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和殿结缘近20载,古建专家拆解太和殿400个“零件”的细节

“在我接触的故宫所有的古建筑中,太和殿是我印象最深的建筑,也是我长期以来研究的最主要对象,因为它太震撼、太具有代表性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博士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说。过去的3年,周乾用心写出太和殿的每一个闪光点,由世纪文景和活字国际合作出版的《太和殿》近日与读者见面。

将太和殿从里到外看个够

翻开《太和殿》,雄伟壮观的太和殿全景图扑面而来,阳光沐浴下的太和殿,历经300余年沧海桑田,依旧展现出勃勃生机。当激动、震撼、自豪交织在一起时,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太和殿的世界,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周乾充当的正是领路人,他带着读者领略太和殿的设计之美、布局之美、构造之美与色彩之美。书中专业、精深,更不乏亲切的文字和图片,令古建筑与大众不再相距遥远。

太和殿作为故宫中体量、等级都无出其右的建筑,除了宏伟的造型、华美的装饰赋予它极高的审美价值之外,从整体的柱架、屋顶,再到局部的榫卯、斗拱,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高超技巧与智慧。周乾事无巨细地解读了太和殿地基、柱架、榫卯、斗拱、屋架、墙体的构造组成及其中蕴含古代力学智慧。

太和殿门窗的装饰之美、斗拱的秩序之美、藻井的对称之美、屋顶的曲线之美、彩画的色彩之美等,也在书中一一以文字和图片方式呈现。而太和殿屋顶宝匣体现的镇物文化、屋顶五脊六兽体现的防灾文化、殿内外陈设体现的祥瑞文化、数字“九”、“五”运用体现的皇权文化等,也被周乾一一道来。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殿历史上的多次火灾、八国联军在太和殿内胡作非为、溥仪在太和殿登基、袁世凯对太和殿的胡乱改造、日军在太和殿前投降、太和殿的百年大修等,也以巧妙方式融入书中。

太和殿的结构细节震撼呈现

对于太和殿的解读,《太和殿》一书动用了500幅图片。通过这些图片以及线条图,周乾解读了太和殿的基础、立柱、榫卯、装饰、斗拱、屋顶、地面、墙体、色彩、陈设等,有近400个“零件”的细节。一座伟大古建筑的内在秘密一览无余,令人震撼。

周乾说:“我在写作时,按照太和殿由下至上的构造,从力学到美学,从历史到文化,从科学到艺术,每个部分写得极为细致。”他说,所有的资料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既包括他参与太和殿大修的工程实践,又包括他对太和殿的科学研究,还包括大量与太和殿相关的史料及学术文献。无数次在太和殿前的观察与思考也为他提供了写作源泉。而活字国际总经理汪家明表示,这样折解太和殿的“零件”,几乎是重盖了一遍太和殿。“其难点就是各局部内容的分层级组合,以及内在逻辑性,像幅画卷逐步展开,杂而不乱。”

这500幅图片绝大部分是周乾多年来拍摄积累而来。但周乾揭秘道,他的摄影水平其实非常有限,读者能看到如此多精美的图片,主要来自于活字国际总经理汪家明和山东美术出版社李艺老师的指导。李艺在编辑书稿时,认为照片完全不能用的,便让周乾去现场重拍。在周乾的印象中,太和殿前的铜鹤,他至少拍摄了10次。

周乾2006年在太和殿屋顶

汪家明说,《太和殿》在图片处理上,采取局部放大,去掉背景的方式,把知识点和美感突出出来,使读者有在现场观看之感,“我们通过剪裁设计,就会做到突出环境效果,使细节和环境结合在一起,很强烈,很过瘾。”他还告诉记者,图版安排上,则将打开的书左右两页,合为一个画面对待,视觉上更有宽容度,图片之间的穿插和呼应也更充分,他称之为“犬牙交错”设计法。不仅如此,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深入了解太和殿的“零件”组成,周乾还补充绘制了部分AUTOCAD线条图,通过“显微镜”局部放大的方式,来展示太和殿的建筑细部构造。

世纪文景编辑、《太和殿》责编熊霁明说,这本书信息量特别大,当拿到书稿时,每一部分都有丰富的细节和素材,再加上大量的高清照片,光是打开文件就需要很长时间。“但为了让书的结构更清晰,内容更流畅,我们最终还是对这些素材做了一定的取舍。尽管面对这些珍贵的资料,删的时候非常舍不得。”不过,熊霁明觉得,修改之后整本书的框架也逐渐明晰了。

细致、震撼,在读者的评价语中,这两个词出现频次最高。读者“就是这个味”点评道:“《太和殿》这本书写得太细致了,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千层饼地基,三层台基,金砖地面,三交六椀菱花纹门窗,溜金斗拱等等。”读者轩格格说,太和殿的内容讲得太精细了,太和殿的任何一个细节作者都没有放过,“我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古建筑屋顶要做成曲线形式,不仅漂亮,而且有利于排水。”

让读者“读一殿可知万殿”

“这就是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啊,这座宫殿太壮观、太华丽、太威严了。”周乾回忆说,2001年暑假,他陪亲友参观故宫,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太和殿。他从未想到,他与太和殿的缘分从此开始延续,迄今已经将近20年。

周乾是幸运的。2003年他从北京工业大学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硕士毕业后分配到故宫博物院,接触的第一个古建筑工程,正是太和殿大修,而太和殿自1697年至2003年的300余年间从未经历过大修。

“由于当时故宫博物院内懂得建筑结构的专业人员很少,我很幸运地被派上了一线,负责对太和殿出现的结构安全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提出修缮加固方案。”周乾说,在2004年至2006年的两年间,他先后开展了太和殿三次间正身顺梁榫头下沉与加固分析、太和殿西山挑檐檩大变形安全评估、太和殿山面扶柁木榫头下沉及支撑加固分析、太和殿藻井下沉及爬梁开裂分析等评估工作。这些太和殿的大修前“体检”工作,从安全角度为太和殿大修提供了重要的施工依据。

太和殿大修工程结束后,周乾又先后负责了故宫角楼、神武门、英华殿、慈宁花园临溪亭、乾隆花园建筑群、咸福宫建筑群、建福宫建筑群等古建筑的科学分析与安全评估工作。在此过程中,太和殿在他心中深刻的印象丝毫没有减弱,“长期研究中,我注意到太和殿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力学稳固性,其中的艺术和文化内容也极其博大精深。我对太和殿的研究,逐渐从力学扩展到了美学。”在资料查询和现场思考中,他不断揣摩着古代工匠营建太和殿所要表达的意境,探讨太和殿所体现出的建筑之美。“太和殿从布局到造型,从装饰到陈设,无不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体现了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促使我要写一本解读以太和殿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

2018年,周乾开始动笔写《太和殿》,他说,写这本书,希望能让读者达到“读一殿可知万殿”的阅读效果。如今,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编辑:金力维

流程编辑 吴越

(0)

相关推荐

  • 辽宁盖州:古建筑细节之美——斗拱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分,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古建筑细节之斗拱(摄影:王友禄) 层层叠叠 ...

  • 为古建摄影,犹如用眼睛欣赏古典音乐

    飞檐斗拱的亭台楼宇.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诗意的园林以及古朴的民居--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筑,共同演奏了这支气势磅礴的古典乐曲. 中国古建筑的魅力从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往往越积越深厚,也屡次被吸引. ...

  • 一位古建筑专业学生MOCer和他的乐高唐朝宫殿

    在全球乐高爱好者中,学生群体无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不乏优秀的moc设计师,比如刚刚入选Ideas官方套装的"电动灯塔"作者,20岁的动画专业学生Sandro Quattrin ...

  • 好书推荐 | 我拿什么学习中国古建史?

    古建筑知识浩如烟海 很多小伙伴经常会在后台呼吁 我刚入门该咋学? 庞大的知识体系对于 古建筑初学者 如何下口? 我们都在寻找简单又快捷的记忆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让喜欢古建筑的你 事半功倍! 这次遗 ...

  • 全中国最传奇的房子,地基里面全是糯米

    600年的紫禁城, 哪座宫殿集所有精华于一身? 毫无疑问,它就是太和殿. 可每次去故宫参观, 游客都只能凑在太和殿门口, 眼巴巴地往里探,什么都看不清. 终于,有人可以带我们一探究竟了. 75后古建筑 ...

  • 【经典】世界现存最大的木建筑——故宫太和殿,是怎么建成的?

    若要在故宫建筑群中择一殿作代表,非太和殿莫属.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世界上现存体量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 在帝制时代,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册立皇后.册封太 ...

  • 百年前日本人伊东忠太手绘故宫,他眼里故宫有四个优点和四个缺点

    在清末民初,紫禁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让中国建筑界的仁人志士极为心痛.1934年到1941年之间,营造学社的社长朱启钤组织对北京的中轴线,包括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对文物古建进行保护.与故宫颇有 ...

  • 这个山西人,把中国最传统的榫卯做成了国潮玩具

    此时的杭州城早已是深秋,天空又蓝又清澈,悠扬得像一支歌.温暖的空气湿漉漉的,仍带着一丝未消的暄气,和道路两旁的桂香混作一团,争抢着沁入人们的口鼻心里. 只是在每一个桂花蒸的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撞进佛光寺 ...

  • 课程 | 中国建筑史话语的建构与被认知

    中国建筑史系统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尤其以营造学社为代表. 营造学社的研究可以说为新中国的古建研究搭起了框架--一套以<营造法式>和中原古建为标准构建的年代谱系. <营造法式> ...

  • 读一殿可知万殿

    读一殿可知万殿 --我与<太和殿> 作者:周乾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1日 11版) <太和殿> 周乾 著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九五至尊的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