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101期:绚烂之极,乃造平淡

大文豪苏轼有一封写给侄子的信,传授作文秘诀:

得书知安,并议论可喜,书字亦进。文字亦若无难处,只有一事与汝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此样,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

虽是谈作文,末了一句“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讲得明白:作文如此,写字也如此。因此,这段话也算是一则书论。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我们把这句中的“文字”一词换成“学书”:

凡学书,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就是说,学书之路,年轻时要追求漂亮。老了呢,就归于平淡。但这个平淡,不是枯淡无味,而是绚烂到极点的平淡。追求漂亮好说,追求绚烂到极点的平淡呢,似乎有点玄。不急,我们先看漂亮。

年轻时学书法,自然要涉及取法问题,就是临什么碑帖、学谁。对此,启功先生在《如何选临碑帖》中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你喜欢哪个就选哪个,昨天觉得这个好,今天觉得那个好,想换,可以。启功先生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打破书法学习上的教派式迷信。我们以为,真正涉及到取法对象,还是要有一定的取舍。赵孟頫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学之,便可名世。”可见古人得到临摹样本(字帖)的难度之大。今天呢,我们能看到的古人作品汗牛充栋,问题反而出来了:学谁呢?皇帝面对琳琅御膳,反而无从下箸。

因此,面对丰富的书法遗产,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古代优秀书家年轻时和年老时的书法的异同。第二,我们学习古人,要如何取舍古代书家。

先看第一点。比如,将颜真卿青壮年时的《王琳墓志》跟老年时的《颜勤礼碑》比较:

颜真卿《王琳墓志》局部

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可以看出,褚遂良的影子闪烁于《王琳墓志》中。那么,褚遂良的书法又从何而出?魏徵向太宗推荐褚遂良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就是说,颜真卿学褚遂良,褚遂良学王羲之,按照三段论,颜真卿学王羲之。另外,苏轼在《题颜鲁公画赞》里说:“颜鲁公平生写碑,惟《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又是一条文字证据(至于从书法上看,二者是否气韵相通,此处不作讨论)。

《王琳墓志》新近出土,虽有字帖面世,但大家对于颜体楷书的印象,仍以《颜勤礼碑》等自家面貌突出的作品为主。晚期颜体楷书,之所以难以觉察到褚遂良乃至王羲之的东西,是因为他的楷书已经姓“颜”了。

下图是赵孟頫二十八岁左右时书写的《杜甫秋兴八首》。有趣的是,后面的跋,是赵氏本人于四十年后写上去的。正文跟跋两相对比,变化一目了然。

赵孟頫《秋兴八首》局部

赵孟頫《秋兴八首跋》

按明初宋濂的说法,赵孟頫早年学赵构,后学二王,晚学李邕。实际上,像赵孟頫这样的大家,不可能只学三家。但这个三阶段论,给我们分析上面这件作品提供了参照:赵构就是学二王的,《秋兴八首》来来去去无非二王面目。而四十年后的跋,风樯阵马,恐怕正是融入了李邕那种沉着痛快。

由此可见,不管后来怎么变,颜真卿和赵孟頫,年轻时都跟王羲之脱不了干系。也就是说,他们年轻时都是追求漂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取法对象的丰富,到老后,自家面目形成,乃至人书俱老。

再看第二点。孙过庭在《书谱》里说: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就是说,学书过程是平正——险绝——平正这样一个循环境进的过程。如果说在第一点,我们强调年轻和年老的区别,那么在第二点,我们却要模糊掉年龄阶段的划分。为何?初学分布的“平正”因人而异,有人三五年可达平正,有人一二十年都写不正。总不能说,好,我们划定一条年龄线,三十岁,之前求平正,之后咔嚓求险绝。孙过庭的划分,只是一个逻辑上的划分,而非年龄段的划分。没有平正的险绝,是铤而走险,没有险绝的“复归平正”,是枯燥无味。所谓人书俱老,是有前提的,并不是说人到老年,书法自然也跟着沧桑。这道理很简单:退休老干部,以前没拿过毛笔,退休后写字,怎么可能“人书俱老”呢?

搞清了平正、险绝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如何取舍古人。初学求平正,自然是要学正宗,走正路。谁是正路?二王传统。这本来不是问题,但自清代提倡碑学以后,反倒成了问题。这个问题像只纸老虎,很大,此处不宜展开,只举几个足以警戒的小现象。

王宠小楷。王宠(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几位书法家)的小楷,笔画是被打散的,缺乏书写的连续性。写字,运笔本是连贯动作,王宠把连续性消解掉,你可以说他是创新,但说不定他参照的法帖就是那种劣质刻帖呢。初学小楷,最好避一避王宠。

黄庭坚草书。黄庭坚草书卓然大家,但初学容易失之粗野。

米芾。米芾婀娜多姿,像美女,所以如今学的人非常多。但很多人漏了他的法度和精致(并忘记了他的天才和神经病气质),写得摇摆动荡,粗头乱服,把美女写成伧父。参考董其昌学的米芾,或可有用。

另外像八大山人、何绍基、弘一法师,都是个性浓厚的艺术家,但如果去学,恐怕就是一种冒险。

我们并非说不能学这些家,而是认为,如果要学,最好思考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学,以及怎么学,而不是看国展学哪家获奖多,就学哪家。更重要的是,不管你为了追求变法要学谁,孙过庭的“平正”,以及苏轼的“峥嵘”“绚烂”,不光是在早年去追求,而实在是要花毕生的功夫去践行。托尔斯泰六十岁时,每天拿个小本子进行造句练习。个中道理,急于求成者,大概充耳不闻吧。“绚烂之极”,决非朝夕之功。至于绚烂之极的平淡,具体到底是什么风格面貌,应该怎样才能达到?对不起,笔者还没老,不懂,不敢乱讲。

郑板桥(虽然他的书法也要慎学)有一首诗写得不错: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可以做个美学词汇的小排比:

绚烂——平淡

险绝——平正

冗繁——清瘦

熟  ——  生

这是古人美学的小机关。

宋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魂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虽然是词,且非论艺,但和苏轼、孙过庭、郑板桥讲的是一个道理。

(0)

相关推荐

  • 平淡是绚烂之极【978】

    有人说岁月是一杯淡淡的香茗,虽然稍有苦涩,但也能在淡淡的回味中感受到幽香拂面,让人回味悠长. 千篇一律的日子很容易让人心生厌倦,殊不知,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平淡才是常态.平淡的日子,需要淡淡地回味,过 ...

  • 《张总管墓志铭》是赵孟頫中、晚年期间书风...

    <张总管墓志铭>是赵孟頫中.晚年期间书风改变过程中的佳作.其用笔一丝不苟,体势方阔开张,点画锋棱俱见,一变以往秀润隽永.柔和清婉的特点,而追求刚劲端严.骨力洞达的艺术效果.这既是其审美标准 ...

  • 临孙过庭《书谱》十条屏暨意临片段——毛松馥书法作品欣赏之九

    [艺林文苑述评] <书谱>亦称<书谱序>,是唐朝孙过庭的小草经典名帖,是他为其准备编辑的<书谱>写的序言(可能是一部碑帖合集,因其英年早逝未能成书),后人便称此为& ...

  • 「书法字帖」学草,必懂《书谱》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陈留人(今河南开封),郡望出自富阳,官至率府录事,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暴卒于洛阳,时年约44岁. <书谱>,唐孙过庭书谱,书谱卷,草书,纸本,书于垂拱三年(68 ...

  • 「愙斋书法」赵孟頫这幅《卫淑媛墓志》

    「愙斋书法」赵孟頫这幅《卫淑媛墓志》

  • 怀素《圣母帖》绚烂之极,复归平淡。

    怀素《圣母帖》绚烂之极,复归平淡。

  • 瓜瓜斋第二十七期

    今天键盘坏了,用软键盘临时凑合打几个字. 将进酒 爱莲说(云母熟宣) 爱莲说(半生熟宣) 戏为六绝句(上) 戏为六绝句(下) 因为原创文章有字数要求,我电脑坏了没法打字,只能贴一段以前的杂论,以便将本 ...

  • 瓜瓜斋第43期:丙申年最后一期

    明天就是除夕了,瓜瓜君这几日写了几页字,放上来,算是丙申年最后一期推送. 上十图(后四页是局部),是临写文徵明的<落花诗册>.原打算通临,不料写到第六页,没了耐性,索性收笔落款.继而用这个 ...

  • 瓜瓜斋第63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上)

    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出现简化字,一般会遭到嗤笑,说这人没文化.通常的规矩是,在生活中,用简体,在书法中,用繁体.当然,也有在生活中装逼用繁体的,没有问题.繁体给我们的感觉是:有文化. 其实呢,古代的字也 ...

  • 瓜瓜斋第64期:《蒙古帝国史》札记

    蒙古四大汗国图 铁木真的四个儿子:拙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拖雷的儿子们:旭烈兀.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等 海都:窝阔台的孙子 近日读完法国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著作<蒙古帝国史>,该书起 ...

  • 瓜瓜斋第65期:简化字的前世今生(下)

    本期,我们接着聊一聊汉字的简化. 读过上一期的朋友已经知道,汉字的简化并非始于当代,而是古已有之.不过,汉字的演变史,也并非是一味简化的过程.下面是从邹晓丽编著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书中 ...

  • 瓜瓜斋第66期:读小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记得上学时,某学期,瓜瓜君选修了一门课程,叫<说文解字>研究,老师让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瓜瓜君出于求知的冲动,书一买回来就趴在书页上啃.第一次,啃完<序>,搁 ...

  • 瓜瓜斋第67期:走马容庚捐赠藏品展

    声明:第66期瓜瓜斋,经一位读者反映,发现文章里有一个知识性错误.误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成战国楚国帛书,跟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国帛书搞混了.因此,该节将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秦简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 ...

  • 瓜瓜斋第69期:重磅!瓜瓜斋出新书啦!

    重磅消息:瓜瓜斋出新书啦! 这套小书,叫<瓜瓜斋读印>,是一个小系列,共四册.关于该书的写作缘起,瓜瓜斋主人在跋里讲得很清楚,现将其移录于下,顺带含羞晒一下文笔. 跋 明清以降,印章逐渐成 ...

  • 瓜瓜斋第71期:《名家讲书法》述略

    近日以散漫之心读完了由<文史知识>编辑部选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讲书法>.这本书收录的名家文章计35篇,目录如下: 既是"讲",则多非深奥知识,或即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