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献县文化研究学会赴河北大学开展校地联谊会
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加关注,赵刚问好!
河北献县文化研究学会赴河北大学开展校地联谊会
2018年1月13日上午,河北省献县文化研究学会赴河北大学开展献县文化研究院校地联谊会。
参加联谊会的河北省献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万复、秘书长吕永森,《河北献县文化研究》编委曹书通、杜书恒、张纪岩、彭芳娜,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金柱、副院长王强军及教师傅林、刘青松及文学院学生等。
在联谊会上,献县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吕永森汇报了献县文化研究院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献县历代诗钞》的编撰校勘工作。《献县历代诗钞》初稿已完成。据了解,自汉代到当代,献县诗人有作品者多达100人以上,留有专辑者48人。为保证诗作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编辑者不辞辛苦,先后到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社科院图书馆等地亲笔抄录献县24位诗人存世的诗词专辑15部。从保定、天津、沧州、任丘等地复制回献县历代诗人诗词专辑26部。目前,已整理出献县历代诗人诗词作品专辑28个,形成了《献县历代诗钞》初稿的整体框架。《献县历代诗钞》一套四卷,共计120万字,收集了100余位诗人的作品,诗词总数达到1万余首,《献县历代诗钞》的整理为献县打造“文化献县”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献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万复、理事杜书恒、彭芳娜先后就各自工作进行了汇报。
河北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刘金柱、副院长王强军表示,献县作为儒家文化的再生地,西汉河间国的地望,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拥有众多的汉墓群,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独具魅力的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当前,对献县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发掘,将有助于维护献县文化的独特性的延续和保持,促进献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017年5月31日,献县人民政府与河北大学在河北大学主楼会议室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签署“河北大学献县文化研究院”创建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河北大学献县文化研究院的创建工作最终落地。这是全省第一个区域文化研究院,按照双方协议内容,河北大学在河北献王集团建立“河北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授牌。
双方将合作成立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文化项目、创建研究实习基地、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建立校地互访制度。献县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河北大学科研成果在献县优先转化或应用;促进河北大学科技人才在献县优先创业;为河北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河北大学师生的创业、实践、实习和实训提供资源条件和平台支撑。河北大学将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为献县的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通过文化合作、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等形式为献县培养和输送更多人才,对关系献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提供决策咨询。双方将创建河北大学献县文化研究院、河北大学研究生院实习基地、河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献县文化研究学会与河北大学对接校地双方经过多轮磋商,在献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形成共识,并初步商议了若干可以继续凝练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献县、河北大学双方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会聚献县,多次就献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新手段等进行深入研讨。
副院长王强军表示,近期邀请献县的文化学者、专家、诗人来文学院作学术讲座、诗词创作等方面的交流。
此次联谊会,旨在借鉴河北大学文学院参与国家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学创作、文化研究的成功经验,通过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献县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提升,开展历史文化遗址、民俗等遗产资源调查、采风互动、文学创作、文化研究等工作,以及献县文化研究院、河北大学文学院校地人员培养,联合建设文化研究平台或基地等。下一步,双方就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人才资源、科技研究资源等各自优势,围绕献县文物保护工作及河北大学相关学科建设需要,联合开展多层次的科学研究、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为献县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支撑。
中华诗词网通讯员 赵志忠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
微信:gxswz416 (国学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