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两鉴定有哪些步骤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通称银块或银锭此外还有碎银。此银锭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见证,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在收藏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锭与私铸银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
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
除了官府铸造银锭外,民间的钱庄、银号、银行、票号等金融机构也铸造银锭。北京有十足银、松花银,天津有化宝银、白宝银、老盐课银,济南有高宝银,上海有二七宝银,苏州有苏元锭,扬州有扬漕平银,镇江有公议足纹银,杭州有元宝银、小锭子,汉口有公估二四宝银,武昌有武昌关锭、昌关子,长沙有用项银、十足大宝银,九江有二四宝纹,广州有藩纹、盐纹、关纹,西安有十足银,甘肃、新疆有足纹银等。
银锭的成色(即含银量)都基本在95%以上,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
明代银锭美观大方,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繁多,大体以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为主。又分为4种:宝银,中锭,小锭和不足一两的滴珠。
市场上 流通的银锭有许多赝品,这些赝品的造假主要有几种:一是用铅锡假银;二是浇铸时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三是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洞,取出银后灌入铅,再封焊洞口;四是用新白银铸老银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