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你的孩子有这些表现,很可能是在学校被欺负了

【本文来源:作业帮直播课(ID:zybyike),作业帮直播课以“清北名师”、“解题大招”为特色,助力学生高效学习,成绩进步。直播课上作业帮,好成绩有人帮!】

你有没有听到或说过这些话:

“为什么那个同学只欺负你?”

“你忍一忍,别去招惹他就没事了”

“别跟我说了,有本事你给我打回去!”

“你怎么就那么好欺负?”

许多家长会认为孩子间小打小闹无伤大雅,事实上,你以为的那些“熊孩子”之间的玩笑,或许早已成为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少年,可以完全避过校园欺凌,即使是蜻蜓点水,或者是擦身而过。

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的7成以上,涉及校园暴力的新闻事件近几年屡次爆出。

2015年
2016年
2016年
2019年
2020年
2020年

殴打,辱骂,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等暴力行为和肢体攻击被称为“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

有定义称:校园欺凌是指校园中两个及以上的力量权力不均等的学生之间发生的、由强方给弱方施加消极行为从而引发后者负面体验的情境,通常包括殴打、侮辱、抢劫等直接伤害、和孤立、言语攻击等间接伤害行为。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豆瓣剧照

如果说,直接的暴力行为触目惊心。那么,隐藏在其背后的语言冲击、孤立等间接暴力,则更隐匿,更不易被发现。

初中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踩在我的凳子上系鞋带,我每次坐下前都得先擦擦凳子;

最恐怖的地方是被孤立,在群体中成为透明人,让我觉得周围的人都讨厌我;

所有的人都不跟我说话,很像串通好的,我根本不知道做错什么了;

他们非常冷漠,会夺走我最好的朋友;

我青春期长了满脸痘很严重,班里那个同学说我得了“麻子”,靠近就被传染……

这类语言攻击、孤立等间接暴力,往往是肢体暴力的前奏。又因多产生于精神层面,如孩子不主动与家长倾诉,则很难被发现。

因此,家长应当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以下异常情况,他很可能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欺凌:

  • 突然表现得不愿上学

  • 情绪变化:抑郁,焦虑,害怕,慌张

  •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 身上出现上伤痕,却不愿意主动告知家长原因

  • 衣物、饰品、个人物品有损毁

  • 无原因的头疼,胃痛,或者假装不舒服

  • 睡眠困难,做恶梦

  • 对社交场合恐慌

  • 自我摧残行为,伤害自己

国内多项针对中小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受欺凌的孩子自杀风险明显增高。有过自杀念头的比例高出2至7倍;有过自杀计划的比例高出3至7.5倍;自杀未遂的比例高出3至8倍。

欺凌也会引发孩子后续的社会适应问题。来自人际圈的伤害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抑郁、自尊受挫与孤独感等问题。2018年江西省一项针对近6000名初中生的研究表明,有过受欺凌经历的孩子其抑郁症检出率比普通孩子多28%

电影《少年的你》| 豆瓣剧照

这些危害并不一定立即表现在孩子身上,而可能作为一个不定时炸弹给孩子的性格、情绪带来潜在影响,引发未来成长中的问题。

大数据只能告诉我们概率,却并不能帮助解决个案。校园欺凌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当孩子正在经历霸凌时,家长视而不见。

来给大家讲一个作业帮直播课辅导老师接触到的真实案例:

上小学五年级的昊昊在学校遇到校园霸凌,被其他同学辱骂、抢钱。班主任曾经介入过问题,但效果不明显,本学期依然有五六次欺凌事件发生。
昊昊曾经和妈妈反映问题,但妈妈表示“没事”。此后,昊昊便不太愿意和妈妈沟通问题,也不敢和别人说,怕被报复,但他会偷偷告诉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与昊昊妈妈取得联系,妈妈反映孩子目前未出现明显消极情绪,同时学校氛围也难以改变。

漫画 | 陈思妙(实习)

在这个案例中,昊昊家人对孩子被欺凌的情况不采取任何行动,会形成“被欺负-告知长辈-无果-不再求助”的反应链。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沟通意愿变低、信任感下降,加剧欺凌给他带来的伤害。

正确方法该如何做呢?家长们首先一定要相信错因不在孩子身上,相信孩子真的需要帮助。缺乏家庭支持时,被欺负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向两个不同的极端:

①逐渐自卑、不信任他人、人际关系受损,可能导致孩子的低落心境;

②由于采取消极方式反抗、或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从众模仿行为,导致孩子从受害者成为欺凌者。

日剧《3年A班-从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质》| 豆瓣剧照

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 引导孩子改正“自责”认知

如果孩子有把欺凌责任怪于自己的表现,纠正孩子的这种归因结果,可以对他说:

“爸妈和老师都觉得你没有错,错的肯定是那些欺负人的孩子,打人骂人在哪里都是不对的。”

2) 肯定并鼓励孩子求助大人

求助可能会被欺负TA的孩子非议为“打小报告”。所以家长要注意告知孩子这是正当的自我保护,并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可以说:

“你告诉妈妈是做的很对的,以后如果还发生也要这么做,妈妈会和老师好好沟通这件事。”

3)严重时让孩子暂停到校学习

如果孩子已有严重的恐惧心理,成绩和情绪都明显下降,家长就需要暂时将欺凌来源隔离,给孩子请个短假,多陪伴孩子做些他感兴趣的事,,给TA恢复情绪的机会空间。

4)助孩子丰富社交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关注孩子人际关系,了解一下孩子有哪些好朋友,安排他们接触互动加深友谊(校内外皆可),使孩子建立尽多的好友网络。这能在孩子的心理上和学校生活中都提供保护性缓冲区,减少欺凌伤害行为的发生。

电影《告白》| 豆瓣剧照

欺凌发生于学校,所以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密切合作能最大程度地介入问题。

问题初发:寻求学校老师帮助

1)表明理解和合作意向:跟老师表示很希望跟学校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并把了解到的欺凌细节和孩子情况与老师交流。

2)表达希望孩子得到保护的期望:面对学校老师时,用中立合适的语气,同时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期望和立场。

例如:期望老师抽空持续关注事件、要求欺凌者道歉、通知欺凌者父母、监督欺凌者课下的行为等等。

3)一些易行措施:可尝试提出更换座位来拉进孩子与好友的距离、多主动问孩子问题等间接方式体现关注和监管。

问题明显:与老师合作联系欺凌者家长

若学校已无法解决问题,则应当努力联系欺凌者家长。

1)与学校老师表示目的,得到同意与理解。

2)收集孩子被欺凌证据,比如老师和孩子的口述、孩子身上被欺凌的痕迹等;若有其他受欺凌的孩子,可联系他们的家长一起讨论问题。

3)视情况由老师或家长联系欺凌者的家长,向他们陈述事实,提出希望加强管教的意愿。

问题严重:报警求助

若前面的方式均无明显效果、或孩子已经受到严重身体、心理伤害以至于无法正常在校学习生活,家长应毫不犹豫地报警,让警察介入解决问题。

2019年9月,杭州文澜实验小学五年级的数十名家长写了一封公开信,班级中十几位孩子以集体请假的方式罢课,要求处理一名学生家长屡屡干扰教学秩序、多次以极端方式威胁、谩骂相关孩子及其家长的行为。杭州拱墅区公安分局、拱墅区教育局两部门联合成立工作处置专班介入调查。

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学校班级的氛围建设,相关法律的完善都是预防和控制校园霸凌的关键因素。

但最重要的,仍是来自父母家人的关注与陪伴。别让你的冷漠旁观,成为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又一大推手。

*参考文献:

[1]Kim, Y. S., & Leventhal, B. (2011). Bullying and suicid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t Medicine & Health, 20(2), 133.

[2]Magorzata Wojcik, & Anna. M. HeKa. (2018). Meeting the needs of young adolescents: ABBL anti-bullying program during middle school transi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003329411876867.

[3]郭丰波, & 覃伟. (2011). 校园霸凌行为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干预. 科教文汇(上旬刊)(11), 165-165.

[4]马晓, 刘乙霖, 刘子君, 马语晗, & 曾勇. (2020). 中小学校园霸凌的预防措施及事后干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3).

[5]毛欢欢, 寇二虎, & 李欣怡. (2019). 家庭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幼儿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 教育观察, 8(03), 141-143.

[6]宋雁慧, & 孙立峰. (2015). 家长:对校园暴力说'不'. 祝你幸福旬刊(10), 5-6.

[7]孙晓冰 & 柳海民. (2015). 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 教育理论与实践, 035(031), 26-29.

[8]陈婷, 范奕, 张子华, & 方晓艳. (2020). 江西省中学生校园受欺凌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v.41;No.316(04), 126-129.

[9]张紫微, 楼超华, 钟向阳, 廉启国, 余春艳, & 涂晓雯等. (2019). 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与抑郁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040(002), 228-231.

[10]林菲.(2017).4-6年级小学生受欺凌与自尊、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最后,小站也想跟所有在校内外受到欺负的宝贝们说:充分信任你的爸爸妈妈吧,把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都真实地告诉他们,相信你最亲近的家人会和你一起在黑暗处睁大双眼,向着光明迈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