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坑陶马的造型艺术
【秦俑百问微讲堂】秦俑坑陶马的造型艺术陕西学习平台2021-01-25订阅
秦俑坑出土的车马、鞍马。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除了埋藏着七千余件的陶制兵俑,还有600余匹的陶马,这些陶俑、陶马共同构成了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通过试掘和正式发掘,现已出土陶马近百匹。今天,我们首先从造型艺术来了解秦俑坑中的马。秦俑是写实风格的艺术雕塑,陶马也不例外。秦俑坑中的马,分为车马和鞍马两种。车马是指驾挽战车的马,它们四匹一组,后面拖一辆战车,在一、二、三号坑中都有出土。鞍马是指骑兵使用马,主要集中在二号坑的骑兵阵和车、步、骑混编阵,马背上塑有鞍鞯[jiān],四匹一列地排列在俑坑的过洞内。车马和鞍马的体型和造型风格区别不大,雕塑手法简洁、凝练,形象逼真。两种陶马均呈站立姿态,四蹄伫立,前腿如柱,后腿微弓,关节肌肉塑造分明。它们昂首挺胸,肩部微耸,脊部微凹,胸部宽阔,腹背壮实。相较马的身体,马头的塑造更为细腻:薄薄的眼皮用波折的阴线表现出褶皱,眼球隆突;鼻孔喷张,马嘴微张,好似喘息一般;甚至连不引人注意的牙齿,也塑成六颗,表明马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修剪过的马鬃也被塑造出来,并用阴线刻画出鬃毛的丝缕形态;马的额头上还塑出一绺“人”字形的飞鬃[zōng],极具动感和装饰意味。整体看,马的各部分比例适宜,雕塑技法熟练,形神兼备,说明秦代工匠对大型陶塑的造型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秦俑坑中拉车的马身长约2.1米,通耳高1.6—1.7米,肩高1.3—1.34米;骑兵的鞍马身长2.03米,通耳高1.72米,肩高1.33米。仅从随葬马匹的尺寸看,秦俑坑的陶马无疑是出土明器中最大的马。但如果从马的品种角度看,秦俑坑的陶马应当不属于体型高大的马种。专家们依据秦俑坑陶马的体型特征,结合秦人的养马经历考证,认为秦俑坑中的马应当属于今天甘肃洮[táo]河流域的河曲马。秦俑坑中车马与鞍马之间有两点比较明显的差异:一是车马背上无鞍,而鞍马背部有用浮雕的方式雕塑出的鞍鞯。秦俑坑鞍马背上的鞍鞯是中国马鞍的早期形态,处于低鞒鞍阶段,是学术界研究中国马鞍演进历程的重要资料。二是车马和鞍马的尾巴形状不同。车马尾巴的尾毛绾[wǎn]结,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行车过程中垂散的尾毛和挽车的绳索缠绕,避免惊车事故的发生。鞍马的尾巴则以分股编辫的方式编成长辫形。马尾巴是马匹奔跑和急转弯过程中的平衡器官,将马尾编成长辫,既不会影响马尾巴的平衡作用,又看上去整洁美观。秦俑坑中的陶马彰显出秦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技艺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被国内外美术界公认为是中国古代非常成功的雕塑作品。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