肥投入。一般情况下,可减少氮肥用量的20%。

  杂粮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秸秆粉碎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秋季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可实现培肥、蓄水保水、节能减排、节本增效。连续5年秸秆粉碎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量10%以上;二是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水分含量≤30%)66.7公斤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2立方米以上,连续实施3年以上,可减少化肥用量10%。

  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一是增施有机肥模式。有机肥具有营养丰富、肥效持久、利于吸收等特点。一般情况下,每亩增施发酵腐熟优质有机肥4~5立方米,可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二是追施肥“少量多次”、按需施肥技术模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各种化肥的性能,确定使用化肥的品种、数量和配比。化肥追施采取“少量多次”施肥方法,根据不同蔬菜类型和品种,确定施用不同化肥。叶菜类需氮量较多,适当增施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果菜类、根茎类需磷钾较多,适当增施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磷钾肥;三是叶面追肥技术模式。在叶面肥与农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叶面肥与农药配合施用,既起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又达到追施叶面肥、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方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四是结合深翻、深松,实施深施基肥技术模式。通过深翻、深松,使土肥充分混合,上下土层混合,减轻表土板结,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达到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五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滴灌施肥技术,促进水肥一体技术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责编:王帝元、谢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