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药——败酱草

别名
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来源
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性状
白花败酱的干燥全株,长短不等;根茎有节,上生须状细根。茎圆柱形,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向纹理,被有粗毛。质脆,易拆断,断面中空,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或已脱落。全株有陈腐的豆酱气,味苦。以干燥、叶多、气浓、无泥沙杂草者为佳。
炮制
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
辛、苦,凉。
归经
入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
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2)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研究。
复方
①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②治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③治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当归各八分,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④治产后腹痛如锥刺者: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⑤治赤眼、障痛并胬肉攀睛:败酱一握,荆芥、草决明、木贼草各二钱,白蒺藜一钱五分。水煎服。(《硕虎斋省医语》)
⑥治痈疽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鲜败酱草四两,地瓜酒四两。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冬蜜调敷患处。
⑦治吐血:败酱草煎汤服。
⑧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服。
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杵细外敷。(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现代临床
①治阑尾炎(肠痈):败酱草15克,薏苡仁30克,地丁草15克,红藤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②治肺脓肿(肺痈):败酱草15克,鱼腥草15克,金银花15克,芦根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
③治盆腔炎症:败酱草15克,菝葜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水煎服。
④治扁桃体炎:败酱草30克,大青叶30克,均用鲜品,绞汁加水煎,分两次服。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鲜败酱草30克,生石膏15克,共捣如泥,加鸡蛋清调和外敷。
⑥治顽固性失眠:黄花败酱胶囊,每粒含挥发油20毫克,每次两粒,每日服1~2次。
⑦治毒蛇咬伤:败酱草250克,煎汤顿服;另以鲜草捣烂外敷。
文献摘录
1.《证类本草》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2.《新修本草》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
〔谨案〕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
3.《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4.《名医别录》
味咸,微寒,无毒.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首,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5.《本经逢原》
败酱乃手阳明、厥阴药。善除暴热火疮,皆取苦寒散毒之用。其治疽痔马鞍热气,以其性专下泄也。《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固结未溃,故取薏苡下达,败酱苦降,附子开结,而为热因热用之向导,深得《本经》之旨。若脓成热毒势胀不可用也。而妇人下部疽蚀,方中亦恒用之。近世医师罕有识者,惟徽人采取笮干,曰苦笮菜,惜乎,不知治疗之功用也。
5.《本草易读》
辛,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肝。调产后之恶露,解带下之赤白,止吐衄之血逆,却心腹之瘀痛。兼排痈脓,最破瘀血。
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叶布地,夏秋茎高一二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四散。顶开白似柴胡。
产后腰疼,同芎、归、肉桂服。(验方第一。)
产后腹痛如刺,水煎四两服。(第二。)
6.《本草撮要》
味苦.入手足阳明厥阴经.功专破血排脓.得四物治恶露不止.得当归、川芎、桂心治产后腰痛.一名苦菜.用根苗.
7.《本草崇原》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败酱俗名苦菜,处处原野皆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野人多食之。)
败酱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热火疮赤气,而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皆为火热之病。马者,火之畜也。《金匮》方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亦主肠痈而消热毒。
8.《本草便读》
排脓消肿.肠痈藉辛苦之功.达胃行肝.瘀热仗咸寒之力.(败酱辛苦咸微寒.一名苦菜.叶如芥.其色青紫.能入血分.散血中瘀留结热.入手足阳明厥阴.金匮用之治肠痈.亦取其排脓破血之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