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解答了疑惑——为啥中医博士不会看病了?
王三虎是陕西省名中医,教授、西安中医院国医馆主任医师,擅长肿瘤治疗,著有《我的经方我的梦》、《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等著作。两个多月前,他的《突出四大经典的中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文章,从一位资深中医专家的角度,指出了高校中医教育弊病和根源,提出中医院要姓中,学院派中医不要看不起民间中医等重大问题,是一篇了解中医教育现状的好文章。他的文章必能解答大家的疑惑: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中医博士看不了病?
王三虎教授说:“30年前,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学时之比为7:3,还算比较合理,后来悄悄变成了5:5,甚至倒过来,变成了3:7。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大多都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西医内容的教学比重。”
学校为何这样?王三虎教授说:“意识里认为西医科学,中医玄学,认为不学西医一团漆黑,学了中医似是而非”。这样培养的结果,一个本科毕业证,简直等于两个中专生水平,西医不通,中医不精。
与此相反,西医学生的中医课程连5%都不到,这对中医院校的学生是多么的不公平!
王三虎教授说,中医教材应该少而精,但现在是多而杂,光是《中医学基础》就占了太多课时,真正需要花精力去学习的中医经典名著,反而不被重视。
他认为,《汤头歌诀四百首》、《药性赋》,这是必须背下来的;重要的还是要背《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医古文》、《黄帝内经》等也是都应该是必修课,《神农本草经》应该成为中医的基本教材。这些课程在中医院校教育中都被严重弱化了。
大学里除了专业课,还有思修、马列、英语等各种公共课,都要占用学时。本来中医专业至少40%的课程都已被西医课程占据了,那里来时间去专研中医经典?没有对中医经典的专研、熟悉,中医学习就简直没入门,就是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现在的中医院,规模大、科室全,就是没有中医特色。中医院的中药使用率要达到30%都不到。本号的文章做过介绍,吉林省38家县级中医院,给住院病人的的药70%以上是西药。
为何这样?王三虎教授说,这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许多中医院,高级中医师的很大一部分人心目中西医更实在、更高明。我们一流的专家,往往以能和一流西医专家对话为荣。至于中医,自己究竟深入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创见则语焉不详,或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种挟洋自重的情况实际上从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都能看到。包括中青年中医,也有许多一说西医滔滔不绝,一说中医一语带过,好像中医嘛,就是那样,谁不会呀。”
作为资深中医专家,王三虎教授一定是非常熟悉中医院医师、大夫们的想法。他的这段话非常经典,现在的中医院不就是这样的吗?
王三虎教授说到一个现象:为什么中民间医生往往看不起中医专家?因为从中医药本身的疗效看,所谓专家经常看不了病。许多三甲中医院的主任到了民间的国医馆,但找他们看病的人反而不多,就是这个原因。
教中医的看不了病,问题出在哪儿?王三虎教授说出在体制内的自我循环,自我陶醉,自我封闭,以为能讲课就达到目的。医教育家少了,主要是能看病能教学影响一方的名医少了。
他建议:应该尽可能逐步取消专职基础课教师,避免没有临床经验的基础课教师照本宣科,而是改由临床医师轮流教学。民间有高手,要善于发现和引进,不要关起门来孤芳自赏。
以上就是王三虎教授那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我认为每一点都是振聋发聩的。
有句话叫做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中医教育的确问题严重,但它只是这些年来中医边缘化的一个部分、一种表现,来源在于几十年来接续民国时期边缘化中医的路线,根本的、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一切向钱看了。这才是纲。
因为一切向钱看,中医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中医院为了生存,只好去中存西,因为西医更能创收。如果中医院校毕业生不会西医那一套,意味着毕业就没饭吃,在工作岗位上混不下去。反过来,因为中医院校教育的西化,导致培养的中医毕业生是半成品,博士生都不会看病,输送到医院也就不能独当一面,让原本学中医的学生都改用西医看病,也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中医教育、中医医院同步西化,相互推动,越走越深。倘若相互怪罪,就是只看到问题表象,推动中医教育、中医医院同步西化的主谋(钱),会在背后发笑。
钱是最重要的,什么中医自信、中医文化、中医人才,都要统统服从这条路线,这是内因。洛克菲勒为代表的西医势力,近100年来都投入资金,大力培养否定中医的鼓动家,以为西医彻底挤占中医的地盘创造条件,这是外因。内外之间,在钱的问题上又达成高度一致。内外夹击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文章的开头,王三虎教授说:“要革除中医教育的弊端,非借党和政府重视,全社会触目的大好时机不可,非自强自立,刮骨疗毒,拨乱反正不可。”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