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办公室成立于1955年,

1961年正式命名中医科,当时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

1979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2001年,2010年及2012年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先进集体。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2005年被批准为“十一·五”期间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特色诊疗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糖尿病专病建设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2009年获国家中医内分泌(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建设项目单位。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5年顺利通过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复审。

中医科历届科主任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都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

史济招教授、祝谌予教授、张育轩教授、郭赛珊教授等前任主任,他们为了中医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史济招教授是中医科第一任主任(1961~1979年),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中国中西医结合三十年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祝谌予教授是中医科第二任主任(1979~1985年),是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协和名医,获政府特殊津贴。

他提出的糖尿病血瘀证学术思想及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独树一帜,引领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科发展的方向。张育轩教授是中医科第三任主任(1985~1989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三十年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钱自奋教授曾任中医科第一副主任(1989年~199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分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郭赛珊教授为中医科第四任主任(1991~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中央保健会诊专家,2017年评为“全国名中医”,曾获中国中西医结合三十年贡献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及北京协和医院突出贡献奖,曾任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2002年~至今)是祝谌予教授的研究生,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首都健康卫士及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先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 “十病十方”科研项目糖尿病领衔专家等学术职务。任《环球中医药》副主编、《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副主编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十多本杂志的编委。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2人。教授5名,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7名、护理人员11名。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名。

1978年以来中医科设有肝病、糖尿病、男性性功能障碍、冠心病、高脂血症、乳腺增生、风湿免疫病及肿瘤专业组。

曾经有肝炎6号、益气生津活血胶囊、筋脉通、仙贞片、宁脂胶囊、优育冲剂、软坚冲剂、活血片等20余种有效的院内制剂。但由于医保等原因,目前主要以中草药汤剂为主。

中医科日门诊量达600人次,年门诊量约16万人次以上。约50%为外地疑难病症患者。针灸年门诊及治疗量18000人次左右,采用多种针法、火罐、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内、外、骨、妇、神经、儿、皮肤、耳鼻喉等科的相关病证。科室还承担全院各病房的中医和针灸会诊,年会诊2000人次以上。

病房床位20张,以收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病人为主,兼顾其它适合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年收治500人次左右。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和全科大查房制度,以确保医疗质量。严格按照中西医结合模式书写病历,病历合格率为100%,在协和医院名列前茅,多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病历评比中获奖。护理病历也曾获得北京协和医院一等奖。病人对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均在95%以上。从未发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975年祝谌予教授牵头组成糖尿病专业组,由郭赛珊教授担任第一任糖尿病组负责人。糖尿病专业组在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专业组有教授4名、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9名、硕士学位者2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各1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1名,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名,北京中医药学会的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3名,国家级杂志任副主编2名、编委6名。

在学科带头人梁晓春教授带领下,近年来糖尿病专业组主要从事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尤其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曾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共13项。2005年成为“十一·五”期间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特色诊疗中心。2007年被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糖尿病专病建设单位。2009年获国家中医内分泌(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建设项目单位。

肝病专业组

1962年由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史济招、张育轩牵头成立中医科肝病专业组,设立中医肝炎门诊。目前专业组具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其中硕士导师1名。截至2011年,专业组每年诊治患者3000余人次。

四十余年来,专业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和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共发表论文60余篇,曾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联苯双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曾获卫生部1981年甲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委1983年三等发明奖,35届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尤里卡发明金质奖;

所研制的肝炎6号、肝炎8号、菟仙片、活血片等,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均起到一定疗效。其中肝炎6号(现改名为五味养肝丸)用于保肝降酶,活血片用于抗肝纤维化,已经证实有肯定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风湿病专业组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董振华教授即开始对干燥综合征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以后逐步扩大到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03年董振华教授牵头正式成立风湿病专业组。专业组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1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董振华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此外另有学会理事2名、青年委员1名。专业组自成立以来,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了大量的风湿病患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北京市首发基金课题1项。发表论文33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有2篇论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一等奖。

肿瘤辅助治疗专业组

中医中药已成为与手术、放疗、化疗并存的第四种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中医科于2008年成立肿瘤辅助治疗门诊。

制定了肺癌、胃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恶性肿瘤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治疗。

肿瘤切除后采用益气养血,补肾固本以恢复元气;

放化疗期间注重健脾益胃,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放化疗休疗期间予以扶正解毒、消癥抗癌,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肿瘤晚期采取培补正气,化瘀镇痛,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及实验证实中药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承担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护理学院的《中医学》教学工作;并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实习任务、进修生和外国留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任务、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西部之光”等的培养任务以及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师承工作。2009年《中医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精品课程。

现已毕业博士生25名、硕士生37名。目前在读博士生8名、在读硕士生4名。研究生在校期间90%以上被评为优秀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培养师承人员13名。每年接受进修生2-3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实习生10-17名;外国留学生参观学习10-12名。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北京协和医院优秀教学先进集体奖。 2009年《中医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精品课程。2012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医科一贯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子课题、“十一五”国家计划支撑项目、科技部、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基金等课题50余项;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4项。近3年来完成和在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首都发展基金等课题20余项。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获优秀论文20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5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中20余人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副主委、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

在院校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医科将继续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弘扬“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传承“勤求古训,融汇新知,诚于品德,精于专业”的科室文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积极培养人才,做好梯队建设,加强对外交流,把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建设成为全国综合性医院的一流科室。

(0)

相关推荐

  • 共话中医络病理论创新成果 湖南省络病年会在长沙召开

    会议现场. 红网时刻5月23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毛云溪)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探索慢病防治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5月23日 ...

  • 分享了协和医院中医科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

    分享了协和医院中医科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信息,有不少人在评论中都表示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都是骗人的,只能降糖不能根治.其实非常感谢这部分人对中医降糖的肯定,也感谢他们对中医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西医治疗糖 ...

  • 航天医科中医药学联盟成立大会

    2021年10月16日,恰逢神州十三号发射成功,三位宇航员开启太空旅行,航天医科中医药学联盟(暨航天医科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学术论坛)也于今日在京成立,张大宁主任受邀出席成立大会,并受聘为联盟顾问. 联 ...

  •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的祝谌予先生

    (1914~1999)有一个治疗糖尿病的验方--祝氏降糖方,此方由6味药组成:   生黄芪.生地.苍术.玄参.葛根.丹参.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症见:多饮.多食. ...

  •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的祝谌予先生(...

    曾任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的祝谌予先生(1914~1999)有一个治疗糖尿病的验方--祝氏降糖方,此方由6味药组成:   生黄芪.生地.苍术.玄参.葛根.丹参.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   主治:气 ...

  •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现收录科室医生34名,其中12位正高级专家.6位副高级专家,并有1位医生曾获得年度好大夫.现已有8位医生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4位医生开通了预约挂号服务,累计帮助了2226 ...

  • 北京协和医院搞了个大动作,30个科室上线互联网医院

    "我们希望互联网医院以后在方便病人的同时,也能方便医生." 2021年3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以下简称协和互联网医院)通过北京市卫健委审核,成为北京市首家获批的互联网医 ...

  • 自闭症不仅仅是遗传病,或与免疫、肠道菌群相关——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尤欣为您解惑

    尤欣,是一名自闭症患儿的母亲,也是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以孩子"自救"为出发点,她从临床出发,证实了自闭症的发病与免疫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衡相关:而针对患儿的全身症状进行系统治 ...

  • 北京协和医院解密孙中山死因:原发癌非肝癌

    2 <孙中山与中山堂>展览开幕式活动现场. 2 北京中山堂管委会副主任孙书文讲解孙中山宋庆龄结婚誓约书等实物背后的故事.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辉 通讯员/陈欣 徐楠)孙中山患的原发癌并非 ...

  • 北京协和医院挂号须知

    ​■ 挂号成功以北京协和医院成功挂号记录为准.参照APP中挂号状态(查看方式:[我]-[挂号记录]-[状态:已挂号]) ■ 号源更新时间:每日下午16时 ■ 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知名专家100元,主任 ...

  • 这位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袁小孩”,造福了全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 ...

  • 洛克菲勒捐赠北京协和医院

    来源:网络 1916年,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干了一件轰动老北京的事--花125000美元买下雄伟的豫王府.接下来的操作更让中国人陷入云里雾里--洛克菲勒耗时10年相继投入4800万美元,将其改造成大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