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员工知情权的重要性
一谈到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大家往往想到员工的薪资、社保、福利、加班费......。这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知情权的范畴,不是本次讨论的主题。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员工关于物业管理企业与客户(开发商或业主委员会)签订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或后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知情权。后面简称“合同”知情权。
任何一家物业管理企业都是由不同部门的员工(人)组成的,也正是依靠这些不同部门的员工(人)才能将合同约定的各项管理及服务事项落地,最终实现质价相符的结果。
长久以来,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将与客户(开发商或业委会)签订的合同作为机密文件保存,除了公司总部职能和在管项目的经理可以获得查阅权限之外,其他部门主管和一线员工均无知情权。根本就不知道合同对于管理及服务标准具体如何约定的,要怎么去执行。
虽然正规的物业管理企业都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培训机制、考核奖惩等,但这些只是为保证企业员工做好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的辅助工具或武器,《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虽然千篇一律的格式条款比较多,但是各小区后期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经过甲乙双方协商、博弈,一定会发生诸多变化,条款更加具体、细化,便于甲方对乙方日常管理及服务过程的监督与考核。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合同对于所有业主而言完全是公开透明的,随时可以依据合同条款对照日常的工作开展情况提出质疑或是意见。而物业项目经理所知有限,一线作业层员工恰恰都是不清楚工作的依据、要求和标准,在口头的上传下达过程中形成的是碎片化记忆,员工往往凭感觉和经验去做事情,结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首先要让企业员工清楚了解客户对我们几大板块(客户服务、秩序维护、设备维保、环境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和标准,大家才能知道如何去实现,避免在实现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出现认知的脱节,从而造成结果的偏差。
这里并不是说要把合同全部复印了给员工人手一份,而是根据合同约定的几大板块(客户服务、秩序维护、设备维保、环境管理)具体条款摘抄出来对各部门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全面掌握,工作中才能树立标准意识。也只有让一线作业层员工清楚明白,未达要求和标准,会给企业和自身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和后果,促进员工的主动预警意识。
时至今日,国内的物业管理发展了40年,已经全国普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任何一个物业项目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物业费、停车费都是公开透明的,也很容易被调查清楚的,项目的经营状况可以被推算的八九不离十,已经谈不上有多少的机密性。
无论是客户的消费知情权,还是员工工作的知情权,企业的经营管理思维要紧随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该对员工开放的内容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企业与员工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善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认为企业在赋予员工更多的知情权时,也更容易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忠诚度和归属感。这也正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