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古桥】雨中探访汪家河坪古桥
相关文章:
▲汪家河坪桥,位于湖北长阳贺家坪镇白沙驿村汪家河坪(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24日)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雨中看古桥,这也是我第一次目睹一座古桥如何勇敢地迎接洪峰的冲击。时隔半月,我仍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它带给我强烈的震撼。这种感受,是我在晴空丽日、波澜不惊时无法获得的。这座古桥,就是“汪家河坪桥”。
▲汪家河坪桥东侧(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24日)
“汪家河坪”也许并非桥的本名。据长阳文博工作者考证,此桥是建于清代的双孔石梁桥,桥南原建有功德碑,只可惜碑已不存,或许碑额上刻有此桥的“学名”。但现在时过境迁,只能以桥所在的大坪——“汪家河坪”给它命名。
▲汪家河坪桥西侧(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24日)
桥坐落于白沙古驿所在之村——湖北长阳贺家坪镇白沙驿村的干沟河上。干沟河是分香溪上游。分香溪下游,被称为“点兵河”,那里也曾有一座古桥,名叫“太史桥”(在高家堰镇木桥溪村),因抗日战争时我国军队在那里取得大捷而闻名中外。和它的兄弟“太史桥”比起来,汪家河坪桥自然没有那么夺目和出彩。但在长阳现存的古桥中,它是县内仅有的两座可通行汽车的古石桥之一(另一座是县城城东的白氏桥)。仅凭这一点,也足以让它骄傲,足以让人不可小视了。
▲汪家河坪桥旧貌(图片来自《宜昌古石桥》一书)
据《宜昌古石桥》(宜昌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四十四辑,宜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一书记载:数年前,汪家河坪桥桥面长11.7米,宽1.9米,孔跨3.8米,三列长方形石板平铺桥面,中间桥墩为棱形桥墩,桥两端沟岸原设八字形护墙(桥北护墙因修建公路改建),桥南设有台阶上桥。这些年实施国土整治和交通建设,有关方面修通了坪中通往桥北的公路,在石板桥面上加铺钢混水泥桥面,并安装青石栏杆,且对中间桥墩进行了加固。也就是我看到的样子。虽然这种改变让古桥失去了一些老味道,但老桥因此变得更加强壮,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老百姓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功德?古桥因此可以永续保存下去,更是喜事一桩。假如决策者因为惰政,以危桥之名将此桥拆毁,又或是全部拆除重建,我们今天在这里又能看到些什么?能说些什么?我不认识他们,但我仍想以个人的名义衷心感谢他们!
▲整修后的汪家河坪桥,水泥桥面下是石板老桥面(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24日)
我没有想过在雨天造访这座古桥,只是头一天列好了到白沙驿一带访古的计划,而第二天恰好天公不作美,凑成了这个事实。但到了现场之后,我又非常感谢老天爷,让我看到了这令人难忘的景观。站在桥两端的河岸边,看到从上游倾泻而来的洪波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桥墩,而桥墩巍然屹立,这是一种何等的淡定,何等的气魄。那时那刻,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歌手田震所唱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这首歌:“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风情壮美。”“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是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英明,成就了这座坚毅的石桥。也可以说是石桥自身争气,不负众人,才成就了它的今天。
▲汪家河坪桥中间桥墩,原本即是棱形,这种设计有利于减缓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保护桥墩,并起到加快来水下泄速度的作用(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24日)
长阳旧志记载,清代宜昌府通往归州(今秭归县)的驿道经过今天贺家坪镇的天阳坪、白沙驿两村,分别设有天里铺和白沙铺两处驿站。这样看来,汪家河坪桥就不是仅仅供当地百姓通行的普通桥梁,而是东连荆宜、西接巴蜀的通衢大道的一份子。从桥面宽近2米可供马匹驰骋来看,也足以证明它是官道之桥。古人费尽心力、穷尽智慧,在这里用心筑起一座抵挡住历次洪水的坚强桥梁,足以说明这里在古代交通的地位太重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话,对汪家河坪桥同样适用。(向家舟摄于2021年4月24日)
站在古石桥上,望着脚下的滔滔洪水,我想起元代著名诗人王冕《墨梅》中的句子:“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古桥是无声的,然而它以坚强的身躯、默默地奉献始终展现着它的大爱。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的人们才将它保存了下来,悉心呵护至今。(完)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