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lackpink又频频上热搜,话说BP是真的红,四个女孩风格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她们的衣服、配饰、妆容,造型,每每都给我们惊喜,无数少女跟随她们,争做BP女孩。虽然如此,Blackpink新颖的造型却常常是粉丝也不能理解的程度。比如说这个毛线碎花套装,这亮丽的颜色和网状针织好像让人想起小时候穿的手工织毛衣。但是看久了,却觉得这种大胆的搭配确实十分有创意,甚至也想自己尝试一下。不,其实这是酷,这届年轻人正在审丑的路上越跑越远,审丑成了新的潮流。淘宝的“丑东西大赛”、豆瓣小组“丑东西保护协会”都诉说着年轻人对“丑东西”的独特嗜好。
短视频媒体中的各种土味音乐、舞蹈和情景剧,不仅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还催生了以此为基础的各类“土味亚文化”。有的人一开始只是出于好奇转发了微博上一篇土味合集视频,接着就开始情不自禁的哼起某段音乐,甚至也偷偷录制自己翻手花的小视频,这是明显的上头反应。网红郭老师还有最近参加青春有你3的艾克里里等搞笑博主,他们能在一众创作者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因,离不开他们扮丑、搞怪、另类的形象。除了土味,当代人也发展出了“丑萌”“丑帅”等新流派。美剧《曼达洛人》中,那位有着绿色的皮肤,超大号尖耳朵,皱巴巴的脸的尤达宝宝,谁会不说一声可爱呢?星战电影中的尤达大师估计也想不到自己开了美颜的同族如此招人喜欢。
美颜前
丑帅的金宇彬仔细看五官绝非大帅哥级别,但是整体的气质却让人感觉十分有魅力。只是欣赏“丑”还不够,有人从各种丑元素中获得灵感,经过拆解和再组装后的新概念仿佛经历了脱胎换骨一般。《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主人公安妮经常为自己的满脸雀斑感到自卑,不过今天的女孩子们却在尝试人工制造雀斑,以营造一种少女的俏皮感。2019年的时尚盛典MET GALA以坎普(CAMP)作为主题,坎普风格是指崇尚坏品位和其讽刺性价值的一种审美倾向。去年奢侈品牌巴黎世家更是主动“审丑”,以各种土味元素为灵感设计七夕广告,引起极大争议。不少人嫌弃他毫无诚意玩弄刻板的中国元素,认定这是灾难性的美学滑坡,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对大众无法以轻松幽默的态度来体验这种复古土潮而表示遗憾。尽管惨遭翻车,但是时尚大牌的这种操作也表现出了对年轻人亚文化的接纳和吸收。当代“丑学”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美”与“丑”之间反复横跳,有时是特立独行,有时是哗众奇宠。不知不觉拓宽了我们的容忍度,创造出新的风潮,有了越来越庞大的粉丝基础。在西方文明的启蒙古希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对美和丑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指出,通过艺术和学习,丑也可以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丑的存在即为虚无,或者是只是为了整体秩序的和谐,就如光和影的对比。受难的耶稣形象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那无与伦比的牺牲,殉道者在酷刑面前的安然则有了神圣的光晕。魔鬼、地狱、死亡等等“阴间”的形象或者场景则代表着黑暗和恐怖,这也是为了加深人们对于获得拯救的期望。17、18世纪,随着经验主义的发展,美丑之间的对立关系不再那么绝对。《拉奥孔》的作者莱辛认为,艺术不仅能将丑变为美,还是“丑”的存在之所。到19世纪,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影响之下,美与丑的辩证统一关系得到深化,丑的独立地位得到强调。受儒道文化影响,中国文化中体现出美与丑之间可以转化,丑可以衬托美,美丑同一等思想。比如老子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佛教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六祖曾言“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天地间的事物只是存在着,美与丑只是观者自身的感受,而非事物本身。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常常是美丑共存,明明是神仙,却长着一副怪相。
“毛脸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相比于西方的丑学,中国文化中的美丑观念显得早熟并更加强调道德伦理。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的镇星
在当代,人们乐此不疲地被“丑”所吸引,为丑助威,为丑辩护,这难道就是审丑PUA?首先,审丑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是社交网络的强风劲吹下的一颗娱乐至上炮弹。在同质化的密林中,出现了奇奇怪怪、丑陋恶俗等“反审美”的东西,出于本能难免会被吸引。而当某个热点被算法捕捉到的时候,它会被传送进各类媒介的传播和运作体系,从而制造出更大的效应。另外,审丑凸显了自我意志,并反过来塑造了更多元化的“美”。单一审美的统治无形中变成制造焦虑和恐慌的大网,对“丑”的表现和支持正是对这种话语权的质疑和颠覆。将自己从繁重的“美的义务”中解脱出来,释放自己本身的诉求和意志,可以说是个体反抗“审美PUA”。通过追捧被人们所鄙夷的东西,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个体汇聚成“审丑”风向并增强了其社会属性,也反映出了当代美学更加复杂和包容的特征。
爱恨随你各自喜好
拒绝你的伪善拥抱
想要活得显耀回应心中恶之必要
谁说错的对的
说美的丑的
若问我我说我呢怪美的”审丑也反映了当代人的敏感脆弱的精神特征,大家在审丑中宣泄内心的矛盾和焦虑。生活的压力有多大,想必不需要说明,这就像是无形的追踪武器让人无处可逃。而审丑则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压方式,不需要专业知识,也不需要很多钱,就能将人调整为轻松模式。也许什么是高雅什么是艺术并不重要,普通人只想在上下班的间隙里笑一笑而已。那些搞怪、丑陋、滑稽的形象,接地气而且亲切,当我们被逗笑的时候是不是也曾觉得生活还是很有意思的呢。过去的审美根基已经不再是不可亵渎的神殿,人们认识到丑本身存在即合理,是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审丑应该被纳入有着更广阔的内涵的美学体系。美与丑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而非绝对的,审丑其实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对其生活环境的思考。《西方美学史视域中的波德莱尔审丑思想研究》,过嘉会,李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