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轨钢锹的恩怨情仇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火车停运,铁路报废之后该咋办?
乍一看这是个跟旅行八竿子打不着的技术问题,不过你就没想过,新西兰为什么能够保存下许许多多的小火车站以及铁轨设备?作为轨道交通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拆除人工费太贵之外,肯定还有什么其他你没想到的原因。
你看很多地方曾经是采掘过煤矿的,出过陶瓷制品的,挖过黄金的,都有铁路的痕迹存在,有标轨也有窄轨,后来废弃不用之后就横七竖八丢在那里,连个废品收购的都没上门,因为这种废钢不值钱。
有人说,把这些收集起来回个炉岂不知很好?嗯这么打个比方吧,像天舒这种大学混日子的学生,该高等院校就很愿意接受其重新回个炉,毕竟连高等数学作业都是抄学霸柳絮英的,再重新学一遍也没啥,多赚点回炉费也不错,空了还可以学生老师呆一块,喝酒打麻将啥的。可学校断然不会愿意柳絮英再回炉一番,那样的学霸,给现在的系主任上课还差不多,谁回炉谁都不一定呢!
铁轨这东西就是像柳絮英一样的高才生。
天舒在钢厂干过,对于熔炼这个事情有所了解,铁轨这东西又坚硬又有韧性,含碳量极为复杂,闹不好还有一堆锰啊硫啊什么的多种元素,丢在炉子里根本烧不化,又费火又费工,最后元素还超标,连精于炼“碰钢”的孙宽都会摇头不止,根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碰。基于这种难处,钢厂对于铁轨基本上是严防死守,能不要就不要,万一混进来的也要派专人给捡出去,跟防贼差不多。
那就是说铁轨没用了?当然不是,这些精品自有去处,比如制作农具,拍锹。
事实上,地球上最大的钢锹制作基地就在唐山,具体说是在滦南县。不知道这几年咋样,反正曾几何时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重轨轻轨都纷至沓来(俄罗斯占有很大比例),积聚在这个离唐山四十多公里的地方,然后变身为钢锹再发往全球各处,重新回到各个角落。拍锹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有兴趣的亲可以在油管上找到视频看,非常迷人,大致上就是经过一个加热,锻打,切割的过程,尤其是重轨,做出来的钢锹耐磨,锋利,结实无比,实乃居家旅行,行走江湖之必备神器。拿喜欢自由行的亲来说,你要是从后备箱抻不出一把滦南产的钢锹来,还好意思开越野,穿行318国道?
想一想怪有意思的,两百年前闹工业革命,到处修铁路,那个时候钢锹就是用来建设的,辛辛苦苦把铁轨栽种下去,没想到命运吊诡,铁轨自己最后也变成了钢锹,这算不算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呢?
这样看还是新西兰比较好,虽说保守一点,但终究铁轨是铁轨,铁锹是铁锹,互不变身,要不然这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附:
重轨指的是每一米大于30公斤的钢轨,是相对于轻轨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