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声声入耳与事事关心

★旅游地点:无锡东林书院

应该不会有人对东林书院陌生,缘于我们都知道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创建于公元1111年,这个年份很好记,如果历史考这个选择题,几乎就等于送分了吧?可惜在我读书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给我们送过分。

北宋时期的东林书院,是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子高弟和知名学者杨时讲学的地方,后来荒废了很长时间,到明朝的万历年间,才由东林的顾宪成等人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很快声名大噪,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的地方,也是当时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在江南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虽然东林党人的名气很大,但是我对于这群学者并没有十分崇拜,所以虽然早就知道东林书院就在咫尺之遥的无锡,却始终未曾一游。这次阴差阳错在槐古桥下了公交车,恰巧就在东林书院的旁边。既然到了地头,如果不去参观一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

沿着公路往回走,是一个石头牌坊,隔着水池,可以看到对岸的建筑。跟着指示的箭头再往里走一段,才到了书院的大门。

门匾“东林书院”四个大字,据说是陆定一题写的,而两侧的对联,书者是无锡挺知名的人物钱伟长。这座大门应该是新修建的,大约在2000年以后。门厅后的牌坊却是万历年间的旧物,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书院的标志与象征。前面是“东林旧迹”,后面是“后学津梁”。由顾宪成、高攀龙行后主盟的东林书院,在明清时的地位很高,甚至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的美誉。

走过泮池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江阴文庙的那一座小巧玲珑的池塘和三座小桥,伴随着我度过了中学的六年。所以泮池虽不甚美,但我还是因为亲切,而特意地留住了自己的步伐。

过桥是东林精舍,又称仪门,不知道原来的东林书院,是不是从这里才开始算是正式的所在。墙上是一些木刻,大抵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东林党人的名录、东林的气节与学风等一些文字资料。

其实对于东林党人的认识,向来颇多分歧。有人认为书院的主盟者顾宪成和高攀龙的道德文章没得说,但是后来加入的东林党人却未必很好。尤其是他们的门户之见,引发了明末的党争,而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到了东林党人的身上。事实上,对于明朝末年,还能让东林党人大肆议论朝政,居然没有被抄家灭族,我对明朝的崇桢皇帝,就不由得生出几分好感。

中轴线上的第二幢建筑是丽泽堂,这是当时东林党人聚众讲学的场所,如今在匾额下挂着一幅山水画,厅内散置着几把椅子。看其规模,东林党人应该也算不得很多,但在当时怎么会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反响呢?

再往里走是依庸堂,只看到顾宪成那副因为被写入课本而被每个学子出口成诵的对联,就知道应该是书院的主体建筑了。这里看起来像是当时的东林党人纵谈天下大事的地方,或许也会用作聚众讲学吧?据说原来这副名联是挂在惠山顾宪成祠堂内的,后来复制到这里。《东林会约仪式》是顾宪成拟写的,不知道后来的东林党人有没有遵照这个程序执行。

穿过比较空旷的庭院,中轴线的最后一进建筑是燕居庙,这里供奉的儒家的先祖孔子,孔子像的两侧则摆放着古琴等乐器。古代琴棋书画,似乎是儒家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艺。

再往后有三公祠、书房和辅房,因为关着门,不知道现在又改作了什么场所。沿着长廊往南走,在依庸堂的西侧是心鉴斋,似乎改成了茶室。继续往南临着湖挨着依庸堂的寻乐处,是一处规模不太大的石轩,大约是东林党人读书之余赏景游玩的地方。

寻乐处对面是明道亭,过亭子往南继续走,紧邻着丽泽堂的是来复斋。再往南则是与东林精舍并排的晚翠山房,我很喜欢这幢建筑的名字。

从西路转向东路,位于丽泽堂东侧的是再得草庐,这个名字起得也十分有意思,不知道其再次得到的是什么,应该是撇开了书本,还能得到更重要的东西吧?厅中整齐地摆放着桌椅,可能是在清末改成东林高等小学堂的时候,给孩子们读书用的。事实上,从1902年到2001年,东林书院一直作为学校,培养出了如钱钟书、秦邦宪等近代名人。

草庐往北是时雨斋,很空旷。一路往东,可以抵达还经亭,从这里再往北行,有东林庵旧址,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景象。折向南行,则是道南祠,现在是东林书院的历史资料陈列,有出土的一些文物,更多的则是图文资料,无非是介绍东林书院的历史。

从正心亭往南,就是东林书院的出口处。

西风未卷湖边柳,细雨还怜旧主盟。

丽泽畅谈天下事,依庸素有读书声。

——七绝

自驾游:无锡东林书院

9月初秋

(0)

相关推荐

  • 活动 | 走读富阳,在建筑楹联里寻找富阳曾经的故事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第20次活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 ...

  • 东林书院并没做出什么出格之事,明朝朝廷为啥要灭了这个书院?

    作者:方长荣 (顾宪成) 在无锡的闹市中心有座古建筑群,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这里有一幅闻名遐迩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

  • 【散文】‖ 东林书院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东林书院南京 方长荣"东林书院"在影视剧中常有出现,挺儒雅的名字,却被冠以"东林党&q ...

  • 闲话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 ...

  • 夜访东林书院

    看完无锡古运河的夜景,信步朝市区方向走去,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块牌子,上面指向不远处有个"东林书院",令我眼前一亮,于是遁路前往,来到了书院门口,虽然没有开门,也算是造访该院了.夜 ...

  • 李可心出席东林书院创建910周年学术研讨会

    5月18日上午,纪念创建东林书院9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东林书院拉开帷幕.为昭文教之重,全国四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无锡,共同纪念东林书院创建910周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尼山是孔子& ...

  • 东林书院,明末读书学子的精神家园

    东林书院是中国著名的古代书院,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北宋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后明代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建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因讲舍前临清溪,周围古木丛秀,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故名"东林 ...

  • 雨中游东林书院

    2021/06/24 雨中游东林书院 空庭不复旧东林,剩有碑联励古今. 风雨声中家国在,书生到此作孤吟. 雨中游东林书院 空庭无复旧东林,剩有碑联励古今. 风雨声中家国老,书生到此作孤吟.

  • 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上学时 有一篇课文讲到这副对联 因此知道了东林党和东林书院 当年也就懵懵懂懂留了个印象 后来研究历史 才知道了个大概齐 原来东林书院就在江南名城无锡 ...

  • 大宋名臣李夔资建东林书院论

    ᐃ李夔像 ᐃ杨时<李夔像赞> 李夔(1047-1121),字斯和,常州无锡兴宁乡五都大李墅人(今无锡大利市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之父.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丁亥,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