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臣——情缘武夷山

            情缘武夷山  

  文/铁11师杨铁臣

56年前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正当我们为军训取得的可喜成绩暗自高兴时,又一桩盼望已久的喜讯扑面而来:  “经过为期3个月的紧张军训,你们实现了由社会青年到兵的转变、由普通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今天召开颁发军衔大会,现在我宣布授衔仪式开始!”

伴随着阵阵掌声,我和战友们依次走上讲台,怀着激动的心情,从连长李如松手中接过镶有金黄色的五角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中嵌金黄色“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从此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军徽。

散会后,我们仍沉醉于幸福的喜悦之中。中饭后,我和同班战友把军衔、军徽缀在衣领和军帽上,然后到莲荷镇上拍了几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寄给父母亲友,让他们也分享我们的幸福。

清明节前,我们告别了江西这片红色土地,奔向新组建的驻福建光泽县铁十一师五十三团所属连队。

列车从鹰潭站启动后,新兵团三营营长周声流(后任五十三团参谋长、副团长)讲述了“铁道兵战斗过的地方”一抢修鹰厦铁路的故事:

“鹰厦铁路是铁道兵抗美援朝凯旋回国后,由王震将军率领的铁道兵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历经艰险22个月后,于1956年12月9日建成的加强华东地区及东南沿海海防的重要干线,全长694公里。该线起自鹰潭。途经上清、资溪、光泽、永安、漳平、华安至厦门。跨越武夷山,穿过闽西革命老根据地,再沿九龙江,过火车、汽车并行长5公里、宽19米的海上长堤,直达终点站厦门半岛。53团担任福建沙县至三元28.8公里的修建任务……”

老首长的一番话,使我们对铁道兵的历史、光荣传统和参战官兵的形象由远而近、由浅入深,光荣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大家无不为自己能成为这支特殊兵种的一员而骄傲自豪!

“一路欢笑一路歌,名山胜水眼前过,军旅途中一堂课,铁道兵功不可没啊!”我正想着,李连长打断了我的思绪。“前方到达光泽站,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听到广播,我们便走下列车,乘敞篷汽车,向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区驶去。

“乖乖,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我长这么大还没见到这么多、这么高的山!”我们边看边惊叹,随同缓缓前行的汽车,一会跃入低谷,一会驶向山顶。那耸立着的岩石,高悬在头顶,好像要掉下来似的;那绝陡的石壁,像刀子削的,让我们紧张得满头大汗。

大约两小时后,我们从儒州镇下了汽车,沿着弯亨曲曲的羊肠小道,脚踏着奇形怪状、滑不溜湫的鹅卵石,在涓涓细流的清凌凌的溪水、奇异多姿的山花相伴下,背着背包、枪支,步行7公里,来到我们的连队,武夷山北麓一个不到十户人家,四面环山,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窝王坑安下新家。连续几天,我们便挥手砍回毛竹、茅草,盖起简易生活和施工生产用房,又从羊肠小道上运来钢钎、大锤、铁锹,打响了抢修森林公路的第一仗。

几个月后,军报上发表了铁道兵著名作家周纲用艺术手法,再现铁道兵官兵抢修鹰厦铁路,为民造福的长篇叙事诗《武夷山敞开你的胸膛》一文,我如获至宝,仔细阅读并收藏。

自此,我们便与武夷山相伴,进而结下了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辑  花一朵 SAL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