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推荐1:北美海归进村做垃圾婆,3个月实现80%垃圾减量!引多家媒体报道,万人给她点赞,不一般的网红

2017年5月,我结束了在北美的学业,回到国内后决定到农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

8月初到10月,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第一个我自己亲手实践的垃圾分类案例,在河北涞水县南峪村实现。我们实现了全村参与垃圾分类,80%的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孩子们对垃圾分类充满兴趣

9月初南峪村的案例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我个人也成了垃圾分类的“网红”,很多人难以理解海归怎么跑到农村搞垃圾分类,难道是因为成了海带?

我为什么会成为“垃圾婆”?

其实我选择去农村做垃圾分类是水到渠成,自然发生得过程。

不管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生活,还是之前9年从事环保,专攻垃圾议题的经历,或者是对农村垃圾问题一直以来想改变的决心,最后都让我走进了农村,开展垃圾分类。

从2006年开始涉足环保做志愿者,到2009年初毕业后成为专职环保公益人,监督各类垃圾处理不当产生的污染,一直到决定重回学校学环境专业,每一次转身,对我来讲,既是新的路程,也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开始。

不管哪个小领域,只要走在环保的路上,我内心都充满了富足。因为没有什么比能够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为之努力而幸福了。这次转身到农村做分类也是如此。

1980年代初,我出生在河北沧州献县的一个平原乡村,在那里渡过了快乐的童年,和伴着沙尘暴成长的少年,后来到城市上大学和生活,再到后来成为专职的环保公益人。

不管走到哪里,家乡一直是我窥见中国乡村环境变化的缩影。农村的变化在我眼里是环境变迁的历史,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里,垃圾尤其触目。

截止12月30号,一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

儿时夏天戏水,冬天溜冰的池塘成了垃圾场,回家探望父母时,时常闻到焚烧垃圾的味道。每次回家都把家里的垃圾分类,让厨余重回田地。

但我知道只是自己家庭的改变是不够的,我需要行动起来去代领整个村庄实现垃圾分类。

于是,海外归来,重新规划环保工作领域的我,决定要实践垃圾分类,首先进入我脑海的是如何回报养育了自己的土地,让儿时的池塘不再是垃圾的倾倒地。那就是回到农村,去做分类,那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唯一出路。

决心回到村里分垃圾,而不是为熟悉了近10年的城市垃圾分类奋斗,是因为我知道相对于城市垃圾管理,中国的农村在垃圾管理方面更加缺乏资源,而又面临急需改变的现状

农村垃圾管理现状

过去10多年,中国各地的农村,因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已经无法实现生态循环,固体垃圾越来越多,出现在低洼处,河流里,农田里,甚至露天焚烧。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垃圾管理体系,即使村庄有垃圾管理的地方也是重复城市的混合收运和混合处理模式。

垃圾露天焚烧

在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包括我的家乡,垃圾管理是空白的时候,环保公益人先行的分类实践和理念的践行,必将带来农村垃圾管理者的改变,在未来农村垃圾管理上采用分类管理的方式,而不是重复城市的混合垃圾处理模式。

垃圾露天堆放在村子周围,散发臭味,吸引众多蚊蝇

另外一方面,过去10年里,我一直推动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安全排放,走访了全国大大小小30多个混合垃圾焚烧厂,深知混合垃圾焚烧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的阻碍,对环境和周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希望看到城市垃圾焚烧的火焰蔓延到农村地区。

没有垃圾分类,即使有摆放垃圾桶,垃圾还是外溢严重

那就得赶紧回到村里践行垃圾分类,做出切实可行的案例,成为垃圾管理部门在农村垃圾分类上的管理的参照物。

我是如何做的?

今年8月到10月,我在河北涞水县南峪村的实践中也证明了农村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因为背靠土地,占到垃圾总量50%以上的厨余可以实现就地资源化,实现厨余回田。

根据农村垃圾产生情况,分成厨余、其它垃圾两个桶,以及1个袋子放可回收物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避免了之前垃圾分类的教训,实现了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时,手把手教每户家庭做分类,实现了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改变。

源头分类行为的现实,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继续,意味着农村这个熟人社会,在硬件到位,和分类教育得当时,可以快速实现垃圾分类。

分类收运时,收运人员通过喊喇叭通知村民出来投放

带着南峪村垃圾分类给予我的信心,明年我即将在我自己长大的河北沧州献县西蔡村和另外两个河北省的村庄继续实践垃圾分类,积累更多经验,为垃圾分类在更多村庄得以开展而努力。

你的一票,很重要

村庄垃圾分类所需资金的申请入围“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公益资助项目首轮,目前进入第二轮投票阶段。

为实现3个村庄垃圾分类,带动更多周边村庄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为零废弃村落项目投票,和我一起为家乡环保而行动。

第一次为项目投票,这个当下很多人不喜欢的行为,却带我认识了更多愿意支持农村环保的同路人。期待通过投票,你也成为推动农村垃圾分类的同路人!

我目前在浙江省永康的马宅村和当地村民一起实现垃圾分类而行动,和马宅意外结缘,来此和村里人一起努力实现垃圾分类……

你的乡村、社区需要我们的支持吗?今天您支持我们的投票,未来我们来支持您建立零废弃的环保美丽家园,我们在全国各地有示范点,离你最近的社区、乡村、公园、工业园区示范点在哪儿呢?或许下一个就是您的社区、村子、园区、公园……

截止12月30号,一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

end

end


别吃了,禾花雀快灭绝了!13年评级从无危变“极危”

腾讯头条的保护禾花雀中的志愿者就是Ai自然的李老师和和莲姐、懿丹居士等同事,作为生态环保核心志愿者参与了让候鸟飞多年来的暗访和巡护,自掏经费n万,本文是同事们的日常环保写照, 欢迎提供更多野保和环保线索给我们,860760977@QQ.com,微信手机17137629340,感恩大家一起保护我们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


黄埔区贤江小学

广州市黄埔区贤江小学地处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学校创办于1952年,当时由增城市永和镇三个乡村大队:禾丰村、新庄村、贤江村兴建,主要服务这三个乡村的适龄儿童入学。学校原名“来安村第三小学”,后于1967年改名为“贤江小学”。

这里土地肥沃,植被富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自古便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特别是岭南果王——荔枝在这里更是生长得荔叶飘香、荔果累累,荔乡之风让人无限沉醉,其中贤江的“糯米糍”荔枝更是有“果中之王”美称而名播遐迩。随着荔枝的盛产,特色的荔枝文化在贤江也十分突出,千古流传的荔枝诗文、咏颂荔枝的精品荟萃于此,绘画书法,异彩纷呈,贤江荔枝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十分深厚的荔乡文化底蕴。

春风化雨催桃李,成才栋梁遍神州。随着区教育教学掀起的改革热潮,政府加大对办学的投入,贤江小学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学校教学设施较为齐全,学校占地面积18120㎡,总建筑面积7035㎡,校舍面积6127㎡,体育运动场地(含室内体育馆)面积9332㎡,绿化面积2860㎡,拥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含书法室)、课件制作室、少先队部室、卫生(心理辅导)室、体育器材室、2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等教学专用场室。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鲜花不断,四季有景。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86人,教职工42人(临聘职工5人),退休教师10人;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9人;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15人。在“爱国、勤学、文明、守纪”的校训指引下,学校师生逐步形成了“学风好,教风正,环境美,质量高”的办学理念。

贤江小学自开办以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其素质的提高。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经常化,业务学习系统化。学校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以管理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基础建设为保障;以“团结、诚信、勤奋、创新”为校风,以“敬业、奉献、爱生、乐教”为教风,以“活泼、守纪、好学、求真”为学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年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进学校又好以快发展。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素质教育日益深入,师生20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和区的各类奖励,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社会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荔乡蕴古韵、慧心绘蓝图”,贤江小学依托荔乡文化的底蕴,酝酿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制定了学校新的五年、十年发展计划——以书画特色为载体,掀起学校素质教育高潮,贤江小学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以新的校容、校貌、新的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在社会、家长的眼中,贤江小学将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