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稷山 青龙寺、稷王庙
青龙寺和砖雕墓只间隔几百米,时间去的早,山门前几个村民在晨练,我问他们啥时开门,一老姐指着一人说,这是老板。老板是看门管院的,说票房还没上班,但他还是不忘了收钱。
打开侧门进去是东院,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石头,我说了一句,这么多啊,我得好好看看。结果他脸色暗沉,幽幽的飘出一句,我还没吃早饭呢。
青龙寺坐北朝南,前后2进院落,以山门、中殿、大殿为中轴线,两边配有东西厢房。其始建年代为唐高宗龙朔2年(662年),现存的建筑都为元代版本,明清多有修缮。而青龙寺的壁画主要残存在大殿、中殿和伽蓝殿3殿内。
中殿和大殿青瓦红墙,为单檐悬山式,中殿重建于元至元26年(1289年),两翼有垛殿。大殿重修于元至正11年(1351年),两翼也有垛殿,这4个垛殿皆为元代遗构。
老板先是隆重的打开了大殿大门,空空荡荡的殿里已没佛像,墙的3面色彩飞舞、快意流畅,画满了壁画,东壁是《佛说法图》,西壁是《弥勒变》,大殿里的元代粉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都为明初洪武年间的补绘。
大殿东壁《佛说法图》壁画,中间绘释迦像,两侧为阿难、迦叶2弟子和文殊、普贤2菩萨,上有飞天。
伽蓝殿前盛开的丁香。
我看壁画时老板幸福的点起了一根大烟,我说你不怕火烧了殿,烟熏了画,他说不怕,但我不用闪光灯拍壁画时,他却说怕……怕与不怕都是他的哲学。
大殿右侧的伽蓝殿有壁画,他却说不能看,催促我返到前面的中殿去看,理由还是没有吃早饭呢。此时我对他的感觉就是,他像蜂鸟一样,2小时不吃饭就得饿死。
青龙寺壁画的精髓在中殿,四壁皆为“水陆画”,画满了礼佛图、万神图、十八罗汉、阴曹地府等等内容,较大殿明代补绘的壁画,中殿壁画的色彩则黯哑,壁面幽黄,为元代遗画。画面严谨,笔力酣畅,色彩饱和,人物繁杂而不凌乱,毫无堆砌感,其精致堪与永乐宫媲美。心中有画则画中有心,画匠的经意间的转笔点墨,让700年后的我惊叹不已。
返回东院,老板又陈词滥调的督促我,提出再要细看就得加钱,我怎么又遇见了牛鬼蛇神了。同为“老板”,相隔不远,但人家砖雕墓的却是耐心、热忱、客气,差别就是如此的巨大。
这么优秀的寺院,安然自得的在里面看、拍,足以待2小时,出100张照片,但却搞的我元代的垛殿一张都有拍,后面的碑碣一个都没看。遗憾有时能补,有时终生难补。
龙门石雕屏风。前后左右共有10个抱鼓石,4柱上皆刻有对联,整体精致华美,中有张牙舞爪的飞龙,在波涛汹涌中发威。
龙门石雕屏风的后面,雕刻的是山水形胜的禹王庙。
元碑《姚天福神道碑》,由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写。道高3.1米,重约7吨,上面洋洋洒洒刻了4884个字。
4个石头分别为:欠债负石像、阎锡山书写的“稷山吴绍先义行碑”、吴绍先坐像、唐塔。吴绍先万里寻弟的故事相当感人,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的石棺。上面线刻卷草纹和仕女,雕刻非常细腻,前有墓主人彭泽墓志铭,内容由其子彭定书,石匠董政、赵谊刻。
来时打了5元的车,回去搭了个河津去侯马的顺路车,2大元返回县城,直扑稷王庙。对于山西来说,一个清代的庙能进入国6名录,必有其硬通货。稷王庙不以木构、壁画和泥塑夺胜,而是以琉璃、石雕和木雕凸显价值。
稷王庙奉祀的是后稷,农耕文化的先祖,这种庙在晋南新绛、闻喜、万荣等地尚多。后稷教民稼穑,稷山名称的来历与其有关。稷王庙现存的主要建筑为献殿、后稷楼、献殿两翼的钟鼓楼和最后面的姜嫄殿,大都为清道光23年(1843年)的重建。
一进院落,迎面左右为钟鼓2楼,均为楼阁式重檐歇山十字顶,下面一层都置放有石碑,上面各置钟、鼓。献殿的后面是后稷楼,其进深为各5间,平面基本呈方形,矗在2米的高台上,重檐歇山,周围有20根石雕柱支撑的回廊,最前有两根精湛的石雕盘龙柱。
通观这些建筑,琉璃、石雕、木雕繁复精妙,内容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各显风流,一片华美在流淌。
唐朝的枣树。稷山的板枣和交城的骏枣、临县的木枣等等,都是山西的名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