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耍心机,还想当领导,怎么办?

2020-11-29 09:08

果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 啃刺猬的小狐狸,头图来源:《甄嬛传》

都说耍心机,好上位。

甭管是成了的甄嬛,还是落得吃苦杏仁的安陵容,好像都为了爬得更高用尽了手段。再看看身边,也不乏为了某个一官半职自私又好斗的家伙。

等等……好像……位高权重的“老好人”也不少?到底是刻板印象错了,其实好人也能身居高位?还是那些“好人”其实只是更虚伪更有心机的“超级坏人”?

位不高权不重并没有什么地位的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

今年8月31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卡梅隆·安德森(Cameron Anderson)等人就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了“坏人”和“权力”的关系,结果让人甚感欣慰。

阴险狡诈有心机,呃,好像没啥用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坏”,什么是“权力”。

安德森等人采用了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来表示“坏”,某个人的“宜人性”越低,就越“坏”。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自私、冷漠、好斗、心机重、爱控制别人,那么ta就“坏”。

那如何定义“权力”呢?一般人可能会看这个人职位高不高,职位高就是有权力。但职位不代表权力,权力意味着能影响、操纵他人。所以,作者测量了一个人在控制下属、职位高低、影响决策等方面的得分,并将其合并为一个总分,代表一个人的权力高低。

工具有了,就可以研究了。以前研究者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测一下受试者“坏不坏”,然后测一下“有没有权力”,再看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但是,这种方法分不清人们是因为够坏才获得权力,还是有了权力才变坏的。

而这次的研究可就厉害了,做的是一个长期追踪的大工程。在1999年~2008年期间,有心理学家用大五人格测量了一大批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并把数据保存起来。

到了2018年,曾经的大学生已经在职场打拼了一段时间,安德森等人就给其中1558人发送了邮件,测量他们有没有权力。506人回复了邮件,其中49人因为各种原因被排除(没有工作、自由职业等),最终收集了457人的权力指数。

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他们得出的结果是:坏不坏跟能不能获得权力没关系。无论你是当个自私冷漠的坏人,还是当个无私热情的好人,都不会帮你获得权力。

这个结果太反常了。生活中,有人看到别人谦逊和善,然后一路高升,于是认为当好人能帮自己获得权力;有人看到别人自私冷漠,不择手段,然后身居高位,于是认为自己没有权力,是还不够坏。到头来两种观点都被这个研究啪啪打脸,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你以为的规律不靠谱。

既然更坏(或更好)的人并没有更容易获得权力,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权力呢?答案是:

外向的人。

数据显示,那些在大五人格“外倾性”维度上得分更高的人,未来更容易获得权力。仔细一想,这其实非常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上位的四种手段

要解释这一现象,得先从获得权力的四种行为方式说起。

支配—攻击行为

也就是拳头大的有理。许多动物都践行着这一铁律,黑猩猩、大猩猩、老鼠等,都是谁更能打,谁当老大。人类也不例外。谁能通过恐吓、打击、压迫让人害怕,谁就能掌握权力。

政治行为

权力是政治的主题,核心就是“打天下的时候人多,分天下的时候人少”。说白了就是用利益输送、人情关系等拉联盟、搞关系。美国政治学家梅斯奎塔指出,谁能抓住核心支持者,谁就能掌握权力。例如,隋末李渊得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才有了后面的盛唐。

公共行为

也就是多做好事。老子哲学有 “欲取先予”的智慧,心理学家总结了一条“互惠原则”,核心都是:先给予对方好处,然后收获好处。在获取权力之前,先施惠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不管是“仁义君子”刘备、还是“散财童子”宋江,不论是真君子也好,伪君子也罢,总之都获得了权力。

声望行为

鸫鹛这种鸟有个特性,声望最高的大首领会给小鸟喂食、给大家放哨,如果有其他鸟想代替大首领放哨,大首领就会攻击它。说白了就是争夺“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对应到人类社会,如果你有能力,而这种能力又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给自己带来声望,就更容易获得权力。

虽说是四种手段,但是核心只有一点:找到合适的人,影响ta。

支配—攻击行为是让人害怕;政治行为强调找人,谁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就收买他或者威胁他;公共行为、声望行为都是让人尊敬。让人害怕也好,让人尊敬也好,都能影响他人。

活泼开朗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就要说说这四种手段跟“外倾性”有什么关系了。

论文中有两个研究,思路相同:先测量一批人的性格特征,14年后再测量这些人的权力指数。不同的是,第二个研究还测量了这些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支配—攻击行为、政治行为、公共行为、声望行为)。在第二个研究中,安德森等人获得了214人的数据。

一番分析后,研究者发现,与“高权力”关系最强的,是政治行为和声望行为。同时,那些比较“坏”的人更容易做出“支配—攻击行为”,但是很少做“政治行为”、“公共行为”、“声望行为”。而外向的人,更容易做出以上四种行为。

也就是说,“坏人”更容易通过支配、攻击别人帮助自己获得权力,但是很少为人民服务,不在意自己的声望,这便阻碍了他们获得权力。两者抵消,优势就没了。而外向的人,虽然也会做出支配攻击行为,但是也善于处理关系,所以更容易成功当领导。

研究者也承认,这个研究仍有不足。比如说,只研究了美国的情况,不同文化的结果或许会有不同。又比如,参与研究的都是精英大学的大学生,也许学历和能力让他们“不需变坏也能成功”。

再者,虽然时间跨度已经长达十年以上,但在更长的时间里,坏人会不会在“得到权力后紧抓权力不放手”因此更能保有权力?希望未来的更多研究能给出答案。

不过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如果你真的渴望获得权力,但又不那么外向,没关系,不妨试试多为人民服务吧。

参考文献

[1]Anderson, C., Sharps, D. L., Soto, C. J., & John, O. P. (2020). People with disagreeable personalities (selfish, combative, and manipulative) do not have an advantage in pursuing power at work.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7(37), 22780–2278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 啃刺猬的小狐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