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神兽”自古被皇室圈养,因八国联军入侵灭绝,如今正在重生
也许你听说过麋鹿,但你真的了解麋鹿吗?
若读过《封神榜》,就知道姜子牙有一神兽坐骑的样子异常奇特:似鹿不似马、似牛不似马、似驴不似驴,称为“四不像”。事实上,这个“四不像”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麋鹿。
我们国家最早从西周就开始驯化麋鹿,但人类发现后过度猎杀,到汉代末驯化数量急剧下降。最终成为皇帝才配得上拥有的珍兽,被皇家圈养起来。清代晚期,最后一批麋鹿保存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仅存120只。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其稀有程度可与大熊猫相匹敌,距今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与人类大致同步。我们熟悉的成语“鹿死谁手”中的鹿即为麋鹿,从“鹿死谁手”这个成语可以看出,在古代,麋鹿仍然是王权的象征。明朝的冯安书诗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麋鹿春游似半残,野草离愁。”这说明在明朝,麋鹿的踪影还能在野外看到。然而,到了清朝后期,随着人口的膨胀,麋鹿在野生环境中消失了,只有在南海子的皇家猎苑里,还能看到它们的踪影。
曾经广泛存在于东部广袤的江河湖泊等湿地环境中的麋鹿,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上过度的捕杀,在明代以后,麋鹿逐渐消失在野外,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幸存于皇家猎苑。最后,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和对皇家猎苑的多次洗劫,中国最后的20多只麋鹿都未能逃离灭绝劫难,它们于1900年消失于中华大地。
濒危麋鹿与外国人的结缘大卫在北京传教的时候,看到过这种东方的神秘动物。而在西方,麋鹿的名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在西方,麋鹿被称为“大卫神父鹿”。大卫牧师在中国活动期间,因在信中描述中国奇特的动植物而受到当时欧洲博物学者的重视,他们给他提供资助,使他能够在全中国进行动植物学考察。那时候,许多传教士在中国工作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没人比大卫牧师做得更好。
在1866年,麋鹿被巴黎爱德华自然博物馆鉴定为珍稀动物后,被西方科学界所熟知,它至少比大熊猫早半个世纪。从那以后的十年里,欧洲很多国家都从中国买来麋鹿,这些鹿在国外被单独饲养在德、法、荷、比等国家的动物园里,但是它们越养越少,处境很糟糕。其后,才有后来贝福特公爵领养麋鹿,并展开了艰苦的族群重生旅程。
从1894年到1901年,英国野生生物学家贝福特公爵十一世,通过各种途径从欧洲各地的动物园购买了18只身体状态非常差的麋鹿。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后的18只麋鹿。从1899年到1936年,他曾是伦敦动物学会的主席。据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在书中写到,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后,是贝德福德公爵从欧洲的一家动物园买下了几头其余的鹿,把它们送到乌邦寺寺院饲养。在动物学家的精心照料下,在乌邦寺最多曾养护了255只麋鹿。为了保存鹿群,在二战期间,他把很多麋鹿从修道院搬到了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动物园,以避免麋鹿因战争而死亡。经过千辛万苦,贝德福家族最终使这个物种存活下来。
麋鹿回到故乡1985年,第十四世贝多芬公爵在动物学家的呼吁下,将麋鹿送回中国。到2020年为止,全国已经建立了38个麋鹿栖息地,其中最成功的有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湖南东洞庭湖等四个保护区。到目前为止,30多年来,从最初的77头发展到8000多头,全国24个省的动物园、饲养场、放养区共81个。
在人工饲养下,麋鹿能够完全摆脱对人类的依赖,形成能够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结束了麋鹿将近数百年无野生记录的历史!保护区还在努力地帮助麋鹿适应野外生存环境,挑选身体条件适合放生的麋鹿,把它们放生到靠近自然环境的地方,进行适应,并有计划地训练。随着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圈养的野生麋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字,全世界有大约6000只麋鹿,其中在中国有超过5000只,占据了全球80%以上。现代人已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希望下次评价麋鹿的生存状况时,能摘下他们濒临物种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