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揣测别人的想法,而去怀疑你自己
不要因揣测别人的想法而怀疑自己,继而让自己陷入无时无刻的痛苦纠结之中。
这种无时无刻的过度揣摩与担忧,会消耗掉我们一天大多数精力。
别人的一个动作,都要考虑半天对方的意图;
别人的一句话,都要无时无刻记录在脑海里,以备时刻考虑对方的要求,哪怕是无稽之谈;
别人对待别人的一切行为、言语都会成为分析对象。
考虑完上述的一切,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一种心累的感觉。
如果说在人际交往中适当的揣摩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很多讯息的话,那么上述的揣摩更偏向于怀疑自己是否被群体接纳而做出的揣摩与设想。
因为对于更多数人来说,对方在想什么和想象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其实并不是同一种思维方式。
前者更偏重于事实说话,而后者大多数是我们的大脑根据行为给我们设置的想象。
有可能他们一天都在回忆以前的行为与动作,来猜测对方对于Ta的考量。因此,比起前者,他们更容易陷入胡思乱想之中。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人,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其实这种想象多半是与自己作斗争,让人心累无比。
01
“胡思乱想”猜测的危害
——精神内耗过大
对方刚刚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对我有意见吗;Ta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我吗;我是不是做了让他们讨厌我的事?
很多人把上述的行为归类于“日常喜爱胡思乱想”,但其实比起其他人的揣摩人心,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的揣摩对象出现的问题归类到自己身上。
对于这类人来说,这种类似于揣摩对方意图的想法不会帮助自己得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讯息,因为有时候仅仅是他们得到确定对方接纳的讯号就足以让他们高兴到放弃揣摩。
这类人群其实更像一位生活记录员,每天都在记录自己与别人的点滴,以确定对方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与心意。
觉得对方接纳,就会觉得开心;感受到对方的敌意,就会觉得痛苦难过;如果二者都没感觉到,那一定是我的问题。
越想越深刻,越想越难过,越难过就越焦虑。
如果说这种思考也会消耗掉能量的话,那么这些人其实都是心理精神方面的“瘦”,这种精神层面上的消耗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
失眠、焦虑、烦躁、抑郁等等消极的情绪标签是非常容易跟着这种思维方式找到你并且困扰到你。
02
高精神内耗者的共性
1. 无意义的东西越想越多
用一句简单事例来解释,就是对方发来的对话里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都会成为“思考要点”,越想越怀疑,越怀疑越要想。
即使对方已经成功的放送出下一段对话,我们的思维依旧在上一句的标点符号里。
简单的概括就是,高精神内耗者,总喜欢用过去发生的一切来套住自己,及时这样的套住毫无意义。
此外,高精神内耗者还有这个特点,超高标准的生活要求,而且他们的大部分要求主要针对自己。
当自己没有按照要求达成目的,就会特别苛刻的责备自己。因此,总会陷入自我责备、自我讨厌的圈子。
2. 高敏感的怀疑一切
高精神内耗者有一个特点非常普遍——内心搭个戏台,自己和别人都是“敏感”的演员。
在他们心中的每个人,包括自己都在无时无刻的表演“敏感”。
一句话、一个事件都可以变成内心戏,他们喜欢在内心世界中获得信息,即使信息是假的,他们也更愿意相信自己内心戏。
除了敏感外,他们更会怀疑一切。因为内心戏的多,让他们猜到无数种可能发生的事。
但是,在当他们猜测的事件没有发生后,他们又会责备自己。但在当另一件事件发生之后,他们又会陷入内心戏之中。
越怀疑,越敏感,如此恶性循环。
3. 对社交保留恐惧感与焦虑感
“想一个人在想什么简直是太难了,社交要应付那么多人简直是太难了”
爱瞎想与爱怀疑,上述特点足以让一个人的内心生活背上大包袱,继而让他们对群体性更高的社交生活持有恐惧态度。
但其实,造成社交恐惧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选择恐惧与选择焦虑。
高精神内耗者,非常讨厌应对不确定的选择与不确定的生活。
高精神内耗者,常因为自己的“包袱”沉重,而喜欢对万事万物都要追寻一定控制感。
心理学这样定义“心理内耗”,认为它是一定自我控制不当的产物。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想要控制的东西比我们能控制的东西要多。比例失衡,因此选择内部消耗。
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内耗,会给人带来很强烈持久的疲惫感与焦虑感。
因此,他们往往会通过更强大的内心控制来试图缓解这种内耗,但实际上会陷入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03
高精神内耗者的本质
大多数人对所谓“胡思乱想”的高精神内耗者的评价都是消极的,认为其本质是负面的、消极的,他们代表着不自信、拖延与效率低下。
但实际上,所谓高精神内耗者有时候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差,甚至有时候他们个人能力与手段相较于其他人更为优秀。
比如说谨慎的态度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完成一件事等等。
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很多高精神内耗者经常被自己的劣势困扰,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实际上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
甚至还会有很多人会刻意的压抑自己的优势,但到头来反倒起到了反作用。
因此,对于高精神内耗者来说,合理的辨别生活中的事件显得非常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消极的、悲观的。这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是否优秀等标签无关。
如果我们想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转变思维方式。
04
如何远离过度消耗
1. 强烈的控制欲不可取
【白熊试验】给自己大脑下达这样一个目标,不要去想白熊。结果发现大多数时候,头脑里总会有一只白熊不断走动。
如果我们想刻意组织自己的过度消耗,逼迫自己不要去想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白熊试验】的结局都会告诉我们强烈的控制是不会成功的。越控制,越失控。
2. 分析是否为过度消耗
如何判断自己的胡思乱想是否有用。其实,最简单的一点是我们所在意的事情究竟会不会帮到我们,让我们有所受益。
其次,我们最好不要每次都要把我们思考对象的最终原因放到自己身上。
毕竟,我们头脑里关于胡思乱想的大半部分内容其实都是相对消极的想象。当我们的思维被一个消极的思维拦住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继续的想到下一个消极事件。
这也是判断自己是否是过度消耗的一个手段。
3. 自我调整
转移注意力、心理暗示以及运动等手段,都是我们调节心理消耗的有效手段。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自我调整的手段最好不要拖延。
05
总结
每个人的情绪比起固定不变,其实更倾向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波动点与情绪消耗点。
而这些情绪有时候也会给我们的头脑带来很多内心戏与梦境体验。
而且,这些内心戏与梦境有时候却恰当的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有时候我们反倒爱上胡思乱想的源头。
如何把胡、乱与思、想整理起来,才是我们最值得注意与学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