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什么材料才新颖,怎么立意才深刻,衡量新颖与深刻的界限在哪儿?
多问一句,再问一遍
文/陆生作
告诉学生“作文选材要新颖,立意要深刻”,诸如此类的话,当然可以成立。但,对普通学生来讲,这只是丰满理想,现实骨感得很。
多问一句:什么材料才新颖,怎么立意才深刻,衡量新颖与深刻的界限在哪儿?
这一问,估计不好答。
新颖、深刻多是一种感觉,一种判断,而不是一个通用的度量衡。于是又可以关联上“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这般道理,扯不清爽了。
但学生心里记着新颖与特别呢。于是,放学路上,路边捡个饮料瓶丢进垃圾桶,便不能算学雷锋了。实在不够“惊天动地”啊。于是,学生想破脑袋也不知如何下笔了,生活太单调了。不是能“以小见大”吗?捡个塑料瓶也能写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吧?为什么就不能写下来呢?
再问一遍:什么材料才新颖,怎么立意才深刻?
又告诉学生:一件平常小事也能写出新颖与深刻啊!
这回答实在太好了。一开始就这么说,不是很好吗?一开始就跟学生说,写作文就写你身边的那些东西,不是很好吗?
普通人的生活总是普通的多。生活里的东西即使普通,但经过你的思考,你把它写成作文,它就可能变得不普通了。要明白,不是因为它特别你才去写,而是因为你写了,它才变得特别。
写作是个基础训练。让学生多写平常的事物吧。现在好多学生都没有生活常识了,都陷入在各种各样、无止境的功利学习中了。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但现在多少学生不认识家门口的那棵樟树、校门口的那棵枫树,真的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
写作文是感知生活,整理自己的思绪与情感。不要让新颖、深刻领着学生走进了死胡同。应该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对生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认识,即使是普普通通的生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