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从“肠”计议
肠道的每一厘米都有宝贵价值。
文│张燕 编辑黄琳
在人体器官里,勤恳的肠道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之一”,连个“五脏”的待遇都混不上,只能委身于听起来级别低一等的“六腑”中。虽然肠道有人体身高的4到5倍这样庞大的体量,却不符合“浓缩都是精华”的规矩,因此很容易被边缘化。只有当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发现,原来肠道的每一厘米都有宝贵价值。
近期漫威超级英雄“黑豹”的扮演者就因为肠道疾病去世,创下日本最长首相任期纪录的安倍晋三也因肠道问题辞职……这都提醒人们,肠道健康不容忽视。
第二大脑
如果用神经元的数量来衡量聪明程度的话,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肠道会在这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肠道内有拥有数百万神经元,比脊髓上还要多。而且还能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而独立运作,也就是说,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分支,肠道神经系统是独立的,专门负责肠胃活动。
肠道被拥趸们昵称为“第二大脑”,但也离不开正牌大脑这个人体最高指挥官。大脑和肠道之间有一个强大的双向交流系统,称之为肠脑轴。大脑和肠道对彼此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如果没有肠道微生物群,大脑发育就会不正常。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微生物群与肠脑轴的卡特里娜·约翰逊博士表示,进一步的研究正在揭示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的情绪和精神健康问题。
肠道中不止有大量神经元,人体中绵延的肠道给数量巨大的菌落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健康的人体寄生菌落是多元的,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组成的世界。这些多种细菌组成的庞大微生物群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参与神经、循环、运动、内分泌等多方面的调控。
一些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某种类型的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大脑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行为,让动物表现得更活跃。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很多角色,但奇妙的是,没有两个人的微生物群是完全相同的。人类一出生,微生物就开始在肠道中繁殖,肠道微生物群就形成了。
菌群大本营
肠道是菌落的大本营,当大本营出现问题时,人的身体不止会腹泻或者便秘,而且会出现很多更复杂的变化,比如,确诊的临床抑郁症患者中,其体内的菌落多元程度明显比健康人身上的低,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落跟健康人也有很大差别。
本来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脑细胞死亡,逐渐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颤抖,像之前的“拳王”阿里就有明显的这一症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有“肠治”的可能。研究人员把健康人和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落分别移植到有帕金森病基因的动物体内后,结果发现后者的症状远比前者严重。试验表明,“恰当”的微生物会激活帕金森病基因,导致发病。而在找到发病的诱因后,在对肠道菌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有望对帕金森病的病源进行精准“定位”。
目前医生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肠道微生物群治疗疾病,而且离答案越来越近。该领域的最新疗法之一是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将健康人的微生物群植入患者的肠道,日本首相安倍前些年为了治肠道疾病,就曾接受过这类治疗。治疗机制暂时不清楚,但通过移植能让患者体内重新出现各种不同细菌的微生物群,有助于对抗细菌。
目前医疗届对于哪些菌类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状况,从而作用于人脑,改变人的性格倾向仍不完全清楚,对菌落在肠道里繁衍出什么产品从而发挥作用也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至少目前研究大们已经敞开,人们有机会去深入探究六七米长的肠道,做到从“肠”计议保健康。
吃什么好,肠道有选择权
肠道看上去要完成诸多任务,但其本职工作还是消化吸收。不同的食物对肠道带来不一样的负担,肠道虽然“不挑食”,但也有自身的偏爱。
美国肠道研究项目收集和对比了生活在美国的数千人的肠道微生物群。截至目前,研究表明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含量高的人,体内微生物群更多样化,与那些不吃植物性食物的人有明显差异。该项目的科学主管丹尼尔·麦克唐纳认为人体内微生物群很健康,但目前还不清楚从植物性食物含量高的饮食转向健康食物含量低的饮食,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微生物群,以及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在一般情况下,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物,大多也适合体内的各种微生物。不过总有些食物更有益一些,有研究表明,素食会影响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纯素饮食最能让肠道菌群维持在健康的状态。
我们可以说,肠道菌群的组成,很大程度上受饮食的影响,可饮食并不起决定作用,它更像一种调节的方式。当人们调整至全素饮食的24小时内,肠道菌群组成就会发生变化。但恢复正常饮食的48小时里,菌群就会变回原样。
食物种类会影响肠道里的菌群,而菌群则会对人的体型带来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600名肥胖和非肥胖者的血浆和粪便样本,发现了19种不同的代谢物与四种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肠道细菌有关。
到目前为止,关于体重和肠道健康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课题中,可论证的,也是最具突破性的成果是有关克里斯滕森菌科这种细菌种类的研究。97%的人肠道中都检测到这种细菌,但研究发现,身形苗条的人,其体内的这种细菌更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