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青年余建春:耗时8年破解数学难题,最终登上浙大讲台
如果有一天你在电视中看到一位曾经一起送过快递、一起当过保安、一起种过田的工友突然出现在CCTV或者CNN的新闻频道里,而这位老朋友的身份却突然变成一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否也像那些认识余建春的人一样惊讶到目瞪口呆呢!
余建春
余建春出生于河南信阳,家庭条件普普通通。从小学习成绩一般,唯一的特长是对数学很感兴趣。读初中时由于偏科严重只考上了一所职业中专,学习的是畜牧专业。然而毕业后他北上广深几乎跑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
期间他干过小区保安、混迹过劳务市场,还曾跑到日本在农场种了两年地瓜,但只身一人四处漂泊又得不到认同的生活使它痛苦不堪。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他又回到了老家,然后便找到了一份物流公司的工作。
就这样位浑身被打满“普通人”标签的小伙子却在2016年7月一鸣惊人,他凭借着在卡迈克尔数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普遍赞赏和高度关注。这种从穷小子到数学家的华丽转身一时传为佳话,被他的事迹震惊到的不止是工友和家人,就连中央电视台也为他录制了一段长达两分多钟的新闻短片,专门介绍他与著名数学验证题卡迈克尔数之间的故事。
余建春
卡迈克尔数是一个初等数论问题,高等数学对它的专业定义反而十分晦涩难以令人理解。举例个简单的例子说明:3、11、17都是素数,它们的积是561,而且这三个数减掉1后都能被(561-1)整除,那么就可以说561是一个卡迈克尔数。由此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可以推断出卡迈克尔数应该有很多,但实际上从1到1亿之间的卡迈克尔数却只有255个。而且越往下推算难度就越大,这是一个看似没有门槛,任何一个读过几本高等数学的大学生似乎都能看懂题目,但想要做出成果却相当困难。它的难度相比著名的“1 1”问题或许稍少不如,但它依然有着令数学家深陷其中的魔力。
余建春初中时开始接触卡迈克尔数。在他眼中这个数论函数就像一个变幻无穷的谜宫,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他去探索其中的秘密。通过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套判断“卡迈克尔数”的标准,一举破解了数论领域困扰了数学家们百余年的难题。只要掌握了这套新的算法,数学家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更多的卡迈克尔数。就像人们不懂得为何圆周率己经被推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了,为何还要穷究下去一样。
余建春的发现在普通人眼中或许没有什么用处,但在数学特别是数论领域的影响力却是极大的。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数学家威廉班克斯兴奋地对着CNN说:这种算法是卡迈克尔数领域的一大令人惊喜的重要发现。余建春是了不起的数学天才,要知道仅有中专学历的余建春,此前是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数论训练的,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依仗的只有自己对数字天生的敏感以及卓越的想象力而己。
蔡天新教授
说起余建春的成名这路不得不提起一手发掘他的伯乐——浙江大学数学教授蔡天新。想当初余建春之所以在大城市之间苦苦挣扎,除了想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之外,所追求的便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数学家们的肯定。
不论走到哪个城市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一有休息时间他就会拿笔和纸继续他心爱的数论研究。除此之外,每逢假期他便喜欢往当地最著名的大学跑。出于对自身数学水平的不自信,他非常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和指点。数年之内他的足迹踏遍了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
余建春
这期间他经常被人怀疑成是想出名的“民科”而四处吃闭门羹,就算有人肯见他辛辛苦苦计算出的的手稿或许一转身就被扔进了垃圾桶。即便从未收到到专家人士对于他研究的回复他依然不改初心,见不到教授就找教授的学生,学生也见不到就发电子邮件诚恳地求教,但回应者依然寥寥。
时间到了2016年,余建春的运气终于好了起来。自从在物流公司上班后,余建春己经无睱抽身往大学里跑了,但他寄出去的邮件却从来都没有停。终于有一天,任职于浙大数学系的蔡天新打开并仔细研读了他的来信。
只读了个开头,这位对数论颇有研究的数学教授便停不下来了。余建春对于卡迈克尔数的推算过程逻辑性极强,思路也十分清晰。看完整篇文章后蔡天新感到十分震惊,经他演算后发现余建春的证明过程完美到无懈可击。困扰科学家一个世纪的数论难题居然被一位民间高手破解了?!
余建春
教授对这一发现惊喜不已,他立刻联系上余建春并热情地邀请他来浙江大学讲课。当余建春面对着蔡天新教授以及他的三名博士生、一名博士后学生,外加一位专攻数论的副教授时心里即紧张又兴奋。
但当他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第一个数学符号时所有的紧张情绪却消失不见了。就这样,初出茅庐的小小企业员工面对数位业内大咖侃侃而谈,一口气推演了自己的5个数论发现,其对于卡迈克尔数创造性的突破更令众人啧啧称奇。
有了专业人士的背书和推荐,余建春的发现很快在美国数学界引起轰动。他的事迹也被当作中国版的“心灵捕手”在美国学界流传开来,很快便引来了CNN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数学家余建春一夜之间成为风云人物。
余建春
读到这里你或许会想余建春已经成了国际名人了,他的命运应该从此便一片坦途了吧?实际上并没有!
在余建春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承认之后,想象之中数学大师抢着认徒弟或者各大公司前来争抢人才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另外一份工作——电机组装线工人,负责将流水线上重达七八十公斤的成品电机徒手搬运到包装箱中,每天要重复一个动作四五百次,日薪是两百多块,跟当快递员差不多,甚至比以前更累。不过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是更加稳定,能够让他有更多时间去研究数论问题以及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凌兰芳
这份工作的提供者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同样是一位数学爱好者,另外他还是蔡天新教授的朋友,之所以看中他多少也带着些惜才的意思。据凌凌兰芳说,最初给他的工作是数据分析师,但经过详细考查却发现余建春除了对数论问题感兴趣外对其它高等数学知识几乎没有涉猎,所以他根本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再加上余建春属于标准技术宅男性格,在人际交流方面也欠缺得很,所以当凌兰芳想要安排他做内勤工作时也被他婉拒了。
再一次被“打下凡尘”的余建春似乎己经习以为常了,生活际遇上的变化让他变得更加沉稳。但对于数学的热爱却没有丝毫降低,在同事眼中他依然还是那个钻进公式里就出不来的“怪人”。目前他在研究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的著作,看来在数学事业上他己经找到了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对他来说这应该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对于现在的生活余建春也是有一些小小遗憾的,比如厂子里居然一个女生都没有,这让已经三十岁开外的余建春感到有些无力吐槽。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有些数学天赋的普通人而已,数学也并不能填充他人生的全部角落。
余建春
都说自古高手出民间,余建春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如果仔细研究他的成功史便不难发现,余建春的成功充满了侥幸和无奈!试想一下,如果某位专家在他还籍籍无名之时便昧着良心剽窃了他的成果,又或者他永远遇不到蔡天新这样慧眼识珠又愿意提携后辈的专业人士时,余建春是否还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呢,或许那时他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个物流公司的员工罢了!
余建春
而在他成名以后,残酷的现实又将他打落尘埃。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草根数学家,即便取得了一点点成就又能怎么样呢?偏才和怪才从来都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身为一个数学家却拿着初中生的工资,这或许就是当今社会最司空见惯的悲哀了吧!
不论如何,余建春毕竟己经成功踏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步,希望他有了新的起点后能在新的舞台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这样也不会辜负了上天赐予他的数学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