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为什么是错误的
康德被人们誉为18世纪后期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但他的美学理论却是错误的。为什么说康德美学思想是错误的?以下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美不仅仅涉及形式
我们说康德美学是错误的,是因为康德认为美只关乎形式,他在《批判力批判》一文中写到:“而美真正说来却只应当涉及形式”。然而这种认识不对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美不仅仅涉及事物的外在形式,还涉及事物的内在品质。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绝世佳人,相貌出众,她的美是外貌所决定的。而“情人”并不见得有出众的相貌,但在她的爱人看来,仍然可以像西施一样美,显然,这种情人的“美”并非因为外表。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形式原因产生的美,也有内质原因产生的美。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有两块看起来一模一样石头,如果美仅仅关乎形式,那么这两块石头或者都美的或者都不美。可是情况并非如此,当石头是价值极高的翡翠,人们会觉得它翠绿欲滴,非常的美。可还是这石头,没有丝毫的改变,可一经发现它不是翡翠,并不值钱,在大家的眼中顿时黯然失色,怎么看都是普普通通,毫无美感。可见这两块石头是不是美,并不是由它们外观表现的形式所决定的。母亲的美来自于伟大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别人看来很平常的老太太,而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慈祥的是美的。还有我们常说的“心灵美”,更不是因为形式。雷锋同志是一名平凡的解放军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共产主义精神,让他的形象显得无比美好。虽然康德与传统所说的形式美有所不同,他更强调了人的主观性,并且把“美”的问题转而变成了“审美”的问题,但说美“只”涉及形式,那就是错误的。因为很多时候,事物的内质也是产生美感的原因。情人的美是“爱情”决定的,爱情是情人的品质,没有爱情就不是情人,不是情人就没有“情人的美”。同样,母爱是母亲的品质、共产主义精神是雷锋的品质、价值高是翡翠的品质。如果“美只涉及形式”,很多美的现象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李泽厚先生说过:“美在形式却并不就是形式”,其含义是深刻的,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美可以表现在形式上,但引起美感的原因并非只有形式。
二、美有的时候就是感官的享受
康德还有一个看法,认为“审美不是感官的享受”,但这也是错误的,因为很多时候,美就是一种“感官的享受”。美味是不是美?当然是美,美味就是官能享受。孔子有一次听了韶乐后,称三月不知肉味,这里的“肉味”指的就是肉的美味。《说文解字》中对“美”的解释是:“美,甘也”、“羊大则美”。对中国古代的饮食美,张法先生有专门的研究,他在《先秦饮食美学体系演进与天地的关联》、《中国饮食之美的观念基础》这些文章中,反复讲述了中国的先人们认为美味是美的一部分,美与美食紧密相连,他说:“在远古美学中,味被安排在文化和美学的优先位置,……,在如此的文化结构中,饮食发展出一套丰富的体系,并让自己在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叫“舌尖上的中国”的节目,专门介绍全国各地的美食,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还有美酒,美酒美不美?难道不是官能享受?在古人的诗词中对酒的赞美数不胜数:“我今有美酒,来坐松下石”,“尊中有美酒,胸次无尘事”,“蒋生扁舟泊何处,纵有美酒还堪愁。”“命室酿美酒,一壶聊复倾”。另外,“洞房花烛夜”美不美?在中国古代,“洞房花烛夜”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事之一,想一想看,如果没有男女之情,哪来的美好的人生?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就说过:“其实,性与美是同一的,就如同火焰与火一样。”还有,人们经常用“鸟语花香”表达美好的自然环境,“香”让人陶醉,是嗅觉上的“享受”。这么多例子,不能说明美很多时候就是官能的享受吗?所以,康德所说“审美不是官能享受”,并不符合“美”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大众对“美”的理解和认知。孟子曾说过“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所以有学者认为“人的美感的共同性来源于人的生理感官的共同性”,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三、康德偷换了“美”的概念
二千四百多年前柏拉图在《大希比阿斯篇》里提出了“美是什么?”自此以后,有无数的人们包括各时代的大思想家、康德也在其中,都在试图破解这个难题。但我们认真看一看《大希比阿斯篇》,就会发现康德所说的“美”其实与柏拉图所说的“美”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这么说?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苏格拉底说:姑且这样来看:什么才是恰当?它加在一个事物上面,还是使它真正美呢?还是只使它在外表上显得美呢?还是这两者都不是呢?
希比阿斯答:我以为所谓恰当,是使一个事物在外表上现得美的。举例来说,相貌不扬的人,穿起合适的衣服外表就好看起来了。
苏格拉底又说:如果恰当只是使一个事物在外表现得比它实际美,它就会只是一种错觉的美。因此,它不能是我们所要寻求的那种美。……,美也是如此,它应该是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不管它们外表上什么样,我们所要寻求的就是这种美。……,像我刚才所说过的,使事物真正成其所美的,不管外表美不美。
在这段对话中,柏拉图明确的表示“美”不仅仅是关乎形式,“不管它们外表上什么样”、“不管外表美不美”、“使一个事物在外表现得比它实际美,……,它不能是我们所要寻求的那种美”。可见,他对“美”的定义与康德是完全不一样的,柏拉图所说的美指的是“一切美的事物”,其中包括了“外表美的事物”,而康德的美仅仅是指“外表美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康德实际上是已经改变了“美”的概念,而这种改变是性质上的改变。于是,柏拉图那个著名的千年一问:“美是什么?”在康德这里已经悄悄地变成了:“形式美是什么?”虽然康德说过审美{鉴赏判断}是主观的,但因为他认为审美的对象只能是形式,因此可以这么说,康德的学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学理论,只能算是关于形式美的理论。
四、康德美学不能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
说康德美学是错误的,还可以从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是这么说的:“我问的是美本身,这个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个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儿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还是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显然,柏拉图是在问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在哲学的五大范畴中,现象与本质是一组,两者对应,只有现象才能反映本质,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要找到美的本质必须要通过美的现象。而康德提出“美只涉及形式”,完全否认了美的现象存在,这让“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失去了讨论的基础和意义。美如果只涉及形式,通过美的形式只能找到美的内容,要找到美的本质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于是,问题又回到柏拉图所说的“美”与康德所说的“美”不同之处,柏拉图的“美”是指包括形式美、现象美在内的所有的美,而康德所说的“美”,仅仅是指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美。因此,康德所说的“美”不是柏拉图所说的“美”,当然也就无法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生活中有美的现象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美,既有美的形式,比如用诗歌的形式来歌颂祖国。也有美的现象,比如,人们会说美丽的北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会说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现象。绝不会说北极光、助人为乐是一种美的形式。既然有美的现象,当然就有美的本质,所以我们说康德美学是错误的,而且错得非常离谱。
五、美不止一种
事物可以因形式而美,也可以因内质而美,既有感官享受的美、也有不是感官享受的美,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产生美的原因其实不止一种,或者说“美不止一种”。西施的美来自于相貌,情人的美来自于爱情,虽然都是美,但显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如同孪生的兄弟,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并非同一个人,所谓此“美”非彼“美”。“美”在生活中的表现经常是矛盾的,往往让人感到十分困惑,原因就在于有不同的“美”。黑格尔就曾经说过:“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了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了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如果我们明白了“美不止一种”这个道理,就能够理解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不合理的情况。一些美学研究者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试图揭示出这些不同的美。法国的狄德罗提出“美在关系”,即实在的关系 、察知的关系和虚构的关系,认为三种不同关系构成了三种不同的美。生命美学领军人物贵州大学的封孝伦博士,用生物、精神、社会的三重生命来解释三种不同情况的美。即使是分析美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在后期也认为美有多种,存在着“家族类似”的现象。人类为什么一直没有解决美本质问题,“美不止一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我们没有搞清楚“美”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可能揭示美的本质。
六、康德美学是以偏概全产生的结论
当我们知道“美不止一种”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康德美学为什么是错误的。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摸到大象身体某一部分以为这就是整个大象,对别人摸到的大象身体另外部分不以为然。康德也是这样,只承认一种美,即形式原因产生的美,同时他用“只涉及形式”、“不是感官享受”对美进行了限制,实际上是排斥了生活中其它的“美”。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只是抓住了美的某一个方面”,康德是犯了与“盲人摸象”同样的错误。所以康德美学根本无法解释生活中所有美的现象,就像用大象的腿描述整个大象的模样一样,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最美逆行者”怎么解释?是涉及到了某种形式吗?当然不是。学习过康德美学的都知道,它有两个很显著特点,一是晦涩难懂,谁能理解“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二是不符合逻辑,整个理论充满矛盾。比如康德说美感是一种愉悦感,又说这种愉悦感又与功利无关,这能说得通吗?我们都知道,人的任何一种情感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愉快”。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易中天在他的《美学讲稿》说“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只有逻辑和概念”,因此,一个违反逻辑的理论会是正确的理论吗?因此,尽管康德的美学理论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但还是有不少人看到了它的错误所在。1992年9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美学会议上,美国长岛大学哲学系教授伯林特有很中肯的批评。他说,一方面,作为康德美学核心的“审美无功利性”理论,从今天的眼光看,仅仅是同传统艺术相吻的。…… ,因此,无利害性观念具有“时代错误”,对于审美理解已成为明显的障碍,应予以舍弃。
综上所述,建立在“形式美”基础上的康德美学,是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生活中所有美的现象,我们应该“舍弃”。
任玉陵 2021年8月
注:美有哪几种?可参看我的《美的本质是对生存的最有益性》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