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在意大利10 ——万籁俱寂我独吟(古希腊建多立克式风格内涵与实例)
在2005年的时候,佳士得拍卖会上,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震惊全世界,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到了今天,他的估价据说已经超过了16亿元人民币。这件天价中国瓷器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
青花瓷器。这种白底子靛蓝绘画的瓷器拥有素雅高贵的美感。他原创于中国的元朝。那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元代出现这种类型?元代执政者是蒙古族。这个游牧民族的民族性是广阔草原的蓝天白云,饮食是畜肉牛乳。于是我们一般认为,蒙古族对“蓝天和牛奶”的基本生活现实造就了中国青花瓷器配色的产生。
今天开篇讲这个,就是想告诉大家,地理环境不仅是造就区域文明特征的根源性因素,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的民族特性也会左右区域文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色。我们上次的分享已经从理论的高度了解了古希腊建筑中“多立克类型”的基本范例。那今天就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种建筑类型的产生合理性。并以实际的考古资料来探究他的演变过程。
一、多立克民族的代表斯巴达
我们在前面的分享中曾经简单的介绍过希腊种族的来源。知道他们也是从巴尔干半岛以北地区迁移过来的外来种族。今天我们就从不同的侧面来认识一下希腊种族中最具有代表性多立克人和爱奥尼亚人。相信通过下面的分享大家会消除很多旧有的错误认识,更新一个崭新的关于古希腊文明的概念。
第一个关于古希腊的误解那就是普遍认为希腊人是及其优雅的,文质彬彬的。这个原因并不难找出来,因为古希腊文明最杰出的代表是哲学和艺术。不过我们是否想过既然如此,为什么哲学家的雕像都是肌肉发达的,他们的艺术,比如说建筑,又是以巨石堆累的恢弘神庙作为表现呢?这些仿佛不是文弱书生可以完成的。事实是,古希腊人并不是单纯的文雅,同时也相当剽悍。其中尤其以多立克人为最。在这个人种中有标志意义的城邦就是斯巴达。我们就以他们为模型了解一下古希腊人为什么是剽悍的,怎么剽悍的。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城邦制。这种制度以小国寡民为特色。这意味着国家的公民实际上数量上非常的少。那么经济来源和物质基础从何而来?答案就是奴隶。不要忘了希腊人是外来民族,那么本土人就是被征服者,成为了奴隶。另外城邦之间也会进行争斗,战败的城邦,男人成为奴隶,女人成为性奴。所以在古希腊,城邦必须关心且只关心两件事情:第一是政治,第二是战斗力。前者保证城邦的秩序,后者保证城邦的存在。关心政治,就产生了我们熟知的哲学、演讲、辩论、议会和法律等等。那么关心军事的部分呢?斯巴达的做法就是一个极致的例子。我们分三部分来逐一说明。
第一是关于优生优育。城邦规定合理的适婚年龄,以保证生育数量和质量。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个老夫娶了少妻就会被要求同时供养一个青年男子,以便在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妻子生育优良的后代。同样,在青壮年之间,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经常表现为出借或交换彼此的妻子来生育后代。这在今天的伦理道德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它确实存在于历史之中。更难以置信的是为了保证有限的资源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新生儿都要接受必要的体检。一旦确认有缺陷或者发育不理想就会被立即处死。这种极端的做法实际就来源于民族周围的生存环境。有蛮族伺机而动,超出自身种族数倍的奴隶群体。
第二步就是培养优生优育出来的孩子。很小开始就脱离母亲过集体生活。男孩被编入军事化管理的那一天起他们的父亲就不再是一个,而是全体斯巴达成年男人。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权力和义务来教育他们。孩子们一般以成对的组别进行编排。平时要不断的打架试炼。用冷水洗澡、住简陋的房屋,而且有一项可能我们不太容易理解那就是不准吃饱。目的是什么呢?鼓励他们外出抢劫——不择手段的获取生存资料也是一个军人必备的技能。
除了对孩子的训练以外,斯巴达的成年人也会常年练习自己的身体。每日大部分时间是在健身中度过的。传统的锻炼项目有跑步、标枪、铁饼、角斗、摔跤、驾马车等等。于是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古希腊人以完美的身体、标准的比例、灵活的运动性为荣。一个城邦的实力也就体现在公民的身体素质上。这就引出了第三个方面。
在介绍第三个方面之前,我先讲一个经典的传说,叫做“迪亚戈拉斯之死”。传说在一次城邦间的体育竞技运动会上,一个叫做迪亚戈拉斯的男子有两个儿子同时夺得了最好的成绩。城邦沸腾了,人民疯狂了。他们高呼的口号是什么呢?“迪亚戈拉斯,你可以去死了!”看上去是诅咒,其实是一种极端羡慕。因为人们不敢相信,同时拥有两个如此完美儿子的竟然是人类!而迪亚戈拉斯最后也真的难以承受如此的狂喜,在自己儿子的怀中断气了。这个传说太过夸张,但是它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完美的身体在当时城邦文化中的价值有多高。对于完美身体的展示就是对于城邦综合实力的展示。这种集中比赛式的展示就是古代奥林匹亚运动会的来源。奥林匹亚山是希腊诸神居住的地方,希腊城邦在这里举行展示健康身体的体育竞技就是希望通过以完美肉体向神明的献祭来获得神明的祝福和护佑。而体育运动会的现实意义就是赋予获胜者自己以及所在的城邦无以复加的社会政治地位。由此我们会马上理解一个现象:希腊雕塑为什么以健康完美的裸体为主要表现内容。我们也会理解多立克式建筑的设计理念:
1.体现力度与比例完美,雄浑有力又不缺乏灵活的弹性;
2.简洁与朴素体现了军事化立国的文化特色;
二、三个经典的范例与趋势分析
(巴西利卡、波塞冬神庙、协和神庙)
将同一题材不同时期的考古学代表成果进行排列比较式研究是历史学者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方式,因为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总结出一种类型事物的演变过程。今天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以实际的考古例子来认识一下多立克式建筑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要看的是意大利南部帕埃斯图姆的赫拉第一神庙,也称为“巴西利卡”。这个名字的来源是拉丁语。原意是“王者之厅”。因为最先发现这个遗址的时候考古学家认为他是古罗马的公共建筑,用来做都市法庭或者议事厅之类的。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它要远远早于古罗马,是古希腊早期海外殖民地建立的赫拉女神庙。我们看一下图:
这个神庙会给观者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那就是柱子的形状。他上细下粗,不仅如此,还有非常明显的中间凸出感。仿佛被厚重的屋顶压得变了形,尤其是柱头部分,异常肥大,仿佛被挤压的溢出来一样。不过这种造型同时也暗示了柱子巨大的内部张力。我们会觉得这些柱子就像是一排站立的挺举运动员一样,虽然力顶千钧,但是坚实有力。联系到上面分享的多立克人对健康体魄的推崇也就不能接受这种设计了。
紧接着是同样建造在帕埃斯图姆的波塞冬神庙。他的建造时间要稍微晚于赫拉第一神庙巴西利卡。这个神庙的考古优势是它有非常完整的房顶三角楣。
我们看到这座神庙的柱子虽然没有明显的中部凸起,但是粗壮有力,雄浑坚挺,配合上部较为宽大的三角楣屋顶,传递的是稳健的和谐感。我们会很容易相信它屹立千年而不朽的誓言。而且我们注意,它的结构中没有丝毫的奢华装饰,非常的简谱肃静,体现了严谨的秩序。这也是军队气度的体现。古典时代的初期,多立克式正式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的。建筑的各个构件不再彼此独立而是越来越互相照应,形成有序的结合体。使神庙更加区别于普通建筑,传递了纪念性和雕塑感的意味。
第三个是协和神庙。他坐落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和上面两个相比,协和神庙体现的是一种闲情雅致。这种建筑情绪第一和规模有关系,它的大小只有波塞冬神庙的2/3,柱子更细,间距更大。而且他的三角楣的钝角开度更大显得就更扁,去除了压迫感。屋顶没有向下的坠感而体现了轻盈的漂浮效果。
我们把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神庙排列起来回发现什么呢?
简洁与力度逐渐向美观与飘逸过度。这正是和古风时代后期想古典时代盛期过度的希腊文化繁荣相适应的。草创时期主要表现为励精图治,盛世的时候则有了享乐与精致生活的倾向。
三、顶级多立克神庙帕特农与希腊的泛雅典娜节
古希腊的历史有明确的时间分期。不过我想用主要事件来代替数字会更容易理解。简单来说,古希腊的历史排除最前面的克里特迈锡尼的部分,主要有“古风时代”,这个时候希腊种族逐渐形成、城邦开始出现;
然后是古典时代,这个时期的全盛部分是在打败波斯人的入侵以后,当极盛开始时便发生了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城邦联盟战争,后来希腊文明由盛转衰;
希腊化时期,就在希腊衰弱之时北部的马其顿崛起,最终统治了希腊地区,他的伟大帝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但当大帝死去的时候帝国分崩离析,经历了数年的分裂之后最后统治在罗马人的麾下。一个崭新的、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罗马文明就开始了。这就是古希腊的简单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今天最后要介绍的就是古希腊全盛期的多立克式神殿杰作——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神庙是献给神的。它除了是神的人间居所之外又承担了重要宗教节日的活动中心作用。前面我们了解了多立克人的代表斯巴达。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另一个希腊种族爱奥尼亚人的代表雅典人。从地图上看,爱奥尼亚人主要分布在爱琴海的岛上和希腊半岛对面的小亚细亚沿岸地区。但雅典同样被认为是最早的留守在希腊本土的爱奥尼亚人的一支。这个民族最大的特色是海洋经济。由于没有肥沃的土地,他们的主要生存来源就是同北方的黑海、南方的非洲北部以及对岸的小亚细亚贸易来维持。这些特征都预示着雅典人与斯巴达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商业民族更注重的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精致细腻。这种分歧同样反映在建筑上。
上面的比较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多立克式的发展趋向是由雄浑有力向纤巧飘逸过度的。当这种趋势来到雅典的时候,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号召力就会把这种趋势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帕特农神庙虽然体量也很庞大,但是她却不是以规模见长的。真正使之闻名于世的是通体精美的雕塑。我们先看一个分布图:
通过图片我们看到,帕特农神庙是著名的雅典卫城上规模最大的一个独立建筑。在了解这个建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雅典的由来。这个传说非常的著名:(略)
今天雅典传说中的缔造者安息之地就在卫城之上,就是这个刚才那个鸟瞰图上画绿圈的部分,在这个小型神庙中有一个院落,就是神圣的雅典娜橄榄树所在地。而这座神庙的一侧就是帕特农神庙。
这是一个绕柱式大理石神庙。是献给雅典的保护神处女之神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的意思就是“处女之屋”,这个名称最早是从古罗马时期开始使用的。今天我们看见的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人在原址上复建的,原来的雅典娜神庙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晓,她毁于第一次希波战争之中。波斯人攻占了卫城毁坏了神庙并焚烧了一件雅典的圣物,就是我们前面传说中提到的雅典娜橄榄树。但奇迹的事实是,这棵烧焦的橄榄树在来年又发出新芽,复活了。者给予雅典乃至全希腊人巨大的信心。而希波战争最终也以希腊人卫国胜利而结束。最后当雅典的城邦的提洛同盟打败波斯军团之后,感恩雅典娜的神庙工程就被提上日程。这时的雅典执政官是著名的伯利克里,他决定将战时各城邦上缴的财富集中重新整修雅典卫城,主体建筑就是帕特农神庙。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民族性与审美观的问题。雅典作为一个不同于斯巴达的商业民族,他们的理念是什么呢?要了解这个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下他们的节庆文化。
我们首先想一个问题,宗教节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他应该在一个什么氛围中进行?大部分人会说是虔诚的、谨慎的、甚至战战兢兢的。这正是古希腊与众不同的地方。我引用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话来说:“宗教只不过是劳作之后的放纵。”很难想象吧!古希腊人认为宗教节日不应该是禁欲的庄严的而是狂欢的挥霍的。看一个图片:
这个古希腊陶瓶描绘了一个我们一般意义上难以接受的宗教仪式:两个喝的烂醉的女祭司正互相搀扶着来到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面前,将祭品献上。而酒神自己也拿着一个超级大酒杯豪饮。这就是古希腊雅典人的宗教观。神是使人快乐的。宗教节日就是城邦繁荣的狂欢。
帕特农神庙的建立实际意义就是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这就是泛雅典娜节。这个节日就是雅典娜女神的圣诞日,是希腊历法的元旦。就是今天公历的七月一日。
四、结尾
这些壮美的雕塑今天已经残缺不堪,并且几乎都离开的母体散落他乡。其中最大一部分山墙三角楣上的高浮雕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今天它们被称作“额尔金大理石”。这与在1801年到1812年期间,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使额尔金爵士有关。当时他以贿赂的方式征得当地官员的同意盗凿了这些大理石雕塑珍品回国。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古老中国在晚清时期文物外流的悲惨经历。而历史总是这样的巧合。就在古希腊神庙被盗窃几十年之后,老额尔金爵士的后代,小额尔金爵士又作为联军的首领入侵了北京,咸丰皇帝败走承德并最终死在那里。清宫开始上演新一轮内斗大戏之时,小额尔金的联军洗劫了皇帝的夏宫。这就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一个家族的两代人与两个文明的同一等级的瑰宝。看上去高深的历史其实说起来也是颇有戏剧性的。
帕特农神庙的主体框架依旧矗立在原址之上,经过一百多年的修复,这种神话般的圣殿虽然依旧是遗址,但也难掩它当年所传递给人们的震慑与壮丽。帕特农是多立克式的巅峰之作,但是他不能算作典型作品。因为在他的后殿,起支撑作用的不是多立克石柱而是四根与众不同的石柱类型,这就是爱奥尼亚式。他比前面我们介绍的多立克式更加纤细秀美,体现了更具飘逸色彩的神学意味。我们下次的分享就具体的去认识古希腊建筑样式中的爱奥尼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