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阳气、阳虚是什么?

秋冬,阳虚怕冷的人最易生病,在家就能做的几个补阳散寒法一定要收好!

中医说的阳气、阳虚是什么?

1、阳气是人体能量来源及原动力

《素问》指出:「失其所。」

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能量来源及原动力,如果阳气不足,生命机能也会暗弱不足。

人体内的阳气,清阳主升,出上窍,主出,发于腠理、四肢;浊阴主降,出下窍;主入,走于五脏、六腑,推动及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

阳气是无形的,代表着身体的机能、能量,从某种方面来说,阳为火,对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的作用。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故阳气不能够

2、阳虚是体内阳气、能量不够了

阳虚就是体内的阳气、机体的能量不够了,主升、主出的火不够了。

正如《素问》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思就是阳气的鼓舞使人精神焕发,阳气的温煦使人关节筋脉柔韧。

「阳虚则寒」,整个人从内到外呈现出「凉飕飕、冷冰冰」的怕冷、四肢寒凉、僵硬等症状。

再者「阳虚则不能制阴」,阴阳任何一方的不足,无力制约对方,会导致另一方的相对偏盛,阴气偏盛而虚寒内生,临床会出现面色苍白、神疲蜷卧、自汗、脉弱等虚寒症的表现。

随着晚秋到来,逐渐向冬季过渡,自然界外界的阴气逐渐加重,人体自然有着顺应四时的变化,体内的阴气也逐渐增多。

此时,阳气不足的现象就表现出来了,所以在秋冬交替之际,阳虚人群的健康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凸显,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如何鉴别自己是否阳虚呢?

1、阳虚的人畏风、畏寒

阳气充足则机体能量充足,体内主出的「火」温煦得当,面色红润,肌肤腠理能抵御寒,不会出现畏风、畏寒的表现。

阳气过虚则阴寒内生,出现面白形寒、脘腹冷痛,稍微饮食生冷就有泄下清稀等阴寒内生的反应。

2、阳虚的人舌体胖大、有齿痕

正常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为润苔;阳虚的人舌色偏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舌质嫩、苔白。

若体内阳虚不能运化水液,则多余水分继续留存在体内,导致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便会出现齿痕。

阴寒过重,寒湿、痰饮内生则会出现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的滑苔现象。

3、阳虚的人体型偏胖

清代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中说:「形躯丰溢,脉来微小,乃阳气不足体质。」

阳虚的胖以脾肾阳虚型较为多见,脾肾运化、气化不利,代谢产物在体内蕴积,日久而发为肥胖,尤其以腹部肥胖为主。

另外,中医常讲「阳虚多胖,阴虚多瘦」,阳虚则阴盛,阴为有形的血液、精液、泪液等,故阳虚之人,从长期来看多表现出阴有形过多的特点,身型相对比较胖,阴寒生湿,故民间又有肥人多湿的说法。

这些损阳的行为,要少做

现在阳虚的人群越来越广,年龄阶层也来越年轻化。

这主要归因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加速了阳气的消耗。

1、心情抑郁,阳气升发不畅

现代生活压力大,情绪经常受到影响,出现波动。古人曾说「情志致病」。

当人体长期出现负面的情绪,进入压抑的心理状态,自身的阳气一方面需要不断同这种下沉的抑制的气压相抗衡。另一方面阳气受到抑制无法升腾、部散,不能正常的运行,自然就无法起到温煦、推动的作用。

2、依赖空调,「阴寒」直入体内

夏季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平日上班早出晚归,接触到太阳光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工作的压力和疲劳,造成了身体阳气的耗损。

记得老师说过,空调属于人造贼风,这种风是生硬、粗暴、蛮不讲理的,会直接往人的身体里钻。夏天的毛孔本身就处于张开的状态,空调的贼风会长驱直入,源源不断的向身体里输送「阴气」。

3、熬夜晚睡,阳气运行紊乱

我们体内的阳气分为两部分,一是先天之阳,也就是元阳,二是后天之阳。先天之阳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它相当于体内的火种,一个能量棒。

但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晚睡,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回归本位。熬夜不按时休息就不能让阳气归根复位,阳气的运行规律被打乱,身体只能不断消耗更多的阳气去维持平衡了。

4、父母精血亏虚,影响先天之阳

根据中医学理论,生育最佳年龄女子为「三七」至「四七」,男子为「三八」至「四八」,现在城市很多晚婚晚育,且孕前不注意保养肾精,或孕期贪凉喜冷,导致父母精血亏虚,影响孩子先天之元阳,导致孩子形成阳虚体质。

产妇和新生儿都极易受到寒邪的侵扰,在产房一定要注意保暖,否则很容易伤阳亏虚。

5、运动方式不当,阳气外散

很多人都被一个观念洗脑了:身体不好,多是缺乏锻炼。觉得运动量上来了,身体慢慢就好了,实则不然。

中医认为「动能生阳,也能耗阳」。运动能加强气血的流通,适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例如:饮食厚腻、久坐不动之人。

而阳虚的人,在运动方面,建议以缓和为主,不宜大汗。因为「汗则气下、暴汗伤阳」,阳虚这固摄功能本身较弱,暴汗之后,阳气外散,身体变得更差。

《内经》指出:「阳气这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说在清晨天刚亮、夜间天黑后其实都并不适合阳虚的人去大量锻炼了,这两个点恰恰是现代人的锻炼时间,违反了阳气「生长收藏」的顺序,自然影响阳气的升发了。

6、冷饮冷食,脏腑、脾阳受损

阳气二是后天之阳,是由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转化而来。嗜食生冷水果,喜喝冷饮,爽的同时这种直中的寒邪也对脏腑造成了伤害。

尤其是脾胃,脾胃需要不断地调动所藏阳气去化解,去平衡这些阴凉之气,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等到了秋冬,外界以阴气为主导的时候,已在夏季受到消耗的脏腑要调动更多的阳气去顺应、平衡外界大环境,阳虚的症状就逐渐出现了。

在家就能做的几个补阳散寒法

那阳虚之人应该如何做,才能安稳度过秋冬呢?

除经常提到的顺应四时养生,规律作息,饮食有节外,还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1、灸背是很好的补阳之法

既然阳虚是体内缺乏能量,那就补充能量。

《医学入门》指出:「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艾灸,就是一种温补阳气的绝佳方法。

阳虚之人,灸背是很好的补阳之法,后背的督脉,是补充阳气的强大经脉,被称为「阳脉之海」。这里施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重点选择大椎、命门、腰阳关等穴位。

需要注意的是艾背无需过于频繁,因阴阳讲究平衡,阳盛则阴虚,过度补阳则会损伤阴,灸的频率以3-4次/月,每次15-20分钟左右为宜,如合并其他症状,建议让专业康复科理疗师面诊后酌情选用不同的灸法为好。

平素可自行戳热掌心,贴于后腰部的穴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温阳的功用哦。

2、食用温补之物散寒气

阳虚则阴寒内生,要改善阳虚症状还可以从驱散体内的阴寒之气入手。

平时可以食用温补之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韭菜、核桃等等;还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姜、枣制品、附子制品等。

3、早睡觉少消耗,守住阳气

先天之阳要牢牢守住,少消耗,就要求我们要顺应四时养生才行。

《黄帝内经》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勿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入夜之后,阳气在睡眠中内收,应早进入睡眠,以减少消耗。「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睡觉应该是守住阳气最简单的方法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