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主于动,地主于静。《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本道体以生,道者,由阴阳而显),万物之纲纪(总之为纲,大德敦化也;纷之为纪,小德川流也),变化之父母(经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然变化虽多,靡不统于阴阳,故为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交则物生,阴阳隔则物死,阳来则物生,阴至则物死,万物之生杀。莫不以阴阳为本始也),神明之府也(变化不测之谓神,品物流形之谓明。府者,言变化流形,皆从此出也)。治病必求于本(人之疾病,虽非一端,然而或属虚,或属实,或属寒,或属热,或在气,或在血,或在脏,或在腑,皆不外于阴阳,故知病变无穷,而阴阳为之本。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也。但明虚实,便别阴阳,然疑似之间大难剖别。如至虚有盛候,反泻衔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阴症似阳,清之者必败;阳症似阴,温之者必亡。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药有生血之功,血药无益气之理。病在腑而误攻其脏,谓之引贼入门;病在脏而误攻其腑,譬之隔靴搔痒。洞察阴阳,直穷病本,庶堪司命。若疑似之际,混而弗明,攻补之间,畏而弗敢,实实虚虚之祸尚忍言哉)。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积者,汇萃之称也。合一切之属于阳者,莫不本乎天;合一切之属于阴者,莫不本乎地。阴主静,阳主躁,其性然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之和者为发育,阴之和者为成实,故曰阳生阴长,此阴阳之治也。阳之亢者为焦枯,阴之凝者为封闭,故曰阳杀阴藏,此阴阳之乱也。《天元纪大论》曰∶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夫天为阳,阳主于升,升则向生,故曰天以阳生阴长,阳中有阴也。地为阴,阴主于降,降则向死,故曰地以阳杀阴藏,阴中有阳也,此言岁纪也。上半年为阳升,天气主之,故春生夏长;下半年为阴降,地气主之,故秋收冬藏。阳不独立,得阴而后成,如发生赖于阳和,而长养由乎雨露,故曰阳生阴长。阴不自专,因阳而后行,如闭藏因于寒冽,而肃杀出乎风霜,故曰阳杀阴藏。按∶三说俱通,故并存之。第二则本乎经文,尤为确当。愚意万物皆听命于阳,而阴特为之顺承者也。阳气生旺,则阴血赖以长养;阳气衰杀,则阴血无由和调,此阴从阳之至理也),阳化气,阴成形(阳无形,故化气;阴有质,故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冬寒之极,将生春夏之热,冬至以后,自复而之干也。夏热之极,将生秋冬之寒,夏至以后,自 而之坤也)。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属阴,故生浊。热属阳,故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清阳主升,阳陷于下而不能升,故为飧泄,完谷不化也。浊阴主降,阴逆于上而不能降,故为 胀,胸膈胀满也)。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此以下,明阴阳之升降,天人一理也。阴在下者为精,精即水也,精升则化为气,云因雨而出也。阳在上者为气,气即云也,气降即化为精,雨由云而生也。自下而上者,地交于天,故地气上为云。自上而下者,天交于地,故天气下为雨。就天地而言,谓之云雨;就人身而言,谓之精气,人身一小天地,讵不信然)。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上有七窍,耳目口鼻也。下有二窍,前阴、后阴也),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位乎外,阴位乎内,腠理四肢皆在外者,故清阳居之,五脏六腑皆在内者,故浊阴居之)。

水为阴,火为阳(水润下而寒,故为阴;火炎上而热,故为阳。炎上者,欲其下降。润下者,欲其上升,谓之水火交而成既济。火不制其上炎,水不禁其就下,谓之水火不交而成未济。肾者水也,水中生气,即真火也。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即真水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水火互藏,阴阳交体,此又不可不知者也);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味归形者,五味入口,生血成形也。形归气者。血皆倚赖于气,气旺则自能生血,气伤而血因以败也);气归精,精归化(气者,先天之元气与后天之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肺金主之,金施气以生水,水即精也。精者,坎府之真铅,天一之最先也。精施则能化生,万化之本元也);精食气,形食味(气为精母,味为形本。食者,子食母乳之义也);化生精,气生形(万化之生必本于精,形质之生必本于气);味伤形,气伤精(味本归形,味或不节,反伤形也。气本归精,气或不调,反伤精也);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气本归精,气为精母也。此云精化为气者,精亦能生气也。如不好色者,气因以旺也。水火互为之根,即上文天地云雨之义也。味不节则伤形,而气不免焉。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为阴,故下;气为阳,故上),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属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阴味下行,味浓者能泄于下,味薄者能通利也,阳气上行,故气薄者能泄于表,气浓者能发热也)。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气,故云食气。少火生气,故云食火,阳气者,身中温暖之气也。此气绝,则身冷而毙矣。营运三焦,熟腐五谷,畴非真火之功,是以《内经》谆谆反复,欲人善养此火,但少则壮,壮则衰,特须善为调剂。世之善用苦寒、好行疏伐者,讵非岐黄之罪人哉)。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和则得其平,一至有偏胜,病斯作矣),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阴阳之变,水极则似火,火极则似水,阳盛则隔阴,阴盛则隔阳,故有内真寒而外假热,内真热而外假寒之症。不察其变,妄轻投剂,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虽有智者,莫可挽救矣);寒伤形,热伤气(寒属阴,形亦属阴,故寒则形消也,热为阳,气亦为阳,故热则气散也),气伤痛,形伤肿(气喜宣通,气伤则壅闭而不通,故痛,形为质象,形伤则稽留而不化,故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先伤而后及于形,气伤为本,形伤为标也。形先伤而后及于气,形伤为本,气伤为标也)。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举喜怒而悲恐忧统之矣。内伤人情,如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忧则气结,故曰伤气。举寒暑而风湿燥统之矣。外伤天气,如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泻,故曰伤形)。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天为阳。西北阴方,故天不足西北,地为阴,东南阳方,故地不满东南,日月星辰,天之四象,犹人之有耳目口鼻,故耳目之左明于右,以阳胜于东南也。水火金木,地之四体,犹人之有皮肉筋骨,故手足之右强于左,以阴强于西北也)。

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汗出从表,阳也,而本于阴水之属,故以天地之雨应之。雨虽属阴,非天之阳气降,则不雨也。知雨之义者,知汗之故矣);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气为阳,阳胜则气逆喘急,如天地之疾风,阳气鼓动也)。

《金匮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子、午、卯、酉,天之四正也,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也。《内经》乃以背为阳、腹为阴,何也?邵子曰∶天之阳在南,故日处之;地之刚在北,故山处之,然则老子之说言天象也,《内经》之说言地象也,况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人身脏腑之形体,本为地象也,第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二图,其义显然,夫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可以洞然无疑矣。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

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之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相关

六十四卦、方圆二图

圆图象天,干居东南,坤居西北。

方图象地,干居西北,坤居东南。

方圆图(图)

六十四卦图(图)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此明人生全赖乎阳气也。日不明则天为阴晦,阳不固则人为夭折,皆阳气之失所者,故天不自明,明在日月。月体本黑,得日乃明。此天运当以日光明也。太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显有象之神明,离之阳在外也。太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涵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天之营运,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厘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营运,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内经》一百六十二篇,惟此节发明天人大义,最为切要,读者详之)。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主内守,阳主外护,阳密于外,则邪不能侵,而阴得以固于内也。不和者,偏也,偏于阳;若有春而无秋;偏于阴,若有冬而无夏。和之者,泻其太过,补其不足,俾无偏胜,圣人之法度也)。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密则阴固,阳强而亢,岂能密乎?阴气被扰,将为煎厥而竭绝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密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

《五常政大论》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岐伯本论东南阳方,其精降下而多夭,西北阴方,其精向上而多寿。余尝广之,此阴阳之至理,在人身中者亦然。血为阴,虽肝藏之,实肾经真水之属也。水者,先天之本也。水旺则阴精充而奉上,故可永年,则补肾宜急也。气属阳,虽肺主之,实脾土饮食所化也,土者,后天之本也。土衰则阳精败而下陷,故当夭折,则补脾宜亟也。先哲云,水为天一之元,土为万物之母,千古而下,独薛立斋深明此义,多以六味地黄丸壮水,为奉上之计,兼以补中益气汤扶土,为降下之防,盖洞窥升降之微,深达造化之旨者欤)。

愚按∶医经充栋,不越于阴阳。诚于体之脏腑腹背、上下表里,脉之左右尺寸。浮沉迟数,时令之春夏秋冬,岁运之南政北政,察阴阳之微而调其虚实,则万病之本咸归掌握,万卷之富只在寸中,不亦约而不漏,简而可据乎!

(0)

相关推荐

  • 历象汇编 乾象典 第015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乾象典 第十五卷目录 阴阳部汇考 易经〈乾卦 坤卦 泰卦 否卦 系辞上传〉 周礼〈地官大司徒 牧人 山虞 春官大宗伯 典同 卜师 卜梦 家宗人 秋官柞氏 冬官轮人 矢人〉 礼记 ...

  • 阴在外,阴之使

    ​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对峙互根 1.天在外,地在内: 天在四方 地在中央 中央为至阴之地 东西南北 都要与地 组成阴阳关系 天在外 地上的水湿之气 在光热的作用下 蒸腾上天 化为天气 天气在 寒凉的 ...

  • 道家传承,药王十二阴阳真元灵穴取穴方法。

    头一段时间给大家分享了一个灵龟八法的针刺方法,今天再分享一个药王十二穴,这个方法为药王孙思邈所传,为道家所记载.具体方法是十二正经各取一个穴位,称作"十二真元灵穴".这十二个穴位又 ...

  • 一极二阴阳三才四象五行

    一是太极, 二是阴阳, 三是两仪, 四是三才, 五是四象, 六是六阳, 七是七星, 八是八卦, 九是九宫. ================= 一 太极, 两仪, 三才, 四象, 五行, 六合, 七星 ...

  • 道家传承,药王十二阴阳真元灵穴取穴方法

    为患者治疗的时候,依照施治的时辰,用一个主穴,再依照阴阳匹配的准则,选取一个辅穴,两个穴位,一正一副,阴阳相合,就可以起到针二穴而治全身,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打通人体周天经络,然后起到针到病除的作用.本 ...

  • 三生万物之数理探讨之二十二---阴阳综述及先后天八卦

    河图与天地十数对应,行天地数之大用.前文已经论述河图四时生序木火土金水,天地数生数和成数阴阳两分,阴阳交合,形成立体空间模型,依据无行相生之理,先天八卦土应运而成. 先天八卦天地数数理:32096-8 ...

  • 使用多次的二阴阳:杀阴起阳A1:=MA(...

    使用多次的二阴阳:杀阴起阳 A1:=MA(C,30)>REF(MA(C,30),1); A2:=COUNT(C<O,2)=2 AND V<REF(V,1); A3:=V>REF ...

  • 蒙医十二绝技||针灸治疗近视眼、阴阳九针绝技实操班

    蒙古绝技 终生受益 绝技一 针灸治疗近视眼:凡是青少年近视眼,六十岁以下,800度以下成年人近视!调理后98%达到国标!其它眼病如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散光.飞蚊症等调理后80%左右达到国标.详细秘 ...

  • 阴阳二宅风水的分金定位

    阴阳二宅风水的分金定位 文/兴国三僚曾公文化研究会 一.五鬼运财龙.向.水.门.路 1. 乾甲二龙 立巽辛向 得震庚亥未水与门路为五鬼运财. 2. 坤乙二龙立庚亥卯未向,得巽辛水与门路. 3. 震庚亥 ...

  • 罗经易解[十一]  第三章  易盘  三、易盘二十四山阴阳盘  四、天星盘

               第三  易盘二十四山阴阳盘 易盘二十四山的阴阳与三合盘不同,易盘将二十四山分为三元龙:地元龙.天元龙.人元龙. 1.每卦宫位顺旋第一位为地元龙.四正卦者为阳,甲庚壬丙是也:四隅卦 ...

  • 阴阳风水——论太岁、二黑、三煞、五黄会力士

    所谓「太岁」,就是岁星 如果我们在太岁方动土(太岁头上不动土),主大凶.重则死亡,轻则破财伤病.特别是太岁头上动土的对角线那个房间伤的程度最高,如果太岁对角线的那一方是厨房,则常在厨房进出者特别容易有 ...

  • (二九)左右阴阳

    紫极曰:"<内经>者,上古之奇文也.非凡人可作,所言皆非虚.凡习易医者不可不修习之" 小子问难:"师说<经>非虚言,奈何<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