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特辑】第151期:莲花的身世
柳壕湿地采风合影留念
编者按:衍水泱泱,奔流洪荒。滋润万物,造福八方。途经柳壕,辗转跌宕。史遗湿地,芦荻漾漾。水清鱼跃,鸥鹭双双。荷莲绽放,叶盈池塘。麻鸭戏闹,萍现苇藏。木桥通幽,神怡心旷。两岸原野,稻谷成粮。一年四季,春种秋忙。园内游乐,诸多式样。河中扁舟,好似画舫。索桥横亘,惊魂恐惶。驼鸟漫步,任君叹赏。闲情小坐,笑语飞扬。游者忘返,流连堤上。雅人墨客,歌咏诗行。赋文同寄,以飨祈禳。——孟令艳作序
莲花的身世
那日夜里,我仿佛正在柳壕湿地的赏荷亭里休息。恍恍惚惚中,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住,我挣了挣,睁开疲惫的眼,原来是池塘中的一朵莲花:“喂,你不是要写柳壕湿地荷花的身世吗?这么多天过去了,怎么还不动笔?”
我沉重地叹了口气:“难啊,问了许多人,他们都不知道。这么一大片荷塘,成千上万朵荷花,它们是怎么来的?它最初的故事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充满好奇。”
那朵莲花抖了抖花瓣上的水珠:“还记得那天你到湿地公园来,把半瓶清水滴在一朵莲花上吗?当时我渴得快晕过去,多亏你及时救了我。为了感谢你,看到你为寻求我们的身世烦恼的样子,我就把祖先的故事告诉你吧。”
我的祖先原本生长在长安城皇家佛寺的莲花池里。深埋在荷塘里的时候,透过厚厚的淤泥,日日听闻寺里的钟声;开花的时候,时时倾听诵经的梵音;再次成为种子供奉在佛前时,每日里被佛前的香火氤氲。日日月月,岁岁年年,我的祖先有了灵性。听多了人间疾苦,它想为天下苍生做点什么。
一天,一个女子到寺庙里来,在佛前燃起香,双手合十,为她即将远征的丈夫祈福。老方丈把我的祖先放到女子的手里:“夫人,老衲把这颗莲子送给薛元帅,让他随身携带,可保佑他平安归来。”于是我的祖先跟随薛夫人来到薛府。
出征的前一天晚上,夫人把我的祖先精心地缝进荷包里,系在薛礼元帅贴身衣服上。薛元帅很是疑惑:“夫人,这次我出征你为何这样心事重重、小心谨慎?”
夫人用手抚摸着荷包,一句一顿地说:“这一次夫君要随皇上远征高句丽,战事凶险,前几次皇上损失四员大将,都是无功而返,这一次定是困难重重,况且辽东塞外,环境苦寒,路途遥远,艰险重重,我非常担心,愿这粒供奉于佛前的莲子保佑你平安归来。”
第二天,我的祖先带着夫人的殷殷厚望,随着薛元帅和太宗皇帝一路向东,历尽千辛万苦,从渭水河畔来到衍水岸边,驻扎在辽东燕州城外。果如夫人所料,与高句丽军的第一仗,因唐军立足未稳而战败。为了适应辽东的环境,准备充足之后再战,薛元帅奉命加强军队的训练,训练兵马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柳壕湿地附近。
薛元帅治兵纪律严整,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他还带领手下亲信巡查地形,从教军场往南一直到辽阳县以东很多地方,在“鸡鸣寺”和“亮甲山”等地都留下了故事,这些经历我的祖先都跟随在薛元帅身边。
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修整,唐军的战斗力迅速增强,后来经过多次作战,赶走了高句丽。太宗皇帝月夜之下吟诗抒怀,慨叹辽东边境从此再无战事。而薛礼元帅却有些放心不下:高句丽经常侵犯大唐的疆土、杀大唐的子民,唐军一旦撤走,不知高句丽能否再次入侵。
连日征战,薛礼元帅一直和衣而卧。当夜脱衣就寝时,无意中触到怀中荷包,心中似有所悟。第二日唐军班师回朝时,薛礼元帅从荷包中拿出莲子,把它埋在柳树成荫、水草肥沃的黑色泥土中,“就让这粒莲子守护这片土地吧。盛世花开,恩泽一方。”从此,我的祖先安睡在衍水河畔,信守与薛元帅的约定,历经千余年,今逢盛世,才有了这百亩荷塘,十里荷香。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莲花所说,不可全信。但那日我确实半瓶清水赠与一枝荷花。
精彩内容回顾
在辽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忧伤也是一种美丽》
拥有忧伤,珍视忧伤,人生路上...
《懂了泪水,就懂了人生》
有一颗感动的心,我们用泪水...
《来世,我要为你变成另一只蝴蝶》
一些事情不是说忘记就能忘记...
征稿启示:
为提高办刊水平,诚邀各界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助力,欢迎踊跃投稿。稿件要求原创,必须是首次在本平台发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字以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每位作者随稿要提交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一份,注明本人工作单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并附近照一张。
稿件一经采用,经编辑制作,以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形式,在《衍水文学》公众号上发表。改版后,打赏金额不满10元的无稿酬,打赏金额满10元的,50%归作者,余下做为平台运营经费。严禁一稿多投,投稿一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来搞一律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微刊编委会邮箱:yanshuiwenxue@163.com
(责任编辑:王志胜 图片:众文友摄于柳壕湿地)
作者简介
韩英,网名多木。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阳县作协副主席。热爱写作,但少年不早慧,只能望大器晚成;没有倚马可待之才,只能像蜗牛一样慢慢向文学圣殿爬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