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潘金莲不开窗户……

如果潘金莲不开窗户,就不会掉下那根木棍打到西门庆,那她就不会认识西门庆并且出轨,不出轨就不会逼得武松杀人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就不会有后来的独臂擒方腊,方腊不被武松擒住就会杀进汴梁灭了宋朝,没了宋朝就不会再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也就不会有元、清,没有大清就不会有闭关锁国、慈禧太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这样中国就会凭借五千年的传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什么美英法西班牙都是浮云,小潘哪,没事你开TM什么窗户啊……

笑话归笑话,但这种推论方式在逻辑学上却有一个挺严肃的名字“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是一种逻辑谬论,既不合理的使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从而得出荒谬的结论。但问题是每个推断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可能性,在这里却将某一种可能性引申为必然,用这种强加的必然性串联起这些不合理的因果关系,由此推断出一种并非必然的结果。

再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人在路边看见一条鱼,捡起一看,是条活鱼,回家炖着吃好了。又想了想,做鱼还要有油、有厨房,还要找个媳妇来做,媳妇一定有娘,又多了个丈母娘。要娶她家姑娘,丈母娘一定会提出条件,要房、要车、要钱……捡鱼的人恍然大悟,赶紧把鱼扔了,现在房价涨得这么厉害,肯定是开发商扔的。我的妈呀,差点上当……

这些结果并非不可能发生,但却非必然发生。就像费斯丁格法则所讲:生活中只有10%的事件是环境强加在你身上的必然,另外的90%是否发生或怎样进展,取决于你如何应对那10%的必然。

这种谬误并非只能产生笑话,在生活中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会导致极其荒谬的想法和行为。就像现在有些人对孩子前途的担忧:没有好工作是因为没上好大学,没上好大学是因为没上好高中,然后初中、小学、幼儿园,一直推到胎教、备孕,这不就是滑坡谬误吗。再比如文革时,不爱领袖就是不爱党,不爱党就是不爱国,不爱国就是反革命,多少人因为这种荒谬的推断家破人亡。

诚然,在感性上的趋利避害心理会使得我们无意中放大自己关注的因素,从而忽视其他的因素,当事件的突出性被无限放大,发生率就会被忽视。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多一些正确的逻辑思维,认真检查论证中属于“如果A,那么B,而如果B,则C”之类的连锁引申,确保事件系列关联的合理性,并且一定要重视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才能在思维里补上这个逻辑缺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