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古塔 --- 佛宫寺塔
【佛宫寺塔】
--- 应县木塔 ---
我从不赞成把“应县木塔”随便和别的地方、甚至别的国家的塔类建筑捏合在一起号称什么“几大名塔”,我本人也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这个毫无意义的口号,既没有什么依据,也不会对宣传应县木塔产生什么积极效果。事实上,说起应县木塔,没有什么人不知道的,了解的多少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对这个名字,估计没有人感到陌生,这就够了。令人奇怪的反而是:为什么人们就都知道她呢?今天,应县木塔已经将近一千岁高龄,她的身体已经十分苍老,甚至连自身的重量承担都显得力不从心,不再欢迎纷至沓来的人群肆意践踏了。
【我第一眼看到的木塔】
【应县木塔的“标准像”】
对于应县木塔我实在说不出什么,因为任何人知道的可能就是那几个基本数据,我相信这些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因为我们研究她已经很多年了,还能连基本数据都不准确吗?而关于她更多的研究结果,估计各类专家也是没有完全统一的结果。
关于她的基本情况仍需抄录如下:应县木塔是她的小名,尽人皆知,她的正式名字叫做“佛宫寺释迦塔”,简称“佛宫寺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身通高67.31m,底层直径30.27m,整个塔身全部由纯木构件组合而成,自重约7430吨。外观呈八角五级楼阁式,塔身平剖面为内外双槽“回”字形结构,环列廊柱24根。六重出檐和四层平座下,装设斗栱240朵,细究其形象和构造共有54种之多。
【正面仰视】
【正西面仰视】
【木塔外檐下斗栱的典型形象】
试图叙述应县木塔木结构的详细情况是愚蠢的,她的复杂程度远非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所能想象,更不用说表达了。我看到她时首先的,也是唯一的疑问就是:当初她的设计图纸是怎么搞出来的?这个设计师不知道抽了多少支烟才搞定的。而要把设计师的平面图纸用木头变成立体建筑,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情景。
【上层立柱的落脚处】
【木塔底层的佛像】
【底层内壁上壁画】
【第二层的佛像】
现在应县木塔只允许游人上至二层,估计这也是为了能让950年前的作品为今人创造一点经济效益罢。我们能看到的所有不可思议的木结构只有这些,不过我觉得她每层的基本结构应该差不多:内外双筒结构用劄牵链接起来。底层因为有副阶,所以要多链接一圈,稍微复杂一点。
【链接内外层的扇形劄牵】
【第三层的扇形劄牵】
【金属塔刹】
给人印象最深的关于应县木塔的传说,就是她身上没有一个铁钉。这个传说我没有在塔上特别验证,因为这肯定是真的:应县木塔的任何一个木构件都不可能是铁钉所能固定的,哪怕是最小的一个构件。不过她的塔刹是金属制成的,而且非常巨大,高达12米,完全就是一座大型的金属喇嘛塔。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的塔刹细部的形象,所以这次专门拍了塔刹的照片。砖砌的刹座也很精美,双层仰莲瓣,看上去和唐代塔的刹座很相似,比如净藏禅师塔、泛舟禅师塔等等。不过她太高了,我看不清楚。
【第二层塔外回廊】
其实我觉得吧,一个真正想了解一下她的人,看到她的第一眼都是很震惊的。首先因为她太高大了;其次就是为她担忧。她将近千岁高龄的身体状况的确让所有真正想了解她的人为之担忧:她外环的立柱是有侧角生起的,但是已经严重变形了。体内的大小繁简诸多木构件,更是在自身的重量和外界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四分五裂。一个承重的构件只要一旦开裂,都是呈粉碎性的。
所以从外面看到她高大雄伟、岿然屹立的壮美身姿,我们会震惊;而从体内看到她摇摇欲坠、危在旦夕的病态内脏,我们也会同样震惊。她真的太老了,以自己微弱的木结构之躯,陪过了数不清的轰然躺下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因此现在人们都好奇、都想知道而又没人知道的是:她为什么能够不倒?要知道,她所在的环境并不比其他任何一座古建筑更好。换句话说:她并不是在真空的玻璃试管内。
【甚至劄牵也粉碎性开裂,碎片已脱落】
看到这些真的是触目惊心!我不是诅咒她,但是我真的担心她会躺下。要知道,这些构件全部是承重构件,尽管象它们这样的承重构件数以万计,且共同作用。但是一旦它们中有几个“累”了,就会把自己承担的重量传递给“别人”,这样下去,就会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散斗被压开,丁字栱松动】
【木塔请柬】
这份请柬已经发出去十多年了,但是请柬进了我的收藏册里,而木塔仍在风雨中飘摇。当然,拯救她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不是没钱,以木塔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已经新建了数不清的庙宇、住宅、店铺、街衢和道路,其花费数以亿计。问题是:就算以我们今天的智力和手段,要对付九百五十多年前的烂木头,还真是有点力不从心,毕竟她不是一般的烂木头。但是我说老大:我们要快点,尽量快点。
我们的历史上,各种建筑种类繁多,其中也不乏高明的砖石建筑。但是木结构建筑始终是主流,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最高成就。木结构建筑是不能无限持久的,就算在没有任何外作用破坏的情况下,木头的寿命也要比砖石和金属相对短暂的多。应县木塔是我们现存唯一的早期纯木结构高层建筑,她的价值毋庸置疑,要比其他单层木结构建筑更具有科学和艺术价值。我们只有她了,别让她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