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凯统 | 故园里的那缕花香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及师机关转战,2007年12月份在代理师新训基地政治教导员一职申请转业,返平后经竞争上岗考试以全市军转干部笔试第一名成绩进入平顶山市公安局工作,先后作过巡特警、狱警、派出所民警、刑警、治安警,现供职于平顶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业余喜爱读书,也偶尔操弄笔杆涂鸦。是一文学发烧友,高中时代曾在《新城》发表过诗歌,散文,入伍后在部队《空军报》、《空军通信装备研究》、《政工研究》发表有新闻、论文以及经验材料若干,转战到公安战线后在《河南法制报》、《人民公安报》《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平顶山市公安局文化艺术专栏》发表有通讯、诗歌、散文等,具体字数以及篇数未有统计。

我的执念:用读书不断提高自我,用文字不断完善自身,用文字善良着我自己,纯洁着我的双眼,永不停止的前行在路上,有你有我,一路前行--------

    

故园里的那缕花香

故园或者叫故乡、家乡等许多称谓,历来是大方名家多有描摹的,但我还是难以忍耐自己心头那时不时窜起的欲念,也就忐忑着下笔了,就写写吧,权当是对那块养育了自己的那块贫瘠土地一点点回馈。

我的家乡对于我来讲或者说我之于她也算是游离在外的孩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十五六岁时便离开家园,独自外出求学。虽说只是数十公里外,但这一走,就再也没能真正的回归。

先是在市区郊区高中(现如今的市育才中学或者市一中初中部当时一所不入流的高中)念书。及至到了高中三年级,看看历年学校高考的成绩,再审视自己学习成绩在学校的排名,内心的恐惧常常在深夜把自己弄得浑身汗流浃背。郁闷和彷徨那个时候常常是自己驻扎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隐伤,以至于常常眉头紧锁,也就有了如今深深抬头纹,其实是在十几岁就印上自己年轻的额头,也就有了后面父母的担忧,担忧本来就貌不出众的自己将来难以寻下媳妇。也就是正在我彷徨迷茫郁闷之际,记得应该是高三开学两个月多一点,一年一度的招兵报名开始了。就像在暗夜里看到一丝曙光,一盏马灯,思虑再三,在又一次回家补充给养之际,趁着父亲心情高兴就忐忑的向父亲讲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又搬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本家二哥做说客,父亲才在一连串的叹息中勉强同意。我知道我带给父亲的是失望,父亲一直希望我们家能有一个直接考进大学的来光耀门楣,但我却在临近大考时做了逃兵,父亲的失望灼疼了我的心,但同时也坚定了我携笔从戎的决心,随后的报名,初审,体检,定兵。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终于换上了上绿下蓝的空军冬季作训服,并在那个寒风凛冽早晨提着一包高中课本在平顶山市火车站登上东进北上的军列,车站到处是喧嚣送别的人群,甚至有不舍的哭声和高声的叮咛,和着鹰城凌晨的寒冷把平时并不热闹的火车站热闹着。

军列即将启动时刻,坐在座位上的我不知哪来的冲动,不顾接兵干部之前的再三的叮嘱,用力打开车窗,探出上身对在站台上抽烟的父亲,满面泪流的母亲,以及送行的同学亲友高声背诵了毛润之当年离开韶山冲时草就的那首闻名于世的诗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时父亲的香烟掉在地上,母亲的泪水停止了,附近的站台寂静了,我刷的一声拉下了列车车窗,军列启动了,我无声的泪水肆虐着奔流而下。

在部队我一边努力训练工作,一边在业余时间抓紧复习备战,在第三年我参加了当年的军校招生考试,我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成功者,在团部开过会后,又参加了连队首长的送行宴会,然后踏上了西进求学之路,在其后完成了从士兵向军官的蜕变,再后来我就一直飘零在故园之外,在故园的凝望中越走越远。其实也没多远,08年我转业回到鹰城,其后在市内工作,本想可以经常回家看看父母亲人,谁知道我这工作,整日还是忙得昏天黑地,即便是抽个空回家看看,也是站上一会儿,说上两句话就又行色匆匆离开。

其实我的家乡距离市区不远,原先归属宝丰县,后来归平顶山市郊区,在我入伍之际划归新华区,现在又归建新城区或者叫城乡一体化综合示范区。在新城区西南通往鲁山县城的鲁平公路右侧,一座背山面水的小村庄---------贺营村。

一个只有一千二三百口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因贡献国防建设成了周边人均土地最少的村庄,且村庄的土地一半在山坡上,属于望天收的薄田,仅有少数的河滩地又因为缺乏有效的水利设施,也经常在雨水充沛的季节产生严重内涝,所以这里的收成无论你如何辛勤的耕作,收获总是微薄的甚至难以糊口。也就有了后来的扶贫干部总结的口头禅:这家到那家,家家都是红薯干;这院到那院,院院都是红薯面。说来也就是,同样一座山,也真应了前山骨头后山肉的民谣。舒山也是在我后来才知道,原先我经常放牧的那一座连野草长得并不丰茂的,面像甚至有点丑陋的小山,从村子西北一直绵延到东北,把整个小村环拥在怀抱里的后山竟然还有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

山上多是掺杂着拳头大小的、鸟蛋大小的以及珍珠般大小的石土,真是连野草也只是依仗着自己基因的强悍,才倔强的、稀稀疏疏的站立在那里,在这地方放牧,牛羊经常只能够吃个半饱。就像那块土地上的人一样,无论你如何辛勤的耕作,大多数人也难以混个肚子圆,我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不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或者七十年代。这也许是我早早就生出逃离这块土地念想的原因之一罢。

讲讲贺营村吧,毕竟这里养育了我,这里有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村子原先交通闭塞,进出村庄除了当初村子西面的部队修的一条绕道的砂石公路外,想要到薛庄公社驻地薛庄村那就只有翻越舒山,再到焦庄村通过部队修建的应河桥再走上七八里,村里人到公社去一趟往往就是一整天,遇到下雨天村子的泥泞道路在这里我不赘述。

八十年代之前出生在农村的应该都深有感触,那泥巴路亲热的让人七窍生烟。贺营村不大,九十年代估计也就千把口人,三个生产队,村子里贺姓居多,其次是赵姓,再其次的张、李、吕、杜、弓、许少数姓氏人家,大多是修建白龟山水库时移民而来。村子分南北两条主街,赵姓多在南街以南,贺姓多在南街以北以及北街两侧。我生在北街,长在北街如今父母家人都在北街,就讲讲北街吧。北街是主街,宽阔且相对整齐,极少犬牙交错,尤其是街北,在旧社会那绝对是小村富贵和权力的存在。自东向西,一溜整齐的排列着四座高大的门楼,气势恢宏,俯视着整个村庄,每一处高门后面都是四进或者五进的大宅。最东侧据说主人曾经出任过之阳镇镇长贺大牙府邸,西侧紧邻是也是一座高门楼,应该是本家五伯的父亲置办的家产,也是后来给五伯带来无穷灾难的地方,小时候我记得高高的台阶,两侧溜光的长条青石我经常在上面打出溜滑,厚厚的高大木门,上面镶嵌着很大的圆头铁钉,以及高高的每次都需要我翻爬才能过得去的门槛,如今这一切都已经成了记忆。五伯家长子前几年在卖了一块田后,终于干了今生唯一一次惊天动地的事情,把门楼和老屋一并推了,重新建造一座不中不洋的二层鸽子楼,门楼也弄得不伦不类。在西侧是小巧一点,据说是为了抬轿的好过,但也在坍塌毁灭中。最西侧是一座高大的过车马的大门,儿时就没看到过大门,只记得大门前右侧有栓马石和上马石,都是青石材质,四周雕刻着精美图案,后来曾经有人半夜开车来盗,被现在新华区工会吕主席的父亲(居住在此)发现,赶跑了,后来为了防止丢失就挖回去保护起来了。街北是四座高门深宅,街南有两座,对于我因为生活在其中一所的偏院耳房,所以印象也就没有那么深了。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贺营村在上个世纪数次走上平顶山日报,其中有两次印象颇深,第一次曾经被称为“破烂王村“,皆因村子地少人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人们求变致富心切,学习中国的普赛人---安徽人,走街串巷收破烂,相当一大部分村民因此走上了一条虽说艰辛但也的确本小利微的致富之路。再一次是”教师村”,的确我们这个村子虽说人不多,但是在我读书时,教师就相对周边村庄多得多,当时有人粗略统计,我们村自己办一所小学到初中的学校,教师不需要到外村去请的,自己村子的教师绰绰有余。甚至教师之家也有好几户,家里爷爷是教师,父亲母亲是教师,儿子女儿也是教师的家庭就好几户,这也许是环境造就或者是家庭的熏陶所致。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村子的变化日渐增多,许多年轻人也像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争先恐后的走出去,赚了钱回来在村子周边盖起了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将原先的村庄包围起来,也把一段历史围在了自己的过去。

如今每逢节假日,只要时间允许,我总是带上妻儿回去,现如今的交通是便利的,鲁平公路从村子左侧擦肩而过,29路公交车从市区火车站发来直达鲁山和新城区的交界处,拥军路在村子北侧沿山脚缠绕着,村里的主次干道均是平整的水泥路,户户通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在偏僻的山村落实了。穿过富丽堂皇的现代摩登,我回归到以前的宁静,在宁静中找寻自己的童年,时不时在一片坍塌的后面,飘出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不知名的花香帮我找寻,找寻昨日的记忆以及儿时的自己。

2016年11月28日草于鹰城陋室斋

投稿须知

  《文学百花园》是由三百多位文学爱好者,和几十位国内知名小小说作家组成的作家联盟;也是河南省微篇小说协会唯一指定的微信公共平台,平台推出的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文学爱好者。本平台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公平原则下,大力度推广新人新作。所有来稿都要通过编委会审查、校对后逐步推出。对于那些立意新颖,手法奇特,充满正能量的作品,首推纸质杂志刊用。来吧,朋友,这里是您展示才华的舞台,有您的加入,我们的队伍会更加美丽壮观!

请谨记:

投稿时请附带作者简介和近期生活照,诗歌、诗组不低于三百字。 凡大作已被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过的,请勿再投《 文学百花园》及《小说大世界》 谢谢支持。

投稿邮箱:1258873875@qq.com

稿费发放:shuai_pengju

(0)

相关推荐

  • 农家小屋

    我家本来住在一个小村子上,就是那个有水的村子.我读大学的第二年,又搬回了那个很大的村庄.杨姓是个大姓,村子的名字也带有一个杨字.我家本来就在这个大的村子上,祖宅也在那里.后来,因为父亲与生产队的一个领 ...

  • 中国的几个怪村,每一个风景都美轮美奂,你听说过或去过几个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许多城市都有高楼,十分繁华, 但是,在城市长时间逗留,无论如何都会厌倦, 在人们习惯快速生活节奏的时代,很多人喜欢去古香古色的地方寻找安静的村庄和古镇,接下来介绍几个罕见的村 ...

  • 签约作者 | 玉井花:故园安在

    文:玉井花 / 图:堆糖 每每有人提及"康保"两个字时,都会牵动我的神经,温热的情愫便如一盏茶香悄然漫上心头.那里一个叫"合义庄"的村落里曾有父亲的家,爷爷.奶 ...

  • 中国最“诡异”的村庄

    晚上6点就要离开,当地人:千万别待太晚! 亮点资讯 村庄,科学与自然趣事,诡异的村庄 近两年喜欢在国内的一些村落旅游的人也是变得越来越多,虽然很多村子的经济水平不高,但是因为非常有特色,所以也是能吸引 ...

  • 贺凯统 | 三月华章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 | 春日露峰山【第24号征文】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 | 老渡口【1号征文】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 | 我之于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 | 大雪纷飞的除夕夜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 | 我之于读书和……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 | 腊八粥

     作者简介 贺凯统,男,汉族,1975年10月5日出生,平顶山市人,1993年12月入伍,后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工程学院导航系,1998年6月毕业提干,其后在济南军区空军航空某师郑州.明港以 ...

  • 贺凯统丨故乡的老井

    老井究竟有多少岁了,没有人能够准确说清楚.在故乡的那个小村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着,承担着一个村子三分之二人畜的饮用,记得井台是长方形的被踩得光滑的青石围成的,正方形井口,里面是红石砌就的圆形井壁,石 ...

  • 呢喃眸里,一缕馨香

    呢喃眸里,一缕馨香 撰写编辑:夕阳  QQ:1050184607 风里呢喃,倾情夏花,深情一缕馨香,轻语脉脉含情,聆听呢喃心语,缠绵好个绿,风来了,情爽了,心与心重叠邂逅,温润清凉的夏,念风里深深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