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路——新时代影响力书画名家邓玉平云媒体访谈录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书画名家的创作热情,努力推出精品,推出人才, “大师之路——新时代影响力书画名家云媒体访谈录”的活动。甄选出长期活跃在中国书画创作前沿的书画名家。访谈从名家作品、从艺路径、创作体悟、学术思想等方面导入,通过作者自身的感性亲历和理性提炼,力求客观呈现出各自的艺术人生和创作状态。全程记录了每位书画名家的心路历程,也是记录当代书画名家数十年来书画探索与艺术人生的一个真实而朴素的缩影。

邓玉平,1937年出生于湖南一书香门第。

湘潭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

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主席,特聘客座教授,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醴陵窑手绘工艺大师,

画圣吴道子艺术馆名誉馆长,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国礼艺术家。

邓玉平访谈录:

采访时间:2020年9月

记者:您学习书法是从哪种书法入手的?

邓玉平:楷书,为学习其他书体打下基础.

记者:您是怎么理解书法创作问题的?

邓玉平:首先要解决学习书法的问题,然后才谈得上书法创作,也就是先要继承,才有发展。我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书法史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新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这些书法家及其作品经不住时间和空间的检验而被淘汰的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别的缘由而消失的。能流传至今,仍有生命力,为人们所珍视,观摩,学习,推广,这样的书法作品,当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书法艺术魁宝了!你若有志于书法,那先要在普遍涉猎的基础上选定自己喜爱的书体进行深入而刻苦的学习,用心领悟其特点,精髓,由形而神,学的越像越好!通俗的说先要“走进去”,但重要的是“走出来”:在保留其主要特点的前提下,逐渐融入你自己的“元素”,最终应该是你先前选定的书体,又有别于任何一位写这种书体的书法家的写法,那么,此时你已在进行书法创作了,你的书法创作是否成功还得经过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记者:请谈一谈篆书修炼理性与书写感性方面的问题?

邓玉平:我谈的称不上是经验,只是自己在学习篆书方面的某些想法和做法。最难学的是草书,最“磨”人的是篆书。我学习篆书始于11岁,师从家父。“学成文武才报家国”,这是父亲要求我们兄弟铭刻在心的话,先学做人,后练书法。他把培养优秀品德和优良作风放在教育我们兄弟的整个过程中,十分严格甚至带有几分严酷,使我们兄弟终生受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是我的座右铭。我学习的是小篆(铁线体),我只想说说学练基本功的情况,我选学李斯《绎山碑》,其笔画要求是:竖正横平,粗细均匀,圆转流畅,起止藏锋。一练就是小半年,有一天我抱着一摞画满蚕头鳳尾均匀圆滑的线段的作业去见父亲。他将两尺长的直尺往纸上一放,有了比照,厉声说:“你自己看”!我连头也不敢抬,立马转身练下去,练下去……现今,大量书法培训广告,保证你几个星期或一两个月“写出一手好毛笔字”,骗你们商量!我的切身体会是:下决心,不动摇,多吃苦,勤动脑,成功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火候一到,豁然开朗!有位书法家学说得好:“字,有生命,有情感,能与之交流,它可以配合你将你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信然!

记者: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当代书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邓玉平:我们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是个真正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以高瞻远瞩,这个新时代,给全体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的题材,优越的条件,大家应该竭尽全力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的精品力作。

在全世界无数种语言符号中,只有中国的汉字发展成为了书法艺术,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无比光荣!全国的书法家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艺术魁宝,民族遗产继承好,发扬好。使它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征途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记者:您希望用您自己的力量为当代中国书法做一些什么?

邓玉平:“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是我国文化界的优良传统。在“第三届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杰出贡献人物表彰大会”开幕式上有人问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朗声答曰:“廉颇尚能饭,为国披征衣”!作为书法界的一员老兵,我会更加努力,一定要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回报亲爱的祖国,回报伟大的时代,回报勤劳勇敢不断创造世界奇迹的中国人民!

作品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昭君怨·咏荷上雨》

《观朱熹诗有感》

《独坐敬亭山》

《登鹳雀楼》

《吴苑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