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蛇”多恐怖?看上去平平无奇,却是中国“吃饭率”最高的毒蛇
在中国毒蛇的种类很多,虽说最让人恐惧的是眼镜王蛇,不过由于数量有限,所以咬伤率并不在前列,在中国毒蛇咬伤致死率排行榜,位居第一的则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短尾蝮。这种蛇在野外或者农村很常见,虽然不会主动去咬人,但是由于数量很多,并且“来无影去无踪”的行动方式,很容易不小心踩到或者误伤到它,成为了咬伤最为“恐怖”的存在。
短尾蝮
短尾蝮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比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广东等地都有分布。短尾蝮对于生活的栖息条件并没有很大的要求。
不过比较喜欢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丘陵地区,常常能够在坟墓旁的草堆,或者附近看到它的身影。在冬眠结束以后的春季,到野外一定要小心这种蛇,若是没有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导致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何区分短尾蝮和其他毒蛇呢?短尾蝮的身体要比一般的毒蛇粗很多,但是比较短小,虽然花纹和圆斑蝰有些相似,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可以注意花纹的图案,短尾蝮的头部和背部都呈现深棕色,在枕部的中央部分有一些浅褐色的桃形斑纹。头部是明显的“三角形”,并且头部会比颈部大上许多,尾部较为短小。
为避免和短尾蝮的“邂逅”,需要去野外的朋友,可以选择与其作息相反的时间段去野外,短尾蝮和很多毒蛇不一样,很少在大白天外出,属于晨昏性的蛇类,尤其在炎热的夏天,白头几乎是见不到它的身影,在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的凌晨两点左右,是它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而每年的五、六以及十这三个月是它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
被咬伤后会如何?
被短尾蝮咬伤,产生的反应与短尾蝮本身的个头以及排毒量有很大的关系,个体大小越大,排毒量也越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体长在30到40厘米左右的短尾蝮,排毒量最高可达6.24mg/kg,而体长在40到50厘米左右的短尾蝮,最高排毒量能够达到17.45mg/kg,当体长达到50厘米以上的短尾蝮,排毒量最大则可以达到31.98mg/kg。
虽然排毒量和尖吻蝮、眼镜王蛇这类毒蛇相比,有些不值一提。但是它的毒性是属于混合性的毒素,其中含有较多的血循毒,虽说神经毒含量较小,不会导致短时间内的死亡,但是毒液中含有的突触前神经毒素,在体内进行扩散后,会引起心肌损害、血红尿蛋白等症状。
所以在被短尾蝮咬伤后,最好不要进行自己的处理,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就医,注射抗毒血清。短尾蝮的毒素发作时间比较慢,能够造成死亡的时间一般都是两天以上,像眼镜王蛇或者银环蛇的毒性,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