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洛阳花正好
人间春日,浓荫绿意;洛阳牡丹,姹紫嫣红。
北宋·陈瓘《临江仙》中有两句:“闻道洛阳花正好,家家庭户春风。”闻道已成古意,根植于河洛大地的帝都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四月花开,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白居易《牡丹芳》),据报道,就700万的洛阳人在这短短20天里要接待2000万的赏花游客,“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宋·周敦颐《爱莲说》)言不虚也。
洛阳花好,好在“洛阳牡丹甲天下”,花大色艳,蕊如金屑,形美香浓,端庄典雅。
到洛阳看牡丹,看牡丹9大色系——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达上千个品种,一时间尽收眼底,目迷花色。各色白的有白玉、凤丹、香玉等,给人纯洁静寂感;各色粉的有赵粉、粉中冠等,给人以柔美恬淡感;各色黄的有海黄、金轮黄等给人以皇家富贵感;各色红的有洛阳红、一抹红、银红巧对等给人以激情热烈感。
但细分种种花名花色,每一种都是一位美人名士,无论常见的纯洁白、美人粉、贵妇黄、金丹红,还是不常见的最绿的 “豆绿”、“黑美人”黑牡丹、“蓝田玉” 蓝牡丹、墨紫色“种生黑”、淡紫色“首案红”, 抑或是“姚黄魏紫”,无不生出种种倩姿芳容,让人坐爱流连,萦爱于怀。
到洛阳看牡丹,观牡丹10种花型,单瓣、千层类和楼阁类,花形端庄、花团锦簇;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皇冠型、托桂型、绣球型、金环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其花径最大者达到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为百花之冠。出于民间姚氏之家叫做“姚黄”的千叶黄花,花瓣可达千叶,真可以算作“王”了;而魏仁溥家的叫做“魏紫”的紫色牡丹,约有六七百片花瓣,可算作 “后”了,人们常以姚黄魏紫来称洛阳名贵的牡丹。
到洛阳看牡丹,嗅牡丹众香国里最天香。行于牡丹花丛,自带玉笑珠香之气,国花悠然释放天然之香,香气馥郁芬芳,沁人心脾,那流动的芳香如同钢琴曲《穿越薄雾》的意境,无边的寂静如烟如梦,直到穿越薄雾 ,流动着从容——瞬时让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
洛阳花好,好在“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的笑谈。到洛阳看牡丹,对花心共语。问花上蝶飞蜂舞,若花上无香哪来蝶蜂戏耍;话花下枝叶扶苏,若花下无叶哪有花姿典雅华贵?这壮观的美呀,加之游人如织,花儿倾国倾城,美女为花添情,花为美女增色。静对一株花:西施脂玉、飞燕红妆、贵妃醉酒、虞姬艳妆、金屋藏娇、湖阳公主、嫦娥奔月、出水洛神------哪一朵花的名儿听起来不是一抹香,想起来不是一世情?
洛阳花好,好在“一朵花惊艳一座城”。 当隋大业年间进入皇家苑林——洛阳西苑,牡丹从药用到观赏有了第二次飞跃。且不说自唐以来,赞咏牡丹之诗、词、歌、赋、谱、记,乃至戏曲、小说、民间故事、绘画、雕刻、服饰、园艺、食品工艺、医药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也不说一到春天洛阳城的民俗文化,城里不分贵贱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的事;更不说花开的时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争着游春赏花,自徐州李相迪任“留守”时,才开始向东京进献牡丹的情形;单说洛阳人“家家庭户春风” 和“焦骨牡丹”的传说。洛阳人特爱惜这种花,就一般人家,家家有牡丹,于是,走进洛阳城便可看到家家有摊位,人人是画家,卖花声此起彼伏,作画人得心应手,这真是牡丹满洛城,家家庭户春风的景象。
再说“焦骨牡丹”的传说: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众花仙默然,不敢违命,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只见后苑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全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命人一把火将众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出长安,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真可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
喜欢什么样的花是每个人的自由,爱什么样的花显示一个人的品性,也许当我们了解了一朵花的历史和花语之后才有可能更好地去爱一朵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劲骨刚心的牡丹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这样一朵“任是无情也动人” (唐·罗隐《牡丹花》)的王者之花,非庭院小家碧玉之风,洛阳山水风土的灵性和悠远厚重的文化成就了牡丹,是牡丹的福地。
到洛阳看牡丹,读北宋· 邵雍的诗作让你欲罢不能。
洛阳春吟
[宋]邵雍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作者:张高平,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
责编 / 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