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触觉印象
不知道是否一种隐喻,桑塔纳正好坏在了人民日报社的门口。
北京的冬天干冷,手伸出来都有点困难,不过我们俩还是将挂着空挡的桑塔纳推进了人民日报社自己的修车厂,天空暗霾,墙壁铁灰,呵气成冰。
车暂时是用不了了,书还是要买的,这是我们头一回进货,虽说做了一点功课,可刚刚入行,还是没有门道,凭的只是一股子无畏。
那是1998年冬天,黑篮书吧筹建期间,我们不停地穿梭在东三环、中关村和西直门,对了,那时号称世界第九奇迹的西直门立交桥尚未竣工,西直门外有个很大的图书批发市场,虽然脏乱差,书却不少,只是找起来比较麻烦,人多路窄,而且临近拆迁,多少有些朝不保夕的仓皇感,而且内部条件特差,倍儿冷,有的档口还会挂了帘子,点个小炉子取点暖,有点干脆就是生扛,你想想北京的凛冬,纵使在室内也够受的。当然,要论屋里冷,西直门市场还真排不到第一,那得算王四营市场,这个市场大,但是人气在当时比较低,清清冷冷,过道宽敞得连小拖拉机都开得过去,更显得空旷寒意袭人,跟所有的图书市场一样都是玻璃隔断,经常揣着双手用肩膀头把门挤开,因为舍不得用手触碰冰冷的大门把手。
当时感觉最不赖的应该是甜水园市场,也就是朝阳公园水锥子那边,可能是交通便利,同时也用不着像西直门那样每次去都有一种潜入敌后的紧张感,甜水园还比较好选书,货色齐全,人流量非常之旺,当时市场分上下三层(还是四层,忘了),反正下头卖工具书,中间是二渠道,上头卖挂历,现在除了爷爷奶奶级别的,恐怕家里都没有地方挂挂历了,不过在当时每到新年之前挂历旺销,还是很重要的一款交易。甜水园里边或许是人多的缘故,总是没有那么冷了,而且吵吵嚷嚷,车来车往,一捆捆的书不停从不锈钢的物流快捷输送道丢下来,透着那么种兴旺!你看到了这场面忍不住就会猜想这里的商家很赚钱,这里的书目很齐全,这里的姑娘很漂亮,这里的配套很完善;总之,就有一种欣欣向荣的劲头儿,让人暗感幸福,充满活力。就像那部有点难以分类的电影,《有话好好说》里头姜文的派儿,姜文在片子里也是卖书的,演得硬朗,好看,尤其是仰着脖子在小区里喊:“安红,我想你”的直抒胸臆,八成儿是在西直门体验的生活,不过书在他眼里头并不是书,而是货,是砖头,是搬来搬去的物件儿,这就是买书跟卖书的区别。
一晃儿这就二十多年过去了,想都不用想上头提到的这些地方早就应该时过境迁,哪怕市场还在也一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还有没有当初那股子噌噌向上的劲儿可就说不准了,毕竟现在比那时候更废更衰败了,世道在此看来还是变坏,你叫我怎么鼓劲儿也找不到当初那种青年人按耐不住的感觉了,万事索然无味,打心里头,就老了!
天舒现在出门旅行,有件事是必做,就是一定逛逛当地书店,不过现在基本不买书,当然更跟进货无缘,多也只是摩挲一下书脊,至多抽出来随便翻看一下,这书,终究只是生命中的一小片截面,有当然是好的,即便没有,怕也是死不了人的,仅仅就是少了一个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