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九江!!

“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千年古城九江,流淌在岁月的涟漪里。

这就是九江,“坐拥千峰,江怀九派”,境内的鄱阳湖与庐山,随便一个,比整个江西的知名度都高;山河江湖之间流淌的诗词歌赋和走出的文人,曾如浩天繁星般照亮中国文化史的半壁江山;

而长江与京九铁路交汇出的“水陆交通大十字”,更使得九江承东启西、引南接北,在整个中国东部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就是九江,千年古城,卓尔不群,开始在历史的波涛里,书写着别一样的光芒。

九江,柴桑江州浔阳

之所以称九江是千年古城,自然少不了她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但是九江的建城史,却是从两千两百年前开始的。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困后冒险突围,汉将灌婴率五千骑穷追不舍,一直追到霸王乌江自刎。楚亡汉立一年后,灌婴在此筑湓口城,遂置柴桑县。柴桑之名,源于《山海经》“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赭”。到了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时,又在此地设浔阳县。

九江建城80年后,二十岁的司马迁只身游历河山至此。后来他在《史记·河渠志》中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九江之名,源于此处古时是九条(多条)江河注入彭蠡泽之处。

从西汉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时的柴桑先被袁术所占领,后来又成为江东孙策的属地。就这样,古柴桑也一度成为江东政权的控制中枢。

公元208年,平定北方的曹操,将一纸言简意赅的书信送到了柴桑的孙权面前:“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危难之际于柴桑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在真实历史上,力排众议、抵抗曹军的首功之臣,却是江东大都督周瑜。26岁的孙权、27岁的诸葛亮和34岁的周瑜,合力用一场赤壁之战将53岁的曹操击退。

是以柴桑一议,从此天下三分。

纷争之中的三国终归晋,西晋时又将扬州荆州各分出一部分土地,划成一个新的江州。江州因江水而得名,治所正是彼时的柴桑、如今的九江。

东晋时,江州为都城建康上游的重镇,是以出任刺史者均为朝廷重臣。公元334年,江州刺史陶侃在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中去世,而他的曾孙陶潜(陶渊明)却性喜山水、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终于在四十岁那年挂冠归隐。从此江州少了一名小官吏陶潜,却多了一位开创中国田园诗流派的大诗人陶渊明。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被迫禅位于太子李亨,此时李亨的弟弟永王李璘不服,起兵反对李亨。永王遣使三邀李白入幕共襄大业,雄心再起的李白遂加入永王帐下。但两个月后永王即被击败,李白因此获罪而被流放夜郎。

当李白沿江上行至奉节白帝城时,唐肃宗李亨立太子大赦天下,喜出望外的李白调转船头东流而下,名篇《早发白帝城》就此诞生。“千里江陵一日还”,虽然诗中写的是湖北江陵,李白的目的地却是江州。

李白赋诗于公元758年。五十八年之后,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月夜送客,听闻舟中传来琵琶之声,置酒相邀之下,便有了一篇传诵千古的《琵琶行》。

唐去宋来,江州留下了众多失意者的足迹。帮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刘恕,不为变法派所喜,晚年便隐居庐山而终。一生坎坷的苏轼,过此处留下一篇《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精忠报国的岳飞,一生中最后五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江州度过的,为他刺字的母亲即葬于此地。

后来的《水浒传》,施耐庵更是让宋江在浔阳楼头题了一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元末枭雄陈友谅称帝,建国号为“汉”,便以江州为都。只是鄱阳湖一场水师大战,陈友谅终于还是输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把江州路改成了九江府,从此九江一名固定沿用至今。

明亡清兴之际,九江难免战火。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九江更成了双方最主要战场之一。曾国藩的湘军水师,数次在此遭遇重挫。直到1858年初,清军才以火炮轰塌东南城墙而破城。五年不克九江,入城的湘军大肆屠城,青壮百姓“悉数伏诛”只余老幼。

清军的屠刀还在滴血,外来侵略者的枪炮声已经传来。同年,英法联军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九江从此被增开为通商口岸。三年后,九江沿江地带的150亩土地成了英国租界。

此时在湘军中作战的九江人陈宝箴,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坚船利炮的威胁。后来官至湖南巡抚的他,为戊戌变法出力甚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是清末著名诗人,而孙子陈寅恪在广州逝世后,最终也归葬故土的庐山植物园。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之后,九江是最先响应辛亥革命而得“光复”的地区之一。此时21岁的九江人许德珩投笔从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许德珩亲笔起草了《五四宣言》,与傅斯年、罗家伦一起成为最主要的学生领袖之一。1946年,许德珩在重庆牵头成立了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并任理事长。七年后,他把女儿许鹿希嫁给了从美国归来的青年物理学家邓稼先。

194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东北日报》在头版报道“我军17日解放九江”。从此,九江解放,开启新篇章。

......

这就是九江,“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更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九江,天下眉目之地

江西三面环山,东有武夷山脉,西有罗霄山脉,南有大庾岭、九连山,唯独北边的鄱阳湖平原平坦开阔、河湖交织,像是上苍留给江西的一个“出口”。而九江,就在这个“出口”上,毫不客气地将大江大湖尽揽入怀,山岭平原左拥右抱,因此被誉为“天下眉目之地”。

山地、丘陵之下,深埋80余种矿种,其中金矿储量位列江西第一;山地、丘陵之上,85.7万公顷的森林,如同泼墨一般,在九江这幅长卷上徐徐展开,近山含翠、远山如黛,“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

但光有山,九江这幅画未免拙重。于是长江奔腾而来,过境151千米;修河水系、博阳河水系等,将全市78%的河流送入鄱阳湖的同时,也为九江争取到这个中国第一大淡水湖70%的水域面积。

除上述江、湖、河外,九江还收纳了洞庭湖水系与富水的众多支流,大大小小350多条河流,又在九江境内汇集出诸多湖泊——6.67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九江有10个;0.67平方千米以上的中型湖泊,九江有31个。

1975年,九江人又修起一座长590.7米,高62米的大坝,拦住修河流域63.5%的水,形成九江境内最大的人工湖柘林水库。因为这座水库处庐山以西,又被称为“庐山西海”。

山峦重叠、雨量充沛,也为九江盛产茶叶提供了重要基础。晋代时,九江文士就有“话茶吟诗,叙事谈经”的习惯。唐宋时期,九江地区种茶、饮茶成风,著名的庐山云雾茶被列为“贡茶”。

明末清初,俄国与西方国家饮茶之风盛行,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九江依靠皖南、赣中等盛产茶叶之地,遂发展为中国古代三大茶市之一。

山与水,也成就了九江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的地位。除“三大茶市”之一之外,九江还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明清以来,九江成为重要的水稻、棉花、茶叶和淡水鱼类生产基地,同时商业贸易也更加繁荣,其中永修县吴城镇以“装不尽的吴城”之称与“卸不完的汉口”相比肩。

九江德安人袁隆平在代言家乡九江的时谈到,记忆中的九江码头,空气中都飘散着大米的香味。也许正是这童年的记忆,才在他心中埋下了“躬耕田园”为杂家水稻事业奉献一生的初衷。

九江,文人偏爱之地

九江与诗有缘。

东晋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辞掉彭泽县令的官,乘一叶扁舟从鄱阳湖回到庐山脚下的故乡,开创了田园诗派;南北朝时,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鄱阳湖上写下其代表作,九江成为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唐代时,24岁的李白乘舟来此,遥望庐山瀑布,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二十五年之后,已知天命的李白却已两鬓斑白、屡屡失意,携妻女来江州隐居。

元和十一年(816年)谪居浔阳的白居易,一首传世长诗《琵琶行》,则让古浔阳增添了一抹悲情……除此之外,白居易在庐山山上掷笔峰一带游览,留下名诗《大林寺桃花》。

宋代时,九江文化气息更浓,培育出与“千古第一文人”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濂溪书院、白鹿洞书院、东佳书院等一座座书院,也在九江的山河间拔地而起,影响了后世中国700余年,为整个中国的文化繁荣及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

此次之后,赞赋之多,在此不表。集人文与历史为一体的九江,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九江,旅游打卡胜地

九江雄踞赣北,濒江扼湖。听流水淙淙,看绿意盎然。面朝美景,任山风从指缝间穿行。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九江,自古就是游山玩水打卡之胜地。

石钟山、鞋山、落星墩、军山、印山、扁担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态;

冬季,吴城沙岸湖洲,万只候鸟云集,白鹤天鹅群蔚为稀世奇景观,曾被海外客人誉为“中国第二座万里长城”,都昌老爷庙是朱元璋所建定名为定江王爷庙人近的鄱阳湖水域是著名的鄱阳湖百慕大三角所在地。

九江不仅江山殊秀,而且座座“洞天”别开,如彭泽的龙宫洞、九河的狮子洞与涌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等。九江北面长江,南屏庐山,东临鄱阳湖,西望幕阜山,得尽山傍水抱之宠;城内甘棠湖水光潋滟,岸柳成荫。

烟水亭、琵琶亭、浔阳楼、能仁寺、天花宫、浪井、九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二桥、九江长江三桥、锁江楼,98抗洪广场等景点可发思古之幽情。

这就是九江,秀美的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的尽的,如果有时间欢迎大家亲自前往九江,切身领略九江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