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大佬读者的传奇经历
本故事发表前已经征得他的同意,为避讳起见,我们就权且称他W。
W已经年近50了,没怎么念过书,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村里混了几年就外出打工,然后经历了传奇的大半生,现如今,他实际上是美国人了,入籍的那种,他的孩子在加州大学读书,毕业了,在华尔街工作。而他本人,最近生活在澳洲的姐姐家中,当然,他已经是个世界人了,所谓世界人,就是到处移动,你也没法知道他这会儿固定在哪儿。
我们为什么非要写W,是因为他和我们号源远流长。我们号最初的读者是一些投资人,其中W算是最年老的几个人之一。
是他一再的鼓动之下,我才有坚持写公号,而且也是他第一个打赏。从这个角度上看,他在我们号的发展历史上有重大意义。
当然,我开篇就得声明,我实在不欣赏W,不欣赏的地方非常多,因为我们的三观隔着巨大的鸿沟。虽然无论年龄,地位,身家,资历,阅历,我所有地方都远不如他,但当面我也是这么说,背后我也是这么说,这是我真实的看法。
但另一方面,我同时又很欣赏他。如果扣去三观不谈,他非常有能力,非常有见识,非常有胆色,非常有经历,所谓传奇人生,不过如此。
W出生在一个大城市郊区的乡村里,在他那个年代,那地方就是非常贫瘠的乡下。你要注意每个人的年龄和时代,他是60后,我是80后。
在他小时候,别说米,有地瓜吃就很不错了。他家里兄弟姐妹非常多,反正很多很多那种,他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可想而知,属于不受重视的孩子。
当然,受重视也没用,因为他家在村里也属于穷的那种。穷到啥程度呢?用W自己的话说就是小时候就没穿过鞋。
所以W没读完小学是可以理解的。这不是什么盖茨辍学哈佛的故事,他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钱读。
我讲这一段是给他后面的人生做个铺垫,任何人的价值观的形成都来自环境,一个没吃饱过饭的孩子,一个没受到过教育的孩子,你要求他后来变成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趣味,有追求的四有青年,是不现实的。
W辍学后,应该说是没吃的不得不辍学找食吃之后,就一个人跑去了上海。据他自己的说法,什么都干过,但都是临时工。
比如谎报年龄,去码头上抗包,你不要看他小,但是身体非常强健,即使如今老了,他比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要强健的多。
他的说法是那个年代打工很挣钱。因为刚刚放开,你随便做点什么都强似你去上班。按照他的算法,即使你当年就是去扛包,如果按照房价来折算购买力,仍然比今天的白领挣的多。他这么算也对也不对,因为那个时代就没有商品房,你挣的多没粮票你也买不到个啥。
当然,一个脑子活的人,怎么可能一直干体力活呢?他马上就寻思贩运蔬菜,就是从周边的乡下收了菜,运到上海去卖。很快他发现城里人喜欢吃水果,又用贩蔬菜的钱跑长途贩运水果。
他这里的说法我是存疑的,他的年龄以及正常手续,是不可能拿到货车驾照的,他也许是买的也许是无证驾驶。当然,他的一生,处处违规,所以打小就违规,也不足为奇。
用他的说法那就是贩卖水果特别挣钱,80年代,跑一趟,挣几千块,那是非常大的数字了。那个年代的富翁的名词就叫做万元户。
当然,他还嫌不够快,那个年代他在上海,看到了一个人,这个人80年代末期很有名,他叫杨怀定,号称杨百万。
你今天去看这个称号可能会哑然失笑,因为钱不值钱了。但是在一个万元户就算富,在一个北京一套四合院才卖几万块的年代里,百万富翁真就是称号了。
W就仿效人家的手法,去倒腾外汇券。所谓外汇券是当年的一种制度,我小时候就有收藏一些。
那时候外国人的外汇不能在国内直接花,要先换成外汇券,官方的说法就是外汇券与等值的RMB有相同的购买力,他们在国内就花外汇券。
外汇券是可以换成外汇的。但这里面有差价。就是说,你拿RMB换美元是换不来的,你得有外汇券才行。而黑市上,汇率比官方汇率高的多。
所以,外汇券实际上,就比RMB值钱,因为大家都想要,要了就能以官方汇率很低的价格换到美元。
那这里面有什么?
有差价。
他上浮10%,20%的价格从别人手里大量的收购外汇券,去换成美元,再在黑市上以几倍的价格出售美元换回RMB。反复操作,才20岁,也身家百万了。
这数字很大,要知道,几年后,这个钱在北京仍然能买二三十套四合院。
当W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候,潘石屹在干嘛呢?还是个屌丝。
当然,后面会有戏剧性的变化。
戏剧性的变化就在于90年代初海南开启了房地产热潮,W带着全部的身家,数百万,一头扎了进去。
同时扎进去的,还有后来的万通六君子,就是冯仑、潘石屹那帮人。
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下场。
潘石屹在海南房地产破灭之前获利了结了,赚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第一个一百万,从此开启房地产大佬的江湖岁月。
而咱们的W兄,跑的不够快,输的清洁溜溜,光着屁股,还负债累累的离开了海南......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这就是教科书上一个最经典的案例,它深刻的教育了我们,投机,是不对的,你怎么赚来的,你就怎么赔出去。
其实,我个人很希望W的传奇到此结束,W痛定思痛,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而去乡镇企业做一名生产线上的工人,兢兢业业的工作,争取劳模的称号,通过自己一生的努力还清了债务。
这符合我从小到大受到的传统教育,是我们期望的故事情节。
遗憾的是现实并不按照书上的模式走。
W死不悔改,继续投机。他什么都做,贩过狗,炒过股,甚至......
挣到钱了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90年代末,他的身家也不过才回到了破产前的状态。要知道,那时候,大家毕竟已经开始富起来了。他从一个也许80年代末可以上榜的人物,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有钱人。
但90年代这段历史里面有件事给他后来的人生埋下了转折点。
他曾经给管金生端过茶,倒过水。
管金生是非常大的人物,中国证券的教父,那个神秘的不许提的327事件的主角。
327事件中,管金生亏了多少钱呢?40亿,你要知道95年外汇储备才700多亿美金,而今天3万多亿美金,涨了43倍。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算,当年的40亿相当于今天1700多亿。也就是说管金生当年一把亏了大半个马云.....
即便当年他手下那些马仔,后来都是金融舞台上活跃的大佬,比如阿里巴巴前任CEO卫哲就是当年管金生的小秘书。
但咱们的W,那时候刚破产不久,只是个马仔下面的马仔还下面的马仔。不过话说W的心机之深,由此可见一斑,他端茶倒水,选的倒是个好地方。
据他自己说,端茶倒水,拎包泊车是想了解内幕,因为他同期自己也是投机者。他那段日子里结识了很多后来看起来很传奇的人,那个时代本身就很有意思。
年仅17岁的徐翔,刚刚被黑帮抓了去作为天才少年给人家操盘。而咱们的W,正好在人生低谷。两个年轻人年轻的时候,晚上在上海滩哪个角落里撸串儿,咱就不知道了。这里面还牵扯某个超级有名的女明星的叔叔,这个女明星还嫁给了某个超级有名的男明星,咱就不拆人隐私了......
从股市里赚到一些本钱之后,W并没有变成股市大佬。而是回村涉足土地市场,他赶上了城镇化,他们村变成了大城市的一部分。
他做过不知名小楼盘的KFS,做过不知名中介连锁的老板,当然,这段日子里传奇故事很多。
比如,当年那个刚刚脱离大学老师岗位的马云曾经求见他,向他融资......
他没搭理人家......
这不是最悲伤的故事。
最悲伤的是,几个月后,马云又来找他,他这次见了人家,但是拒绝了......
呵呵。
再后面的故事就非常有意思了。
到了2000年以后,他没有像传统的KFS那样努力在土地市场上做大做强,而是继续执迷不悟的在各个领域里折腾,什么红木,黄龙玉,什么都掺和,都没挣到钱,还赔了不少,虽然同期人家都赚到很多。
一直到我作为小白接触金融市场的时候,W应该都不算大佬,二十年的起起伏伏,到十年前,他只能算个有钱人。虽然他眼睁睁的看着同期不如他的人一个个的登上舞台,当然,也一个个的谢幕。
再后来,他离开了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外汇,大宗商品,自己开设平台,......,这里面的故事太深了,未经允许,不去聊人家。当然我也聊不出来,任何事都是这样,遥远的,它解禁了,就会流传出来,让别人知晓。太近的,人家出于商业机密,也不会告诉你。
经过最近十年不断折腾的W,最终,又像20岁的时候一样,再次回到了大佬的席位上。
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前面,而在于后面,黄土埋半截的W并没有捐个博士学位,并没有从此金盆洗手,甚至从来不遮掩自己的出身,美化自己的经历,而是坦坦荡荡面对历史,坚持战斗在投机的道路上。甚至让他儿子去华尔街学习,子承父业,下一代继续在投机的道路上执迷不悟.....
我们小时候老师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坚持做一辈子好事不容易。
其实你反过来想,一个人,投机一次不难,坚持投机一辈子,一件正经事不做同样也不容易。
我们说笑傲江湖里最让人厌恶的是谁?
是岳不群,而不是田伯光。
田伯光虽然是采花大盗,但人家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从头到尾坚持在采花的道路上,从没有遮掩什么。
呵呵。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
一个人投机一次,成功了,不过是运气好,失败了,不过是运气不好。但一个人坚持投机了一辈子,他就不方便用好坏来评价了,W的身上透露出很多让人思考的地方。
我对W的看法和传统观念并不完全一致。我记得故去的南怀瑾对和尚们有句训导很有意味。
他说如果你们只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一辈子默默的修行,其实很难见到自己的底色。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从来没有人用美色诱惑你,从来没有人用巨大的财富诱惑你,从来没有人用通天的权力诱惑你,也从来没有人用生死威胁到你。
这种局面下,你觉得自己修行有得,你这个得是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的。因为谁都不知道你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你自己也不知道。
W这辈子肯定没机会被发好人卡了,但他胜在一生的经历波澜壮阔,而如此复杂的经历下,他的人生底色,已经显露无疑,说白了,他有多好,我们看不出来,但他坏的底线,已经让大家一览无遗。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我希望知道一个好人能够好的上限在哪里,也希望知道一个坏人能够坏的下限在哪里。这才是真实的人。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花园,它有牡丹花,就有牵牛花,它有蜗牛,就有蚯蚓。它不可能是统一的,单一的,它一定是多元化的,一定是充满矛盾的。
有很多公众号的目的是找到相似的人,聚集起来。
而我们公众号的目的,是让不同价值观的人,都能够冷静的看看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去思考他们为啥会和自己不一样。
一个人什么时候长大了?
当他不再需要被认同,当他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千姿百态的时候,他就长大了。
生命不在于认同,生命在于做自己。
我们常说做自己,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自己长啥样。
人只有见过天地,见过众生,才能够发现自己,才能够知道自己想做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