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岸乌克兰战役:德军伤亡20万杀伤110万,为何德国却自此堕落?

作为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苏德战争以极其夸张的伤亡数字而名留史册。

在4年的苏德战争里,苏军和德军共死亡1500多万人,受伤2000多万,单这两个国家军人的伤亡,就接近其他国家整个二战的伤亡人数总和。

在整个苏德战争中,最残酷的伤亡出现在1944年十次斯大林突击开始后,红军伤亡最大的“第聂伯河进攻战役”和“右岸乌克兰战役”,3个月内的伤亡达到了300万人。

为了突破纳粹德国的“东方堡垒”,苏军在第聂伯河战役付出了170万人的伤亡,在紧接着爆发的右岸乌克兰战役,苏军又付出110多万人的伤亡,直接终结了德国在南线的战术防守企图。

苏联科涅夫元帅曾对该战役做出评价:“库尔斯克会战让德国人站到了悬崖边上,右岸乌克兰战役则直接把德国人踹下了悬崖。”

右岸乌克兰战役由一连串局部战役组成,曼施坦因和朱可夫这对名将再次交手,朱可夫带领苏军夺回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曼施坦因则以劣势兵力,打出了夸张的交换比,用20万人换来苏军110万伤亡。

最终,曼施坦因为了把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救出包围,不惜得罪纳粹元首,惨遭撤职。

作为1944年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乌克兰右岸战役是怎样部署的?德军为什么能打出如此夸张的交换比?德军仅伤亡20万人,为什么科涅夫就敢称德国人“被踹下了悬崖”?

一、领袖斯大林着急的原因:德黑兰会议

1944年1月,苏军统帅部的元帅和大将们得到了领袖斯大林的命令,在1944年开始对德军的全面反击,必须在年内将德国人赶出苏联,争取在1945年结束这场邪恶的战争。

这一目标是苏共领袖下达的强硬命令,朱可夫曾对这一规划表示怀疑,但是也不得不听命。领袖斯大林如此着急的原因很简单,他刚刚在11月28日和美国的罗斯福以及英国的丘吉尔在德黑兰开会,英美两国赤裸裸的“摘桃子”企图让他非常不满。

德黑兰会议基本决定了二战的结局,敲定了未来战争的走向。英美盟军将在1944年夏天于法国登陆,“支援”苏军作战。德国将在战后被分割,每个国家占领一块地方,德国侵占的土地原则上得到解放,但是谁来解放谁就拥有主动权。

这等于是“三巨头”达成共识,现在的欧洲大陆,谁先占领哪里就是谁的势力范围。在这一条件下,苏联必须主动出击,无论付出多大的伤亡,都要在英美之前拿下东欧,并消灭纳粹德国。

苏军在1944年的综合战斗力已经超过德军,美国的大量援助更让苏联如虎添翼。截止1944年,美国援苏物资高达100多亿美元,仅飞机就有15000多架,苏联工业全心全意投放到武器制造上来,解放了大量工厂的生产力,直接投入军队。其次,德军在乌克兰两次大败,损失100多万军队,核心战斗力无法补充,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严重不足,战斗力大不如前。

1944年1月,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爆发,苏联120万人打退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德军首尾难顾,无法支援,退往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是第一次“斯大林突击”,在这场战役后半段时,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集结240万人,发起解放乌克兰的全面攻势,苏联称为“第二次斯大林突击”。

二、苏军版的“巴巴罗萨行动”

乌克兰右岸战役在第聂伯河战役之后爆发,前两个月里苏军用170万伤亡的代价,打穿了德国在第聂伯河沿岸的堡垒。此时在乌克兰,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盘踞在喀尔巴阡山脉以东,守护着乌克兰的矿场、农田和罗马尼亚的石油。

苏军统帅部决定用4个方面军,把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穿插分裂,计划将南方集团军群赶到“乌克兰-波兰”边境,将A集团军群赶到罗马尼亚境内,解放乌克兰西部。苏军高度重视这次进攻,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协同作战,统帅部派遣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去一线督战。

这场“右岸乌克兰战役”全称为“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战役”,它是由一系列战役组成的。因为其机械化部队大纵深穿插、包围的战术,也被军迷称为“苏联版巴巴罗萨行动”。

苏联四大方面军共240万大军,各型火炮3万门,坦克、自行炮2000多辆,战机3000多架。对手德军两个集团军群人数80多万,有各型火炮1万门,坦克、歼击车600多辆,战机1000架。如果仅仅用双方军力对比,德军输得不冤枉。

1943年12月,乌克兰第1方面军吹响进攻号角。

为了扩大第聂伯河岸的登陆场,瓦图京将军率领乌第1方面军跟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在基辅血战,成功解放了基辅。并且在之后的“日托尼尔-别尔基切夫战役”里消灭德国第48装甲军,打垮党卫军帝国师和元首师,拱卫了基辅和第聂伯河登陆场。德军此战伤亡4万多人,损失坦克200多辆。

1944年1月,日托尼尔-别尔基切夫战役胜利,苏军在第聂伯河弯曲部北侧形成前凸。科涅夫将军的乌第2方面军在南部的“基洛夫格勒”发起进攻,成功解放这座城市,并渡河追击德军。第聂伯河弯曲部的科尔松一带有十万德军盘踞,因为纳粹元首“不许后退”的命令,这些德军在苏军进攻后处在被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包围的危机之中。

紧接着,苏军在1944年1月发起“科尔松-舍普琴夫斯基战役”,德军称为“齐克塞战役”。苏军将10万德军死死围住,德军最后发起突围,损失6万人才得以逃脱,炮兵上将施特莫尔曼战死沙场。

在瓦图京和科涅夫鏖战科尔松时,南部的乌克兰第3、第4方面军也发起了尼克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在2月下旬打败德军,切断了德军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联系,让守卫克里米亚的德国第17军成为“孤儿”。至此苏军全部越过第聂伯河,从基辅-切尔卡瑟-尼克波尔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进攻。

1944年3月,苏军开始组织春季攻势,此时瓦图京将军不幸在1月被乌克兰游击队偷袭,2月末伤重而死,朱可夫接手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

三、工业时代的战争,就是打消耗

苏军开春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进攻,分别是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夫策战役,著名的“胡贝口袋”就发生在这一战役中;此外,乌曼-博托沙尼战役,消灭德国乌曼集团;别列兹涅戈瓦-斯尼吉廖夫战役、敖德萨战役则解放了乌克兰南部。

在这四次战役中,德军和苏军都暴露了相当严重的问题,德军前线部队重火力不到苏军一半,而且在泥泞的春泥里步履蹒跚,被苏军坦克部队分割围歼。而苏军因为轻敌冒进,以及步坦协同、步炮协同不善等问题,导致大量士兵伤亡。

在切尔诺维策攻势中,刚接手乌第1方面军的朱可夫就因为不了解军队情况,轻敌冒进,差点被德国坦克部队反推回来。苏联在整个战场上出动了6个坦克集团军,但是此时苏军指挥官不熟悉大军团的坦克作战,让坦克军充当“尖刀”的角色,让大量坦克失去步兵协同,被德军成批击毁。

在战后,朱可夫和科涅夫这对名将都在回忆录中指出对方的失误。

曼施坦因看着数倍于自己的苏军杀来,他的战术跟莫德尔1942年死守勒热夫突出部相似,即用弹性防御诱敌深入,放苏军前锋进入纵深,然后用精锐装甲师分割消灭敌人前锋,然后防守反击。但是和德军士兵死一个少一个,坦克毁一辆少一辆不同,苏军的预备队仿佛源源不断,德国人耗不起。

纳粹元首此时不听前线将领的任何意见,他的命令只有“坚守”两个字,一些前线的将领受到威胁,无故撤退会被撤职,撤退而且军队覆灭,将领则会被军事法庭审判。

德国将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改名为南、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切尔诺夫策攻势和斯尼吉廖夫战役里被苏军分割,逃往波兰和罗马尼亚。与苏军气吞万里如虎的进攻相比,德军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在胡贝口袋突围成功后,纳粹元首免去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集团军群司令职务,让自己的爱将——“纳粹救火队员”莫德尔元帅来接任这一职位。

东线战场南翼的塌方式失败,让纳粹元首最为紧张。毕竟乌克兰西部和罗马尼亚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按照1944年4月的局势,苏军在夏天就会打进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政府的立场已经开始松动,罗马尼亚的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直到1944年4月17日,苏军取得战略胜利,右岸乌克兰战役宣告结束。

苏军在前后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里伤亡110万人,这个巨大的伤亡在二战中位列第二。苏军的伤亡以步兵为主,因为战术不当,苏军“步兵攻坚”的传统还未改变,很多士兵死在了德军的工事前。虽然在大规模战役中德军难以取胜,但是小规模遭遇战都是德军处于上风,战后苏军一线的编制亏空很大,步兵师的缺额达到一半。

德军和罗马尼亚仆从军伤亡25万人,400多辆坦克被毁,2000多辆汽车被抛弃。德军在劣势中打出1:4的战损比,这是很多德国军迷和苏军军迷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若从东线战略上看,德国正式从此战开始跌落悬崖。

四、被踹下悬崖的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侵略苏联的失败,是由于两国战争潜力之间的差距,除了人口外,金属矿石和石油的差距是纳粹德国的死穴,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德国缺少铝矿、铁矿、钨矿、锰矿、镍矿以及石油资源,中国曾是德国主要的钨矿砂供应国,德国用军火交换钨矿砂,直到抗战全面爆发才结束。后来葡萄牙向德国出口钨矿,但在1943年也被迫停止。至于镍矿,德国几乎全部的镍矿都产自挪威的北极圈内领土“佩特萨莫”,依靠北极航运艰难维持。

在1944年春,德国失去了整个乌克兰,其中包括重要的矿产源地尼克波尔、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也让产油国罗马尼亚危在旦夕。

乌克兰的尼克波尔几乎支撑着整个德国的“锰矿”供应,克里沃罗格出产的铁矿石和扎波罗热的铝矿闻名全欧洲,产量占到全苏联的65%,堪比西欧的产量。在丢掉这些矿产中心后,德国的军工遭受打击,飞机和坦克产量再次下降。

此后,英美联军对德国工业区长期进行地毯式轰炸,德国的合成油工厂基本瘫痪,全靠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支撑。苏军解放乌克兰,拿下克里米亚,轰炸机开始轰炸普洛耶什蒂,罗马尼亚的产油量减少一半以上,德国的大量坦克和飞机完好出场,但是却动不起来。

在资源枯竭之后,德国在东欧的小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也开始嘀咕了。尤其是罗马尼亚,进入苏联征战的军队几乎有去无回,30万人伤亡的代价让这个小国无法承受。罗马尼亚民众开始呼吁和德国“分手”,保加利亚、匈牙利也开始秘密跟盟军接触。

至于苏联,在解放乌克兰之后不仅收复了重要的工业中心,还在乌克兰当地重新竖起苏维埃大旗,为红军招募了100万新兵。这些军人填补了红军在乌克兰战役300万的战损,组成了1944-1945年红军进攻欧洲的主力。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5月”还是“年内”?——德黑兰会议决定何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黄安年

2、《第二次突击: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陈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